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yǎng)技術精英和培養(yǎng)知識精英,這兩類并非完全相同。第一種人試圖解決問題,尤其是技術問題,在我看來這很好,我們需要這樣的人才,比如我們需要新的機器、新的疫苗、新的治療方式等等。但是,我們生命的意義又是什么?這樣的問題技術精英就無法回答了,需要人文學科的力量。
——列日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古埃及學家讓·維納德(《三聯(lián)生活周刊》2017年第35期苗千:《如果一個人完全拋棄人文學科會怎么樣?》)
教育要看得寬,要超出一間教室、一個操場、一所學校;要看得遠,要超過一堂課、一個學期、一個學年;要看到孩子整個漫漫人生的發(fā)展。
——北京一零一中學校長郭涵認為,家長焦慮的根子,是在各類教育機構的煽動下,大家無暇打開心胸放眼未來。(《中國青年報》2017年lO月30日 張蕾)
陪做作業(yè)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是要讓他自己學會如何安排時間來完成作業(yè)。家長還要時刻調整自己的“包辦”心態(tài),牢記陪做作業(yè)是階段性的,非長期性的。 ——熊建:《作業(yè)這事為啥家長老搶戲》(《人民日報》2017年lO月31日)
沒有目的性的談心不利于了解學生。在談心前,首先要摸清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態(tài),具體要談哪些內容、準備怎么談;其次,談心時不一定直奔主題,可以先關心他們的生活,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
——《期中考試后,老師要做好這5件事,孩子的學習才會更好!》(“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2017年11月17日閱讀全文請“掃一掃”二維碼)
通過音樂教育熱愛音樂,通過音樂熱愛藝術,通過藝術熱愛生活,通過生活體驗幸福;通過藝術教育,提升感性能力、感性素質和感性智慧,為孩子未來的成功鋪路,為創(chuàng)造美麗中國夯實高素質國民基礎。這個理念應成為國民基礎教育的共識,成為每一位教育者、每一位藝術教育工作者必須要有的教育理念。
——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周海宏:《發(fā)展藝術教育,塑造美麗中國》(《光明日報》2017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