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東升+馬月蘭
偉大的藝術家常常代表一種藝術思潮、一代畫風乃至一個時代的藝術。性情孤傲、容易偏激,卻敏感于顏色、充滿藝術想象的凡·高,因《星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傳世杰作,引起傳記作家和電影藝術家的關注。信奉“我在世上寄居”的凡·高為后世留下了幾幅圣經(jīng)題材的畫作。
凡·高的信仰與藝術激情
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生于荷蘭鄉(xiāng)村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曾因生活所迫到比利時的礦場當過礦工,體驗到生存的艱辛。1875年,22歲的凡·高經(jīng)歷了一場失戀打擊后,決意從原本前途看好的古皮爾藝術公司職位辭職,自我放逐。他轉(zhuǎn)向宗教,并渴望傳道。他為了報考神學院而努力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于1878年8月進入布魯塞爾福音傳道學校,學習了三個月,但未能取得牧師任命書。同年12月,凡·高作為傳教士前往比利時南部一個靠近法國邊境的城市傳教。教會牧師也很樂意成全他傳播福音的心愿,甚至安排他在教堂布道。凡·高把自己的第一篇布道文取名《我在世上寄居》,引述的是《詩篇》第119篇54節(jié)。
凡·高是他那個時代充滿激情和最善于抒情的畫家。藝術評論家亨利·福西隆這樣評價凡·高:“對他來說,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種驚人的詩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種神秘的升華,他希望將它捕捉。這一切對他意味著一個充滿狂熱和甜蜜的謎,他希望他的藝術能將其吞沒一切的熱情傳達給人類”(奧夫沙羅夫編 《凡·高論》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7年,第95頁)。的確,凡·高的藝術是其心靈的表現(xiàn),他的畫作將強烈的情感完全融化于色彩與筆觸的交響樂中。為了能更充分地表現(xiàn)內(nèi)在的情感,凡·高探索出一種表現(xiàn)主義的繪畫語言。
凡·高曾說:“作畫我并不謀求準確,我要更有力地表現(xiàn)我自己”,他并不著意于對客觀事物的再現(xiàn),而是注重表現(xiàn)對事物的感受。他認為:“顏色不是要達到局部的真實,而是要啟示某種激情?!痹诜病じ叩漠嬜髦?,濃重鮮亮的色彩對比往往達到極限。而他那富于激情的旋轉(zhuǎn)、躍動的筆觸則使他的麥田、柏樹、星空等,有如火焰般升騰、顫動,吸引讀者凝視,震撼觀者心靈,激發(fā)讀者想象。
不朽的凡·高
凡·高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在亞爾的紅葡萄園》,他死后11年才真正成為“著名畫家”。這多虧了他的弟妻約翰娜·邦格整理出凡·高全部畫作和書信,為凡·高的名譽奔走。美國作家歐文·斯通(Irving Stone)在26歲那年寫出了Lust for Life,即《凡·高傳》,1834年出版后成為“暢銷書”。凡·高的身世打動了無數(shù)讀者,這部傳記成就了歐文“美國傳記文學之父”的美譽,陸續(xù)被譯成80多種文字,發(fā)行數(shù)千萬冊,70多年來魅力經(jīng)久不衰。1956年9月美國導演Vincente Minnelli根據(jù)這部小說執(zhí)導了同名電影,中文譯名有《渴望生活》《欲海浮生》《凡·高傳》,主演是道格拉斯(Kirk Douglas),片長122分鐘,電影突出表現(xiàn)了凡·高對生活的激情;1987年澳大利亞Paul Cox拍攝的紀錄片Vincent(《凡·高的生與死》),突出了凡·高人生的戲劇化色彩。1990年Robert Altman執(zhí)導,荷蘭、英國、法國合拍的講述凡·高和弟弟故事的Vincent & Theo(《文森特與提奧》),重點表現(xiàn)親情、友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法國導演Maurice Pialat于1991年拍攝的Van Gogh(《凡·高》),主要記敘了凡·高1890年生命中最后67天的非常經(jīng)歷。此外,1990年,80歲高齡的日本導演黑澤明拍攝的Yume (《夢》),在八個夢中的第五個夢中一位日本畫家與凡·高相遇,一會兒跑在凡·高的畫里,一會兒跑到按畫面還原的實景里。最后凡·高對這個日本人講述繪畫的要訣:一是悉心觀察大自然;二是對大自然之美了然于心;三是手中畫筆如被驅(qū)使,若非短時間內(nèi)完成繪畫就來不及。
為紀念凡·高逝世125周年,BreakThru Film工作室在2012年啟動了一項特別的電影行動:以凡·高創(chuàng)作的120幅油畫和他的800封真實信件為基礎,使凡·高的油畫作品以動畫電影的形式鮮活起來。制作開始,先由40位油畫師(大多數(shù)是波蘭多年研究凡·高繪畫的當?shù)孛涝簩W生,以凡·高的120幅原畫為臨摹底本,制作出57000多幅變異卻呈 “動態(tài)”的作品。這就意味著凡·高的每一幅原作要生發(fā)出475幅,而且必須保留凡·高作品的風格原貌。一幅“新”畫作完成后,攝影師將其拍攝下來。全部畫面繪制和數(shù)字合成在PAWS工作站完成,取名Loving Vincent(《愛凡·高》),長80分鐘。畫中人在鏡頭前深情解說,娓娓講述這位藝術大師令人唏噓的一生,探索他的藝術精神和死亡之謎。這是世界動畫史上第一部完全以油畫為單幀畫面剪輯制作而成的動畫電影。觀眾從這部特別制作的影片中深入了解到凡·高的生平、他對大自然的摯愛、對生命的思索和對以藝術表達信仰的不懈追求。這位生前默默無聞的畫家成為“不朽的凡·高”。
凡·高的圣經(jīng)畫
凡·高有一句名言:“一個人絕不可以讓自己心靈里的火熄滅掉,而是要讓它始終不斷地燃燒……美好作品的秘密在于有真實與誠摯的感情?!彼囆g評論家哈維契克認為凡·高的畫明顯地傳達出“對福音的興趣”。凡·高創(chuàng)作了好幾幅以圣經(jīng)為靈感的的畫作:《奧維爾教堂》《拉撒路的復活》《好撒瑪利亞人》《撒種者》《打開的圣經(jīng)》等。這些圣經(jīng)畫結(jié)構(gòu)奇特,層次感強,以豐富的想象力表現(xiàn)出了凡·高渴望通過藝術傳遞信仰,拯救自己、拯救社會的藝術理想,寄寓了他對永恒生命的意義的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