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嘉柯
有一家日本公司,出品了500種顏色的鉛筆,并且給每一種顏色都賦予了一個名字。
那些名字念起來,有朗誦詩的感覺:日本海的漁火、楊貴妃的梨花白、彗星的傳說、故宮的夜、八十八夜的茶摘、朝露打濕的牧場、京都的屋根瓦、長谷寺的牡丹……
大部分的名字,我都能直接意會。只有八十八夜的茶摘,我不是很懂。當時不求甚解,也就跳過去了。
有一天我買抹茶,里面附帶教顧客怎么區(qū)分抹茶和普通綠茶,仔細比較辨析了十幾種產(chǎn)品。我這才知道,抹茶是要采取特定時期的綠茶來做的。并不是把綠茶磨成粉,就是抹茶。
在日本,立春之后的第八十八天夜里,茶農(nóng)要搶收新茶。時間早了或遲了,茶葉就達不到最好的口感和色澤。茶葉的色澤取決于葉綠素的含量,口感則取決于茶多酚、氨基酸和一些芳香酯類的含量。春天陽光溫和,夏天陽光強烈,直接影響這些物質的產(chǎn)生比例。
八十八夜是色澤和口感取得最佳平衡的時間。這個時候的茶摘,可以制出鮮美碧綠、味道濃郁的綠茶,再研磨成抹茶粉。
這種真正的抹茶,以水沖開,綠得特別鮮明艷麗。那家日本公司對鉛筆顏色的命名,如此細致精確而又詩意美感,令我嘆服。
(編輯:關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