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chuàng) 2017-05-28 唐若甫 音樂周報
譚盾的每場音樂會都惹人注目,不僅緣于身為作曲家的他本身所具有的強大氣場和明星效應,還有作為智多星的他所代表的社會屬性和文化外延。5月13日晚,上海東方藝術中心迎來《水上天上心上·絲綢之路》譚盾指揮上海愛樂樂團音樂會?;鸨耐\嚺抨犻L龍和一票難求的緊張在往日只有在柏林愛樂等天團的音樂會才會上演,近乎滿座的觀眾席都襯托出譚盾的不凡吸引力。
這臺音樂會的主角自然是譚盾。五部作品中有三部為譚盾所作,上海首演、中國首演和全球首演各一首。其他作曲家方面,關峽的《百鳥朝鳳》基于任同祥著作主要旋律重新編配而成,厚重的配器和鄉(xiāng)音的跳躍都給作品帶來超脫于原作的體驗,劉雯雯的演奏高亢激昂,一襲紅裙彈眼落睛。吳承昊的《第幾瑋度》是對迪吉里杜管(Didgeridoo)的重新翻譯,新鮮的譯名帶給人關于熱帶的無限遐想。這兩首作品,都由譚盾2016年在墨爾本交響樂團的新春音樂會上指揮過。不管是張夢還是劉雯雯,都拜各自樂器所賜,呈現(xiàn)出大量單手演奏的“特技”動作,在聽眾看來,這些似乎代表著演奏技巧的爐火純青之境。
四首引自《中國民族聲樂地圖》的秦腔出現(xiàn)在上半場最末。這部作品曾在2017年譚盾與墨爾本交響樂團新春音樂會中首演,由原唱者譚維維帶來。譚維維的演唱帶有流行音樂的自如和秦腔的野性,加之豐富的形體動作、自持雙叉出場,在標志性的水琴引奏下,輕而易舉引爆全場??v觀上半場,兩首與澳大利亞土著息息相關的作品被重新包裝成海上絲路和心上絲路,完全褪去原意,無縫契合入絲路音樂會,與關峽的《百鳥朝鳳》共同構(gòu)成“水、天、心”絲路三部曲。
下半場的《敦煌遺音》,榮辰初操唐代壓腳鼓,施文卿奏敦煌五弦琵琶和反彈琵琶,演奏三首樂曲。譚盾激動的解說時間幾乎等長于平淡的演奏時長。上海民族樂器廠的演奏家施文卿就像飛機試飛員一樣,在從敦煌壁畫中復原的樂器上演奏,榮辰初左腳在鼓面來回游走,伴之譚盾從“敦煌佛教中受到啟發(fā)”的音樂。不同尋常的身體動作是這部世界首演作品的最大賣點。用如此教條的方式來意會敦煌壁畫中的藝術加工,讓人很難信服。
音樂會的大軸是譚盾受柏林愛樂樂團十二把大提琴委約創(chuàng)作的十二把大提琴協(xié)奏曲《馬可·波羅》。樂曲演奏形式有點像把樂團的大提琴聲部整個搬到舞臺中央,選自早年歌劇《馬可·波羅》的音樂具有無可比擬的原創(chuàng)性和原動力。這是全場完成度最高,立意最高,正氣最高的“三高作品”。不過對大部分聽眾而言,返場的手機交響樂《風與鳥》由于有著和手機的互動才最受歡迎。
作為智多星,譚盾安排的音樂會,獨奏家們肢體語言豐富,舞臺形象出眾;音樂趣味性強,故事動人;互動熱烈,其樂無窮,真可謂好聽、好看、好玩的“三好”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