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榮富
思維的延伸
◎毛榮富
一般的寫作,無論是文筆的流暢、排比的鋪陳,還是想象的發(fā)揮,皆有賴于思維的延伸。初學寫作者下筆時,須學會時不時地推動一下思維,使之向前再跨出一步。
①開闊的庭院里種著幾株古樟木,層層疊疊的樹冠在高處互蓋互滲互纏互遮。
②吸毒者與死神擁抱時痛不欲生,真如萬蛆吮血、萬蟻嚙骨、萬蠱斷筋、萬刃裂膚。
③《紅樓夢》是經(jīng)驗的結(jié)晶——人生經(jīng)驗、社會經(jīng)驗、感情經(jīng)驗、政治經(jīng)驗、藝術經(jīng)驗,無所不包。
④散文就是渴望自由:自由的內(nèi)容、自由的表達、自由的來來往往。
這幾個句子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多次出現(xiàn)同一個詞,卻無重復累贅之感,盡顯漢語詞語的豐富華美,又豐富了表達的內(nèi)涵。
這種詞的延伸,實際上是基于對事物多形態(tài)、多側(cè)面的全面把握。隨著詞的連續(xù)使用,思想也就向廣度和深度挺進了。上海有一年的高考題是“雜”,這是一個獨詞題,其實完全可以以這個詞為原點來一番思維的擴展延伸,如雜而不亂的生活、雜然繽紛的色彩、雜取眾人之長、雜而交融的思想等,有篇滿分作文就是以這四個含有“雜”字的詞組作為小標題來寫高三生活的。由獨詞文題進行思維的延伸,對于開拓思路、豐富思想層次無疑都大有裨益。
一次某生在文中想引用“水至清則無魚”一語,以說明做人做事不可過度,但他意猶未盡,于是在后面又加了“山至高則無樹,人至真則無友,情至切則無趣”等語,這種延伸式的引用,足以說明這位考生的思維是流暢的,這幾句不僅具有語勢,還增添了語趣,頗耐人尋味。
排比,人人會用,但寫得好的卻不多,多是詞語的堆砌而非一種動態(tài)的思維。下面是作家王蒙《喜悅》一文中的一組排比:
喜悅是一種修養(yǎng)和境界。與其說它是一種情緒,不如說它是一種智慧,一種超拔,一種飽經(jīng)滄桑的充實和自信,一種戰(zhàn)勝了煩惱和庸俗的清明澄澈。它是一潭清水,它是一抹朝霞,它是無邊的平原,它是沉默的地平線,它是一朵永遠開不敗的蓮花。
這組排比可分三層:首句為概括,接著是用概念詮釋,最后用一連串美的具象來作比喻,而這最后一步就是一種由實到虛的思維延伸。發(fā)議論就怕盡在概念上兜圈子,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延伸為具體可感的形象,像王蒙這樣借助于空靈的詩性文字把事理闡述清楚。這種化虛為實,不是對辭藻的堆砌,而是以把握事物間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為基礎的。
有個學生寫“誠實”話題作文,文中寫道:“誠實就是坦誠老實,就是言行和思想一致,就是不掩飾,不作假。”由于受到王蒙文章的啟發(fā),她在后面又加上了這樣幾句:“誠實是一座橋梁,使心靈交流通暢無阻;誠實是一扇窗口,展示內(nèi)心的真善美;誠實是一把鑰匙,可以打開別人對你產(chǎn)生的種種疑慮。”借助于形象,道理就說得更透了。
三、由客觀外物向精神層面的思維延伸,即能以豐富的想象增添文章的情味。
古巷之美,不僅僅是一種建筑美,更是一種無法言喻的滄桑美。古巷印疊著歷史的足跡,飛檐翹角是哪一個朝代不屈靈魂的張揚?院墻上的青藤又是哪一位古代詩人的生命化為綠色的詩行,從歷史的深處延伸到今天?
此段文字中的“古巷”“飛檐翹角”“院墻上的青藤”皆為客觀存在,如果筆墨僅限于眼見的事實,也許只能寫上這么一句:走在古巷里,看見的是古老建筑上的飛檐翹角和院墻上的遒勁茂盛的青藤。但是,這樣寫,又怎能與上述文句相比呢?它的不足就在于思維拘謹,缺少靈動的延伸。你是否體味到上述文句含有一種超逸的思古幽情和濃郁的人文氣息?而且,把“飛檐翹角”想象為“張揚”的“不屈靈魂”,把“院墻上的遒勁茂盛的青藤”想象為“綠色的詩行”是何等地巧妙貼切,這正如古人講的“妙合無痕”。這種由“眼見”到“聯(lián)想”的過程,實為思維的擴展和突破,這種延伸使眼前之景與不絕如縷的遐想、情思自然對接,從而使文字虛實相映,情景并茂。
名片鏈接
毛榮富,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yōu)秀語文教師,全國教育系統(tǒng)勞動模范。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從教三十余年,發(fā)表文章千余篇,著有《元明散曲》《作文散步》《漫步教壇》等專著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