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路德
【摘要】目的 本文就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 選取2014年5月~2015年4月期間在我院接受治療的80例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按照就診順序號隨機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患者40例。參照組患者予以常規(guī)西醫(yī)療法,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基礎上加用中藥穴位敷貼法,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對比參照組明顯較高(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反應對比參照組無顯著差異(P>0.05)。結論 中藥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效果顯著,且毒副作用小,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中藥;穴位貼敷;脾胃虛寒;胃脘痛
【中圖分類號】R25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6..01
胃脘痛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道病癥,患者是以胃部隱痛、惡心反酸、食欲不振等為主要癥狀;其中脾胃虛寒胃脘痛是主要證型之一,該類患者喜溫畏寒[1],所產生的不適癥狀會對其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威脅。本文為提高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治療效果,對于我院近期收治的部分患者給予中藥敷貼治療法,效果較為滿意,現(xiàn)將研究過程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對象均為我科收治的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共計80例;所選取的時間范圍為2014年5月~2015年4月;所有患者均符合《中醫(yī)內科學》、《內科學》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并結合胃鏡檢查結果被確診。按照就診順序號隨機將其分成研究組與參照組,每組患者40例。研究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3例、17例;年齡分布在31~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2±3.9)歲;病程在2個月~7.5年之間不等。參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1例、19例;年齡分布在34~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8±3.6)歲;病程在3個月~6.5年之間不等。將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數據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排除標準:將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予以排除,將中藥敷貼過敏患者、將心肺功能障礙者予以排除。所有患者及家屬均自愿參與研究,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審核。
1.2 治療方法
參照組患者給予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包括抗幽門螺旋桿菌、抑制胃酸以及胃黏膜保護等。研究組患者在西醫(yī)常規(guī)療法基礎上實施中藥穴位敷貼法,具體如下:取30 g黃芪、20 g吳茱萸、20 g白芍、15 g桂枝以及10 g干姜,研磨成粉,使用新鮮的姜汁將其調為糊狀,并取適量藥膏使用一次性敷貼,固定在患者的關元、足三里、中脘、胃俞、脾俞、肝俞、肺俞、大腸俞、膈俞以及大椎等穴位。每日上午為患者敷貼一次,時間控制在5 h左右;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2周。
1.3 治療效果評價[2]
經治療,患者胃疼、反酸等癥狀消失,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病灶基本消失,則判定為治療顯效?;颊呶柑?、反酸等癥狀有明顯改善,胃鏡檢查結果顯示病變范圍的縮小程度在30%以上,則判定為治療有效?;颊呓浿委熚茨苓_到顯效、有效的治療標準,則判定為治療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患者總例數×100%。
不良反應: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包括口干、皮膚灼傷、皮疹以及頭暈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治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討 論
脾胃虛寒型胃脘痛多是由于脾虛感受外邪,致使胃腸功能紊亂、中寒內生,逐漸出現(xiàn)胃痛、納差以及大便溏薄等癥狀[3]。中醫(yī)中主張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應以溫中健脾、驅寒止痛為主要原則。西醫(yī)治療通常給予該類患者胃酸抑制劑、胃黏膜保護劑以及殺滅幽門螺桿菌進行治療,但對于部分患者而言,難于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故我院主張為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法。
中藥穴位敷貼治療法是以中醫(yī)學理論、經絡學知識為基礎,為患者進行辨證施治。穴位敷貼法能夠起到良好的疏經通絡、平衡陰陽的效果,通過對穴位進行敷貼,能夠刺激穴位,利用經絡傳導作用,使藥物透皮吸收,增強藥物的局部療效;對足三里、中腕、胃俞、脾俞、肝俞、肺俞、大腸俞等穴位進行敷貼,可起散寒、溫胃和脾以及緩腸通氣的作用。文中所用的藥物來源于黃芪建中湯的藥物組方,其中黃芪具有補中益氣之效,吳茱萸具有健胃和脾、驅寒止痛之效,白芍具有養(yǎng)血止痛之效,桂枝具有通陽散寒、通淤理氣之效,利用姜汁調和能夠增加藥物的驅寒之效,諸要藥合用,效果最佳。現(xiàn)代藥理表明該方具有抗?jié)?、?zhèn)痛止嘔等作用,治療胃部疼痛、胃潰瘍等疾病效果顯著。對脾胃虛寒型胃脘痛患者予以以上藥物進行穴位敷貼,能夠對患者胃脘痛的癥狀起到顯著的緩解作用。 總結上述研究結果得出,中藥穴位敷貼法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具有顯著效果,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推廣及應用。
參考文獻
[1] 皮大鴻,潘東洪.中藥拔罐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的療效觀察[J].護理研究,2014(29):3658-3659.
[2] 甘 勵,張志敏,武志娟等.五行神闕貼治療脾胃虛寒型胃痛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醫(yī)外治雜志,2015,24(3):46-47.
[3] 蘆志娟,劉 敏.胃樞寧穴位貼敷治療脾胃虛寒型胃脘痛50例臨床觀察與護理[J].河北中醫(yī),2012,34(7):1091-1092.
本文編輯: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