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泳霆
十六歲的我們意氣風發(fā),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將承擔起振興中華的責任。
二零一五年九月三日的那場閱兵儀式至今仍歷歷在目。透過人民解放軍矯健的步伐,親眼目睹裝甲師的堅不可摧,我看到了一個日益強盛的中國,我的心隨之變得激動、沸騰。
中華民族,泱泱大國;華夏歷史,浩浩蕩蕩。曾經(jīng)的中華神圣輝煌,源遠流長,當世界尚還未完全褪去原始社會的愚昧和野蠻時,文明的曙光已經(jīng)在長江、黃河兩岸的沃土上熠熠生輝。從商周時期精妙絕倫的青銅器,兩漢時期的造紙術(shù)和地動儀,到唐宋時期火藥、活字印刷的廣泛應用。中華科技無不流光溢彩,無不領先于世界。海外諸國無不驚羨于中華文明,紛紛遣使來訪,爭相學習。彼時中國威而不霸,懷納宇內(nèi),萬國來朝,聲震四海。
往事如煙,曾經(jīng)風華不再。近代中國由于明清統(tǒng)治者閉關自守,喪失了工業(yè)革命的機遇,導致了近代乃至于當今我國科技水平仍同發(fā)達國家具有較大差距。緊鎖的國門終被列強的炮火打開了。從鴉片戰(zhàn)爭開始,“天朝上國”的自信一再遭受打擊。一時間,邊關告急,強盜肆虐,神州大地支離破碎,滿目瘡痍。
面對國家危亡和淪為殖民地的境遇,“五四”青年學生做出了反抗,只見“四萬萬人同聲唱,甘為民族赴火湯”,他們身體力行,不做沉默的羔羊,才使我們的民族,我們的國家免受奴役的命運和淪陷的恥辱?!帮L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五四運動便可用這句話來稱頌了。
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中曾經(jīng)充滿激情地說道:“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不錯,人是國之本,少年更是國家希望之所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否有前途和希望,看這個國家的少年的精神面貌就大致可以推論了。
青春的旋律是亢奮激揚的,它可以譜一曲盛世華章。少年時代的我們,有如一縷陽光,可以照亮黑暗;又如一縷春風,可以溫暖大地。身為新時代少年的我們更應該擔當起中國改革發(fā)展的重任。
記得已故科學家錢學森臨終前曾發(fā)出這樣的三問:“中國什么時候能培養(yǎng)出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急需的新型杰出人才?何時能培養(yǎng)出國際大師?為何中國沒有一流大學?”少年們可曾聽到?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翕張?!笔菚r候了,復興中華,實現(xiàn)偉大中國的責任肩負在我們青少年的身上。為了中華之崛起,民族之騰飛,中國少年們,請拿出你的豪情,展現(xiàn)你們的風采吧!
【作者系山西省晉城一中580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