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易 延
(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商丘方言介詞“來”的考察
謝 易 延
(湖南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商丘方言的介詞“來”可以介引動作方向、處所和時間。結(jié)合漢語史中“來”的用法的歷時演變與跨方言介詞“來”用法的共時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商丘方言介詞“來”由位移動詞到方向介詞、由位移動詞到處所介詞再到時間介詞的兩條語法化路徑,以及它在商丘方言中主要充當(dāng)動前前置介詞、用法多樣等個性特點。
商丘方言;介詞;來;語法化
商丘位于河南東部,商丘方言屬于中原官話商阜片[1]?!皝怼弊鳛樯糖鹪捓锏囊粋€特色方言詞,使用頻率高,使用范圍也比較廣。以往對于商丘方言“來”的研究主要有董秀英的《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語氣詞“來”》[2],該文考察了夏邑方言語氣詞“來”的用法,論證了語氣詞“來”是由動詞語法化而來的觀點;蔡英杰《河南永城方言的進行體助詞“來”》[3]考察了河南永城方言的進行體助詞“來”?!皝怼痹谏糖鸱窖岳镒鳛榻樵~的用法、來源及特點,尚無研究涉及。
“來”在商丘方言里的意義、用法比較復(fù)雜,按照語法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為動詞、介詞、助詞、語氣詞四類。比如,句子“你嘞筆來桌得上嘞”中“來”為動詞,句子“我早先咋說來,你還不信我”中“來”為助詞,句子“你過來吃來”中“來”為語氣詞?!皝怼弊鹘樵~時讀作[l44],句法上常跟其后的成分組成介賓短語,放在動詞前,在句中作狀語。根據(jù)商丘話介詞“來”表達的語法意義的不同,又可分為以下三類:
(一)介引動作方向,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往、向”
如:
(1)到嘍路口再來東拐。|啥都來家嘞拾。
(2)正來家走。|蛾子光來亮嘞地方飛。
(3)你來哪走?|你就光來這(邊)瞅。
(4)給我來死嘞打! |這一袋來輕嘞說也得有百十來斤。
由例(1)(2)(3)可見,介詞“來”的賓語多由方位詞或方位短語、處所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疑問代詞“哪”、指示代詞“這(邊)”構(gòu)成,并且,以方位詞作介詞賓語的最為多見。句子中的謂語動詞多數(shù)為位移動詞,如“拐”“走”“飛”等。例(4)是一種特殊情況,“來+動/形+嘞”構(gòu)成的固定結(jié)構(gòu)修飾謂語動詞表示程度意義,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形容詞僅限單音節(jié)詞。
(二)介引處所,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在”
如:
(5)她成天來家看電視。|他從不來別人家待得。
(6)你晚上打算來哪吃?|我來那啥都沒學(xué)到。
(7)她來里頭做飯嘞。|他倆都是來電腦上看電影。
由例(5)(6)(7)可見,“來”的介詞賓語多由處所名詞、名詞性短語、疑問代詞“哪”、指示代詞“那(邊)”和方位短語構(gòu)成。其中,以處所名詞或名詞性短語充當(dāng)介詞賓語最為常見。句子中的謂語動詞多表示非位移的持續(xù)動作,如例句中的“看”“待”“吃”等。
(三)介引時間,相當(dāng)于普通話的“在”
“來”的介詞賓語多為表時間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例如:
(8)我喜歡來早上跑步。
(9)他是來十月份出生嘞。
(10)我來下雪嘞時候不用上學(xué)。
(一)“來”作介引方向介詞的來源
“來”本義為麥子,后假借為“行來”之“來”。甲骨文中“來”的本義已經(jīng)失去,都是用其假借義[4]9。結(jié)合陳年福[5]58與《甲骨文字典》[6]616對“來”的詞義的歸納,“由彼及此,由遠及近,到來,回來”是其在甲骨文中的主要動詞義。先秦時期的其他文獻中的“來”也使用這類意義、用法。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論語》),“晉侯使士魴來乞師”(《左傳·成公十八年》),“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梁惠王上》)等語句中的“來”。
