馬志明
【摘 要】 活動化教學法,是以活動為主要特征的教與學的方法。生物學科教學活動化是生物學科本身教學特點的需要。如何在生物科教學活動中開展活動化教學?我作為生物教師對此進行了探討與實踐。通過在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中抓住活動中的“動點”,精心設計好“動法”,從而“激活”學生。生物科活動化教學的基本框架分為課前活動、課中活動、課后活動三種。
【關鍵詞】 活動化教學;初中生物;課前活動;課中活動;課后活動;存在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2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4-0-01
現代教育越來越追求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主動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實踐能力成為教育界的共識。初中生物教學中伴隨著很多實驗,同時生物知識也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非常適合活動化的教學。在初中生物的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構建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又具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學生主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活動,以提高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新型的教學觀和教學形式。
一、生物學科教學活動化的必要性
生物學科教學活動化是生物學科本身教學特點的需要。生物學本身就是一們實驗性科學,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討論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的活動性,學生要獲得生物學知識,既要動手,還要動腦?;顒釉⑸飳W知識于學習,探究于游戲之中,既體現生物學知識的科學性,又符合學生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故能大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
生物學科教學活動化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俺浞终{動、發(fā)揮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成為本次課程與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學習方式的轉變離不開教學方式的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必須實現三大轉變:教學內容從過去的以教材為中心的單一書本知識轉變?yōu)橐越滩臑檩S線,以活動為紐帶,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多元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從以知識量為目標,講授為基本方法的填鴨式教學轉變?yōu)橐阅芰槟繕?,以活動為基本方法,集中表現為“做中學”的開放式教學;教師的角色也由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實現上述三個轉變的核心,是能否有效地將“活動”引入課堂,讓學生真正動起來。因此,“活動化教學”是實施新課程學科課堂教學較為適宜的教學方式。
二、生物學科活動化的實施
活動化教學,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活動為主線,以鼓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為基本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建構具有教育性、創(chuàng)造性、實踐性、操作性的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實現學生多方面能力綜合發(fā)展為核心,以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為目的的一種教學形式?;顒踊虒W的本質和指導思想是“以活動促發(fā)展”。
生物科活動化教學的基本框架分為課前、課中、課后活動三種。學生可通過參與來探究、體驗、獲取知識。所以在運用教材時,不但要增加課中組織學生活動成分,而且要充分利用所在地的教育資源,課前、課后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引導學生搜集資料,舉辦展覽、小制作、撰寫小論文、調查報告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
1、課前活動
課前活動就是讓學生在課前“動”起來,尋找“動點”。教師在上新課之前事先安排布置好學生活動,借助課前活動,教師可以調查學生的認知基礎,側重了解學生已經知道了什么。課前活動是反饋學情的一個窗口,有利于教師把握教學起點,優(yōu)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墒盏脚囵B(yǎng)和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于學生把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的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參與課堂教學的機會,讓學生享受到學習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主體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動點”。
課前活動并不是簡單地就是在上某新課之前事先布置學生活動,更高層次的課前活動是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動點”。要求教師在備課之前事先對新教材中涉及的學生活動有個總體了解,對于學生活動有個總體安排與設計。課前活動要有的放矢了。對于學生的課前活動,教師要事先做好引導和指導,把好質量關。
2、課中活動
在課堂教學中增加活動成份,創(chuàng)設生動的教學活動情景,激發(fā)“動點”。目的在于凸顯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以主人翁身份參與到課堂生活中來,讓學習過程真正活起來,讓學生在課堂時空中真正動起來。
在課中活動中教師要設計好“動法”,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可用幽默的語言、好玩的游戲、有趣的實驗等活動方式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認識到生物課教學重要作用,把“上好生物課”變成學生自身的要求。在課中活動中教師做好啟發(fā)者、參與者、管理者、總結者。
3、課后活動
活動化教學,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能力。學生生物知識的形成不是靠一二節(jié)課就能夠完成的。在課堂上為每一個學生創(chuàng)設實踐的機會也是不現實的,所以教師只能在上課最后讓學生明確具體的要求,設計合適的活動方式,把生物課教學延伸到課外。因此,教師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要結合教學內容在課后組織學生到社會實際生活中“實習”,開展課外實踐活動。
生物學科因為大量的枯燥的生物名稱而被同學們所深深厭倦,在學生調查中發(fā)現,開展活動化教學實驗以來,學生對生物課的關注度與滿意度在提高,不喜歡上生物課人數大大下降,生物課還成為頗受學生歡迎的學科。因為,靈活多樣的授課形式、輕松民主的課堂氣氛、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倍感趣味,一改過去沉悶局面。運用活動化教學后學生對生物課的關注度與滿意度在提高,在活動化教學影響下,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學生已初步具有獨立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行為特征。學生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課堂上,學生樂于合作探究、敢于質疑問難。課堂教學中呈現出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多向交互的亮麗風景,同時廣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延伸活動,培養(yǎng)了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誠然,我的探索有待完善,存在的問題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我國活動教育的回顧與前瞻代序》全國活動課程與活動教學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委員吳惠青
2、《愉快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通識培訓書系。
3、《生物新課程標準解讀》
4、《活動教學》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教師通識培訓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