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經(jīng)歷,小的時候特別想看爸爸媽媽看的書,然而他們總是甩一句“你還小,長大了再看”敷衍了事。久而久之,打著手電筒在被窩里偷看爸爸媽媽的書,成為童年里特別刺激的一件事情。
而當我們長大以后,情況又會發(fā)生轉(zhuǎn)變。當沉浮在黑白錯亂的成人世界里愈加疲憊時,兒童世界里簡單的黑白可能更容易讓人喜歡。這可能也是為什么有好多人借著給孩子買書的名義,成堆地往家里搬兒童書。因為他們也喜歡看。
這首先是跟我們小時候貧瘠的閱讀環(huán)境有關(guān),像一位廣告人說的那樣,看到外國同事小時候??吹睦L本,看到里面極其豐富的想象力,細致的畫面,優(yōu)美的語言,完全顛覆了她從小到大對童書的認知,深為有人愿意花這個大精力作書給孩子看所打動。
還有就是每個成人心中都有一個長不大的孩童?!拔疫€是個寶寶”這句流行語中不只是一句輕浮的會迅速被遺忘的俏皮話,他背后隱藏著很嚴肅的心理機制。像詹姆斯·巴利劇作《彼得潘》,它的副標題——不會長大的男孩,其實揭示的就是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沖突;而《鐵皮鼓》里的小男孩,不想加入成年人的世界而自我傷殘,一跤摔成身高九十四公分侏儒……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xiàn)不愿長大的孩童,這本身就是一個嚴肅的命題。
所以成人愛繪本,一方面大抵是出自一種補償心理,補償自己小時候沒有那么多書,那么多戶外,那么多對自己的善待和愛;而另一方面,是繪本可以觸發(fā)一種保護機制,讓童真幫助自己對抗冰冷的世界。
那么,今天的問題就是:
你童年最喜歡的是哪本書?為什么?
老規(guī)矩,大家以#周末考+答案#的格式在文末或者后臺留言,壹讀君會給那些合情合理的答案送上由后浪出版社浪花朵朵童書提供的《我的收藏》和《動物在哪里?》。
這兩本書于18,19,20日三天參與當當3.9折秒殺活動,今天最后一天,超低折扣,不容錯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