商丘話介詞“來”介引方向表示“往、向”的意義時,主要用在方位名詞前??疾旃糯鷿h語中“來”在方位名詞前使用的相關(guān)語料,可以發(fā)現(xiàn),在兩漢時期“來+方位詞”的結(jié)構(gòu)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魏晉六朝時期數(shù)量漸多,唐宋以后漸少。例如:
(11)陰由東方來西,陽由西方來東,至于中冬之月,相遇北方,合而為一,謂之日至。(《春秋繁露》)
(12)陛下絕匈奴不與和親,臣竊意其冬來南也,壹大治,則終身創(chuàng)矣。(《漢書》)
(13)先主起事葭萌,進軍來南,連閉城不降,先主義之,不強逼也。(《三國志》)
(14)汝可百步豎刀,吾射中者,汝便宜反;不中者,可來前也。(《晉書》)
(15)圓圖以自北往南為順,自南來北為逆。(《周易集說·卷三十六·說卦傳一》)
以上例子中,出現(xiàn)在方位名詞前的“來”都表示“動作往(某方向)移動”。雖然動詞“來”仍具有[+位置移動][+移動方向]的義素,但已突破了原本的“由彼及此,由遠及近”的固定方向,還可以表示“往”的“從此適彼”的方向?!皝怼北硎竟潭ǚ较虻囊饬x已有所弱化。
尤其在東漢至唐宋時期,還出現(xiàn)了與商丘話介引方向的介詞“來”使用上幾乎相同的“來+方位詞+動詞”結(jié)構(gòu),結(jié)構(gòu)中的“來”分析為介詞基本沒有問題,只是這類用例在古代漢語中數(shù)量有限。例如:
(16)卓眾來東下,金甲耀日光。(《悲憤詩》)
(17)建安初來西還,武陽詣大陽占戶,先留陜界。(《魏略》)
(18)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全唐詩》)
(19)洛水谷在縣東五十里由白水縣來南流一百里入同州馮翊縣。(《長安志·卷第十八·縣八·蒲城》)
此外,在漢魏六朝至唐宋時期,除了有表示“往(某方位) 來”的“來+方位詞”結(jié)構(gòu),同時還有表示“從(某方位)來”的“方位詞+來”結(jié)構(gòu)。例如,“紫氣東來”(《關(guān)令尹內(nèi)傳》),“卿東來,故應(yīng)有此物,可以一領(lǐng)及我”(《世說新語》),“白環(huán)西獻,楛矢東來”(《與陳伯之書》),“歡若西來,王羆足得抗拒”(《北史》)?!胺轿辉~+來”強調(diào)動作的起點,“來+方位詞”強調(diào)動作的終點。由于這兩類結(jié)構(gòu)都可以表示“從某方位往某方位移動”的意義,加之后來“方位詞+動詞”結(jié)構(gòu)的廣泛使用,可能出現(xiàn)了“方位詞+來”對“來+方位詞”結(jié)構(gòu)的兼并,致使“來+方位詞”結(jié)構(gòu)在唐宋以后出現(xiàn)得越來越少。
以北方話為基礎(chǔ)的漢語通用語一定會對商丘方言產(chǎn)生重要影響,商丘話的“來+方位詞+動詞”結(jié)構(gòu),應(yīng)該是在保留了漢魏六朝至唐宋“來+方位詞”句型的用法后進一步發(fā)展的結(jié)果。
(二)“來”作介引處所、時間介詞的來源
商丘話介詞“來”介引處所表示“在”的意義時,多用在處所等名詞前。隋唐以后的漢語文獻中,就有“來”出現(xiàn)在處所名詞前的情況,一般作動詞表示“來到”,對于常在的、擁有歸屬權(quán)的處所,又可以表示“回”。比如,“數(shù)十日間,朝夕來家,往往見有衣衰绖?wù)?,翼深憂之”(《廣異記》),“請郭立吃了酒食,教休來府中說知”(《話本》),“倘若遇著好的,就買她幾個來家”(《粉妝樓》)。
在宋元以后出現(xiàn)的復(fù)合謂語結(jié)構(gòu)“來+處所詞+動詞”中,有的“來”作動詞,與后面的動詞構(gòu)成連動結(jié)構(gòu),兩個動作之間有非常明顯的先后時間關(guān)系,且后面的動詞常常是“來”的行為目的。比如,“汝已住一方,又來這里作么”(《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西門慶或在那房里歇,早晨就使出那房里丫鬟來前邊取衣服”(《金瓶梅》)。有些語例中的“來”已有所不同,如:
(20)恁么分明卻不知,卻來這里低頭立。(《五燈會元》)
(21)倘或有人知得,來這里搜著,如之奈何?(《水滸傳》)
(22)他來前邊嚷罵,我還把門關(guān)上,頂了,頭也沒敢探探,這干我甚事?(《醒世姻緣傳》)
(23)那人笑道:“清平世界,蕩蕩乾坤,把彈子打瞎人的眼睛,卻來這店里坐的安穩(wěn)?!?《儒林外史》)
這些例子中的“來”既表示了趨向性的位移動作,又強調(diào)了動作發(fā)生的處所,與“在”有些接近;“來”后動詞性成分表示“來”行為目的的情況開始淡化,且大都表示持續(xù)性動作?!皝怼痹谶@里可以理解為動詞,似乎也可以作介詞“在”理解。
在元明時期的一些例子中,隨著“來”動作性的減弱與“所在”義的增強,語義焦點更加偏向其后的動詞性成分,把“來”理解為動詞已經(jīng)非常勉強,這時的“來”已經(jīng)同于介詞“在”。張斌先生曾經(jīng)指出,“在”是介詞時,刪去介賓短語后邊的動詞性成分,句子便不成立[7]686。下面這些例子刪去“來”后面的動詞性成分之后句子就很難成立,只能作介詞理解。
