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治史、讀史傳統(tǒng)悠久,尤其在今天,隨著網絡等大眾媒介的興起,人們了解歷史的渠道不斷拓寬。在暢銷書、電視講壇、熱播劇等的帶動下,民間出現(xiàn)了一股“歷史熱”。
但愛讀史并不等于會讀史。善于讀史者,面對紛繁復雜的歷史人物與事件,始終秉持自我獨立意識、實事求是意識、懷疑與考證意識,如果讀史目的不在求真,治史不遵循嚴謹?shù)姆椒ǎ@樣的讀史則不僅是無益的,而且是有害的。
善于讀史者,還能將前人的經驗化為自己的智慧,從中總結規(guī)律,得出結論,正如呂思勉先生在《中國通史》中所講的:歷史雖是記事之書,我們之所探求,則為理而非事?!睔v史的真相只有一個,但對價值的判斷,卻不是唯一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對于歷史的認識、評價也越來越多元,這是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在走向全球化的時代,無論是打造人類命運的共同體,還是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夙愿,不僅需要運用今天的力量,也需要從歷史中尋找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