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君
■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是很難有自知之明的。這不光因為“身在此山中”,難識“廬山真面目”,更因為人們的自以為是或自卑。正因如此,人們常常缺乏自我審察、發(fā)現(xiàn)、懷疑、反省、懺悔的能力,因而常常會被自己蒙蔽,糊里糊涂地損人又誤己。從這個意義上說,審視自己、認識自我,是一種能力、一種品德、一種高貴的人格境界。
每個人都需要正確地認識自我。你是怎樣認識自我的呢?請以“遇見另一個自己”為題目,寫一篇作文。立意自定,不少于600字。
寫作點撥
1.遇見一個怎樣的自己?“遇見另一個自己”,關鍵在“認識自我”。從本題的提示語來看,“認識自我”就是與自己對話,就是自我評價、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教育。遇見另一個自己即認識一個真實的自己,如果你平時自以為是,那在作文中就要認識自己的局限、愚昧、丑陋、冷漠、恐懼等缺點,從而正視自己,表現(xiàn)出自己正確的價值觀;如果你平時比較自卑,那在作文中就要挖掘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特別之處、閃光之處,從而激發(fā)自己的自信心,表現(xiàn)出自己積極樂觀的一面。
2.如何遇見(認識)另一個自己?如從現(xiàn)在和過去的狀況中認識自己;從個人和大家的評價中認識自己;從學習和生活中認識自己;從自己的強項和弱項中認識自己;從以往的成功和挫折中認識自己;從自己的興趣和煩惱中認識自己;從生理和心理上認識自己等。
3.“遇見另一個自己”這個文題,最宜寫成記敘文。可直接寫由一事一物觸發(fā)的反省,也可寫由回憶引發(fā)的反思,可寫一段思想斗爭,也可寫對自己的重新認識和評價等。
(王紅艷擬題并指導)
每個人的內(nèi)心深處都藏著另一個自己。有些人外表文靜卻內(nèi)心強大,有些人外表冷淡卻內(nèi)心火熱。當你遇見另一個自己后,你將更加真實地了解自己。我總想另一個自己是怎樣的?最真實的我到底是什么樣的?真想遇見他!
那天,我遇見了另一個自己。
你性格急躁。
什么?性格急躁?我可是一向以沉穩(wěn)聞名的,你弄錯了吧。
沒錯。你有個小表弟,那次你給他講題,他力求完美,每一個字都要求自己寫得工整漂亮,就連打個草稿也要工工整整的,所以時間拖得很長。恰好你又想出去玩,所以你表現(xiàn)得很不耐煩,非常急躁,還呵斥了他幾次,甚至想過一走了之,不過最后還是耐著性子講完了。有這回事吧?
還真有這么回事。我有點緊張了。
你有虛榮心。
無中生有!我一向討厭有虛榮心的人,時時刻刻都要求自己坦坦蕩蕩做人。
你別不服氣。小學的時候,每學完一個單元后就會有一次單元考試。你從不作弊,因為你想憑自己的實力,檢查一下學習的效果。那次小考,卷子發(fā)下來,你是滿分,而且是全班唯一的一個滿分。這可真是難得,你心里樂開了花。你想,爸爸媽媽這下得很好地獎勵自己了??僧斃蠋熤v題的時候,你發(fā)現(xiàn)有一題做錯了,但老師卻沒發(fā)現(xiàn)。你當時環(huán)顧了一下四周,覺得沒有人看你,于是你拿起修正液把錯誤答案涂掉,寫上了正確答案。這不是虛榮心是什么?
我感覺臉上發(fā)熱了。
你是個表里不一的人。
天啊,簡直是胡說!
我沒有胡說,說的都是實話。小時候,一到親戚家中,如果沒有人關注你,你就躲進房間,可躲到房間里后也不老實,總愛趴在門邊,聽他們談話。聽到談論你的優(yōu)點時,就非常開心;談到你的毛病時,就不高興;如果沒有人提到你,又覺得很失落。有時候爸爸要你陪著親戚們說說話,那氣氛真是尷尬,你除了點頭,就是微笑,心里還埋怨爸爸不該讓你如此陪坐。這難道不是表里不一?
我頭上冒汗了。
你是誰?你怎么知道這些的?我大吼一聲。
“怎么啦,做噩夢了?”媽媽把我推醒。
我睜開眼,哦,原來是一場夢。
點評
作文構思獨特,采用了夢境的形式與另一個自己相遇。本文從三個方面寫出了自己在特定時間內(nèi)“性格急躁”“有虛榮心”“表里不一”的缺點,表現(xiàn)了小作者對自己缺點的深刻反省?!拔矣悬c緊張了”“我感覺臉上發(fā)熱了”“我頭上冒汗了”三個層層遞進的細節(jié),形象地表現(xiàn)了小作者了解自己的不足后的緊張心理。
(蔣忠文)
有許多次,我坐在林中砍倒的樹身上,風從林子深處吹干了我頭上的熱汗。我和身邊的一切沒有區(qū)別,都只是自然的一部分。我知道我找到了一個友人,它很寬大,足以容納許多生命。而山下不遠的人間,真理、道德、秩序卻像魚刺一樣蒼白、貧瘠、抽象而悖理。在陽光和綠葉之間,我想起受難的父親、病中的母親和尚小的妹妹,想起我的同學和朋友,我的所愛和所恨,侮辱了我的和我侮辱了的一切,不禁悲從中來。在自然接納了這一切之后,我覺得心慢慢沉了下去,沉到它該在的地方。
在我能夠用手中的刀砍倒一棵棵大樹的時候,我肯定了自己。我不再恐懼。千百次運動后的手臂鼓脹起來,血液在脈管中暢快地奔流,一種不僅是物質(zhì)的東西在我體內(nèi)暗暗生長起來,漸漸有力量。我坦然起來,感到一陣輕松,人長大原來只需要一個瞬間。
——陳凱歌《長大,只是一瞬間的事》
生命里填塞的拖累愈少,就愈能發(fā)揮潛能。旅行家岡田有過一個有趣的親身經(jīng)歷:有一年他和一群好友到東非塞倫蓋蒂平原去探險。當時,正逢東非遭受嚴重旱災。在旅途中,岡田隨身帶了一個厚重的背包,里面塞滿了食具、切割工具、挖掘工具、衣服、指南針、觀星儀、護理藥品等,岡田對自己的背包很滿意,認為已為旅行做好了完全的準備。一天,當?shù)氐囊晃煌林驅(qū)z視完岡田的背包之后,突然問了一句:“這些東西讓你感到快樂嗎?”岡田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過的問題。岡田開始問自己,結果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的確讓他很快樂,但是,有些東西實在不值得他背著它們走那么遠的路。岡田決定取出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送給當?shù)卮迕?。接下來,因為背包變輕了,旅行變得更愉快。岡田因此得出一個結論:生命里填塞的拖累愈少,就越能發(fā)揮潛能。
——賀軍成《隨時清掃自己的心靈》
我欣賞過無數(shù)花園里的花,自己也種過許多稀有名貴的花,更見過原野上大片大片的野花。但是,我更敬重開在懸崖峭壁上、生長在惡劣環(huán)境中的無名花。那些花弱小孤獨卻準時開放,獨自享受著自己的季節(jié)。我們的生命就如同這些爛漫的花朵,無法選擇出身,無法挑選背景,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堅強,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通過努力向世界證明自己來過,留下自己的痕跡,可以讓自己像花朵一樣綻放。
——魯先圣《每個人都是一朵獨特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