(24)你來這弓面上鋪筋,將來著我看了之后,樺一樺。(《樸事通》)
(25)五伯攘夷狄,尊周室,都是一個私心,便不當(dāng)理,人卻說他做得當(dāng)理,只心有未純,往往悅慕其所為,要來外面做得好看,卻與心全不相干。(《傳習(xí)錄》)
(26)你兒子也來那里淫欲,不免把我前日的事,陡然想起,要你兒子做個替頭,不然求他超度。(《喻世明言》)
在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中,已經(jīng)看不到“來”介引處所的介詞用法了。商丘話中出現(xiàn)的介詞“來”介引處所的用法應(yīng)該是近代漢語相關(guān)用法的遺留現(xiàn)象。
古代漢語中也有動詞“來”出現(xiàn)在表時間名詞前的情況,但并不表示“在”的意義。如:“子來幾日矣?”(《孟子》)在表具體時、日的名詞前多用“以”“于”等。如:“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柳子厚墓志銘》)少有介詞“來”單獨在時間名詞前介引時間的例子。Heine 等人曾把語法化看作若干認(rèn)知域之間的轉(zhuǎn)移過程,并把各個基本的認(rèn)知域排成一個由具體到抽象的等級:“人>物>事>空間>時間>性質(zhì)?!边@一等級的后半部分(由空間到性質(zhì))表現(xiàn)了虛詞進一步虛化的過程[8]。商丘方言里介引時間的介詞“來”很可能是由介引處所的介詞“來”衍化發(fā)展而來,這既符合“時間的表示主要是通過空間的隱喻來實現(xiàn)的,空間是時間的表征模式”[9],也符合Heine等提出的從空間概念到時間概念的語法化歷程。
“來”作介詞的用法在其他漢語方言中也有表現(xiàn),但鮮有專門論述。
據(jù)《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10]2178,徐州話的“來”可以用作介詞介引方向,多在方位名詞前表示“向、靠”的意義。例如:來上看,來前走,來外靠靠。
據(jù)董晴晴的考察,江蘇沛縣方言里也有“來”介引方向的介詞用法。如:別靠我那么近,來旁邊坐坐。︱你來前走,一轉(zhuǎn)彎就到啦。︱你來哪走?[11]17
據(jù)《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的詞條,菏澤話的“來前”表示“往前”[12]2517;據(jù)《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記錄的詞條,萬榮話的“來后”表示“后來,以后”,如“二娃原先在村里教學(xué),來后上嘮大學(xué)”[10]2184??梢詳喽▋傻囟即嬖凇皝怼苯橐较虻挠梅ā?/p>
錢乃榮考察了介詞“來”在吳語中使用的情況,認(rèn)為“來”作介詞可以表示時間、處所、范圍的“在”。如:“俉且坐子說說看,往來啥場化?!庇挚梢员硎舅鸬摹皬摹被蛩沟摹巴薄H纾骸褒R家囡兒嫁來齊家去,半夜里番身齊對齊。”[13]《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歸納了寧波方言“來”的五類用法,其中作介詞的“來”可以介引處所:“我是來大學(xué)里認(rèn)得渠個?!边€可以在時間名詞前介引時間:“上回碰頭是來舊年六月份?!盵10]2179根據(jù)曹曉燕的考察,無錫方言的“來”變讀成了“勒”,作為介詞主要表示動作行為發(fā)生的時間和處所。如:佗勒火車站工作(他在火車站工作),小明勒1993見就去過英國咧(小明在1993年就去過英國了)[14]54。
李方柏、段福德[15]考察了永新話“來”的三類特殊用法,其中作為介詞主要介引處所:討米也唔來永新討(討飯也不會在永新討);倨來黑板浪亂寫亂畫(他在黑板上亂寫亂畫);箱子蠻大,你個書可以全部放來里(箱子很大,你的書可以全部放在里面);你唔答應(yīng)我,我就死來該(你不答應(yīng)我,我就死在這兒)。
“來”在黑龍江方言中可以作介詞表示處所。如:我昨兒個來百貨大樓看見他買了個洗衣機[16]。丹東方言也有“來”作介詞介引處所的用法。如:來哪兒住家?[12]2513《東北話詞典》中也有對“來哪兒”表示“在哪兒”的相關(guān)記錄。如:“別亂傳行不,這話你是來哪聽說的?”[17]323
綜上可得到下表:
介引方向徐州話沛縣話菏澤話萬榮話商丘話介引處所商丘話寧波話無錫話永新話丹東話黑龍江話介引時間商丘話寧波話無錫話
