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櫻+孫甜甜
摘 要:教師通過從抓好師資隊伍建設、制訂課改方案、抓好課改落實三個方面,有理有據(jù)地論述了如何活化“人師角色”,并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課改落到實處,展示出通過課改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關鍵詞:人師角色;課改;師資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23-011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23.075
目前,基礎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圍內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教師歷來是課程改革的主力軍,教師成才和發(fā)展的關鍵在于自身知識的不斷豐富和實踐智慧的不斷提高, 這就迫切需要教師活化“人師角色”,更新教學觀念,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改進教學行為,提高課改效能。
一、抓好師資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的關鍵
(一)建章立制科學引領
學校通過制訂《市六中創(chuàng)建5A級學校全面提升教師素質五年規(guī)劃及實施方案》《市六中創(chuàng)建5A級學校任課教師考核辦法和考核實施細則》等有關標準,引領教師走上一條有章可循的自我提升之路。
(二)通過活動搭建平臺
通過開展“教師崗位練兵”“青年教師導師制”“教師基本功大賽”“教課改論文評比”等活動,夯實教學基本功,為教師成長搭建平臺。
(三)多種形式促進成長
采取走出去、請進來、校本培訓等多種形式,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比如,通過組織教師觀看教育專家講座錄像,聘請校內外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對教師進行集中培訓,組織校內外優(yōu)秀教師現(xiàn)場做課,組織安排教師外出參觀學習和網(wǎng)上參加遠程培訓等活動,使教師開闊視野,增長見識,更新觀念,調整思路,轉變角色,促進教師盡快成長。
(四)營造氣氛共同提高
為了營造課改氛圍,在校內大力倡導“每一個教師都應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每一位教師都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并要求教師在備課授課、課后反思等環(huán)節(jié)都要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在平時的教學中,處處體現(xiàn)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給學生營造一種愉悅、輕松,合作而又目的明確的學習氛圍,把自己的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精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引導學生主動思維,主動探索,在師生互動中開闊思路,共同提高。
二、制訂課改方案是搞好課改的重要依據(jù)
(一)根據(jù)特色制訂方案
為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將課程改革落到實處,學校根據(jù)辦學特色制訂了《市六中大語文課改方案》,從三個大方面、五十個小方面,對各年級、各學科、各個階段的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都提出了明確、具體的要求。
(二)抓好“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嘗試
學校認真貫徹“大語文教育”思想,并將“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九個學科大膽嘗試、積極推進。
(三)抓好初中各學科導學案編寫
目前學校已編寫《大語文導學案》初稿,現(xiàn)正在修改、完善、試用,力爭明年編印成冊,以此促進課改。
(四)嚴抓教學工作,將課改落到實處
1.要求教師要樹立全新教育理念,要具有新型的教師觀、新型的學生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師生關系觀等。
2.結合新課程和各年級教學實際,強調抓好小學與初中、初中與高中的銜接,要求教師通過觀察學生、查看有關材料、讓學生寫“自傳”、進行“雙訪”、查看學生日記等形式,了解學生整體和個性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學法指導,賞識激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使學生產生積極健康的學習行為,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汲取知識,從而達到課堂教學目標,形成積極向上的學風和健康和諧的班風。
3.將課改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教學設計到課堂教學、教學評價、學生評價、學科教學的創(chuàng)新等都提出具體要求。如,學校針對學科教學創(chuàng)新提出:數(shù)學組要大膽探索并嘗試“培養(yǎng)興趣——查補漏洞——夯實基礎——分類推進”的教改之路,將教學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將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技能有機結合,分層遞進;語文組要認真研究魏書生的六步教學法,大膽嘗試情感教學,圖文并茂,激發(fā)情感,感悟生活;英語組要充分利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具,強化雙語教學,讓雙語真正成為師生交流的語言;理化生組要通過開展實驗教學、自制教具等有意義的活動,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使學生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科技,保護環(huán)境;政史地組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技能,通過分析、比較,綜合運用知識解釋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以及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激發(fā)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熱情,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音體美組要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發(fā)展特長,優(yōu)化個性,培養(yǎng)能力,使學校真正成為學生生活的樂園,成長的搖籃。
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搞好課改的根本
每學期要求各年級組要至少組織四次新課程教學研討會,認真貫徹“大語文教育”思想,大膽探索課改新思路、新方法,引導教師結合學科特點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新模式,將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預習見疑、質詢研討、鞏固深化”在初中九個學科大膽嘗試、積極推進,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潛能,提高教學質量。比如,學校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近兩年新分配教師過關課”“全體教師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賽課和磨課”等活動。課前學校教務處根據(jù)課改方案、結合學科特點制訂評課標準,特別要求上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定要按照“新課標”要求,注重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合作創(chuàng)新的氛圍,并通過集備、上課、聽課、評課、交流、總結、表彰等一條龍活動,使教師親身參與,產生自我體驗,從而能夠重新審視自身“人師”角色,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增強課堂教學實效。
多年來扎扎實實的課改實踐,推動并提高了教師的教科研水平,教師綜合素養(yǎng)明顯提高;截至目前,學校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崗位標兵過關率為100%,繼續(xù)教育考試過關率為100%,大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磨課過關率為90%,學校學生中高考成績逐年攀升。
學校決心把課程改革繼續(xù)深入地搞下去,力爭使教師在課改研究中成長,使學生在課改中成才,使學校在課改中迅速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 趙云麗.淺談研究式教學在課改實踐中的運用[J].黑河教育,2016(12):22-23.
[3] 田水泉.教師實踐性知識建構取向的教育實習研究[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9(6):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