由以上所列資料可見,“來”作介詞的用法在其他漢語方言中也有表現(xiàn),并非僅出現(xiàn)在商丘方言中。由于通用語對方言的影響要明顯大于方言對通用語的影響,加之“來”在漢語發(fā)展史上曾有動詞語法化為介詞的情況,我們認(rèn)為這些方言里的介詞“來”與商丘方言的介詞“來”應(yīng)該擁有相似的語法化路徑。觀察上表所列各方言使用介詞“來”在介引方向、處所、時間方面的不同狀況,可以發(fā)現(xiàn),有的方言僅具有介引方向或僅具有介引處所的用法,它們應(yīng)該都是動詞“來”直接語法化的結(jié)果;有的方言只要具有介引時間用法就同時有介引處所的用法,顯示了介引時間與介引處所用法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由此,聯(lián)系介詞“來”在商丘方言中的演變情況,我們大體可以歸納出漢語方言中介詞“來”的兩條語法化路徑:位移動詞→方向介詞;位移動詞→處所介詞→時間介詞。這也與吳福祥[18]通過金華方言的處所介詞“落”、濰坊官話和徐州話的方向介詞“上”、北京口語的空間/時間介詞“起”、南寧粵語的處所介詞“過”所揭示的從趨向動詞到空間/時間介詞的語法化模式相符。
同時,也可以看出商丘方言的介詞“來”與其他方言介詞“來”的不同特點。比如:同樣屬于中原官話,商丘話的介詞“來”不像徐州話、沛縣話僅有介引方向的用法?!皝怼痹谏糖鹪捴兄饕洚?dāng)動前前置介詞,不像吳語、永新話的“來”具有動后前置介詞的用法。商丘話與吳語的介詞“來”雖然意義、功能大體相近,但介引方向的“來”在商丘話中并不具有指示位移的起點、經(jīng)由的用法;介引處所的“來”在方位詞之前的意義也有很大差別,像吳語“來里”是近指表示“在這兒”[13],商丘話則與徐州話、沛縣話一致,表示“往里”,吳語“來東”表示“在,在此”[12]2514,商丘話則表示“往東”。
[1]賀巍.中原官話分區(qū)(稿)[J].方言,2005(2).
[2]董秀英.河南夏邑方言中的語氣詞“來”[J].南陽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12(5).
[3]蔡英杰.河南永城方言的進行體助詞“來”[J].商丘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學(xué)報,2006(3).
[4]李樟花.甲骨文運動動詞“來”、“往”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xué),2014.
[5]陳年福.甲骨文動詞詞匯研究[M].成都:巴蜀書社,2001.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9.
[7]張斌.現(xiàn)代漢語虛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
[8]沈家煊.“語法化”研究綜觀[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1994(4).
[9]Michon J.A.,V.Pouthas &J.L.Jackson(eds.).1988.Guyau and the Idea of Time[C].Amsterdam:North Holland.
[10]李榮.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11]董晴晴.江蘇沛縣中原官話介詞研究[D].上海:上海大學(xué),2015.
[12]許寶華,(日)宮田一郎.漢語方言大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9.
[13]錢乃榮.吳語中的“來”和“來”字結(jié)構(gòu)[J].上海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7(6).
[14]曹曉燕.無錫方言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xué),2003.
[15]李方柏,段福德.淺析永新方言中“來”字的幾種特殊用法[J].文藝生活(文藝?yán)碚?,2012(12).
[16]聶志平.黑龍江方言口語中的介詞[J].佳木斯大學(xué)社會科學(xué)學(xué)報,2003(2).
[17]高永龍.東北話詞典[M].北京:中華書局,2013.
[18]吳福祥.漢語方言里與趨向動詞相關(guān)的幾種語法化模式[J].方言,2010(2).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了羅昕如教授的悉心指導(dǎo),在此深表感謝)
【責(zé)任編輯:郭德民】
2017-04-25
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類型學(xué)視野下的商丘方言介詞研究”(編號:CX2017B200)。
謝易延(1992—),女,河南商丘人,碩士生,主要從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研究。
H172.1
:A
:1672-3600(2017)08-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