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葉朗與李澤厚審美愉悅觀的比較

      2017-07-17 01:47:36李卉
      現(xiàn)代語文(學術(shù)綜合) 2017年6期

      摘 要:葉朗質(zhì)疑李澤厚的認識論美學觀,在此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不同的審美愉悅論。葉朗重體驗,強調(diào)主客觀的統(tǒng)一,認為審美愉悅是情感體驗的結(jié)果;李澤厚重認識,強調(diào)社會實踐性,認為審美愉悅是建基于理性的“新感性”。他們又根據(jù)各自的美學理論將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進行比較,進而從不同方面把審美愉悅進行分層。

      關(guān)鍵詞:審美愉悅 生理快感 美的本質(zhì) 理性與感性

      一、引言

      葉朗和李澤厚都是中國當代美學史上的大家,他們各從不同角度建立自己的美學體系。審美愉悅觀也是研究美學所必須觸及和深入挖掘的一個重要范疇。葉朗對李澤厚審美愉悅觀提出質(zhì)疑。比較兩者之異同,對于推進我國美學研究有重要意義。

      二、審美愉悅觀的思想基石

      葉朗的美學體系是建構(gòu)在中國傳統(tǒng)美學之上的,在中國美學理論上開辟一個新天地,進入一個新領(lǐng)域,把中國傳統(tǒng)的“意象”理論融入其中,繼承并發(fā)展了朱光潛“美是主客觀的統(tǒng)一”[1]的美學觀點,站在主客觀統(tǒng)一的角度提出“美在意象”[2]的美學原理觀點。基于此,葉朗展開對美感的討論。在他的美學理論中,“美感”與“審美愉悅”沒有明顯的界線只是側(cè)重點不同,各有其局限性。本文側(cè)重研究“美感”的“審美愉悅”方面,作為葉朗的“美感”同義語來使用。葉朗反對李澤厚站在認識論角度脫離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所提出的“美感的矛盾二重性”,通過否定主客二分思維模式下的認識論,提出“美感不是認識是體驗”[3]。葉朗認為認識活動是主體“通過思維,力圖把握外物或?qū)嶓w的本質(zhì)與規(guī)律”[4],它可以脫離主體孤立地研究對象世界。這樣,認識活動必然是一種割裂主體與客體,將主客對立起來的活動,認為如果把審美活動變成認識活動,那就索然無味了,審美活動就不再引起審美愉悅了。因此葉朗認為人要獲得美感應(yīng)該“詩意”地生活,“跳出主客二分,用審美的眼光和審美的心胸看待世界,照亮萬物一體的生活世界,體驗無限的意味和情趣,從而享受現(xiàn)在,回到人的精神家園”[5]。

      而李澤厚從認識論的角度來分析,認為“美學科學的哲學基本問題是認識論問題。美感是這一問題的中心環(huán)節(jié)”[6]。而認識論的一大特點就是主客二分,將美看作獨立于人而存在的客觀實體。在李澤厚看來,“美感體驗說”是將直覺和理性對立和割裂開來,是對美感的直覺性質(zhì)的夸張和歪曲,這類“把美感看作是與一切社會生活根本無關(guān)的錯誤學說,揭示了在所謂‘超功利的個人美感直覺中,實際含有著功利的客觀社會性質(zhì)”[7]。所以,李澤厚在談?wù)撁栏袉栴}上提出要建立“新感性”,也就是人類心理本體。而且人類心理會隨著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人在審美活動中獲得審美愉悅的途徑也會隨之擴大,比如藝術(shù)欣賞中的再創(chuàng)造程度不斷提高,非美甚至是丑的審美對象也能進入審美活動進而引起審美愉悅。李澤厚在1956年提出了影響頗大的“美感的矛盾二重性”的理論,“一方面是感性的、直觀的、非功利性的,另一方面是超感性的、理性的、功利性的”[8]。而由此得到審美愉悅也是具有二重性的。李澤厚的這些美學觀點是基于人類本體論哲學也就是主體性實踐哲學來研究的。他把美分為了三個層次,即審美對象、審美性質(zhì)、美的本質(zhì),從而得出“美是人類實踐的產(chǎn)物,它是自然的人化,因此是客觀的,社會的”[9]。在此基礎(chǔ)之上李澤厚又擬出了美感結(jié)構(gòu)和過程圖,他把美感分為了廣義的美感即審美意識和狹義的美感即審美愉悅。在廣義的美感上分為了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現(xiàn)階段和成果階段,狹義的美感即審美愉悅就等于第二個階段即實現(xiàn)階段。

      三、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

      葉朗從精神愉悅方面把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做了區(qū)分,雖然審美愉悅包含了生理快感,絕不停留在生理快感的滿足,認為審美活動的一個重要特性就是愉悅性,這是一種精神享受。美感(審美愉悅)是一種高級的精神愉悅,與生理快感是有區(qū)別的,認為這主要有兩點區(qū)別:第一,美感(審美愉悅)是超實用的、超功利的,而生理快感則起于實用要求的滿足,如口渴時喝水所獲得的快感,肚子餓時吃飯所獲得的快感;第二,美感(審美愉悅)的實質(zhì)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美感(審美愉悅)必有一個審美意象,而生理快感受外來刺激所支配,它不可能出現(xiàn)情景交融、物我同一,不可能有審美意象。葉朗在談?wù)搶徝烙鋹偱c生理快感的區(qū)別時,從直覺體驗的美學思想出發(fā),強調(diào)把理性排除在外,突出了審美愉悅的無功利性和直接的感性。但是,葉朗同時認為不能把生理快感與美感(審美愉悅)加以絕對化區(qū)分。首先,人的審美愉悅主要是依賴于視覺和聽覺兩種感覺,但是在某種情況下視聽兩種感覺所引發(fā)的審美愉悅同時也引發(fā)一種生理快感,它們混雜在一起,如紅色的鮮花使人感到熱烈,藍色的天空使人感到寧靜,舒緩的音樂使人沉靜,急速的旋律使人激情昂揚。其次,除了這兩種感覺,其他感覺所獲得的快感有時也會滲透審美愉悅當中,有時會加強或轉(zhuǎn)化為審美愉悅,如中國園林藝術(shù)家常用“香”來營造美的氛圍使人獲得審美愉悅,“香”所引起的嗅覺快感就滲透到審美愉悅之中。

      李澤厚和葉朗一樣承認生理快感對審美愉悅的影響作用,但是認為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有質(zhì)的區(qū)別。生理快感是五官生理引起的身體舒快,審美愉悅是社會存在引起的精神享受。不同于葉朗注重主觀感性,李澤厚強調(diào)理性,強調(diào)“新感性”在審美愉悅中的作用,從不同的研究角度也把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進行區(qū)分:第一,審美愉悅是主動進行的心理活動,生理快感是被動的反應(yīng)而已。就如人天生就有追求美的需要,但生理需求只是被動的滿足;第二,審美愉悅是判斷在先愉快在后,生理快感是愉快在先判斷在后。與葉朗提出的審美體驗的直接性,強調(diào)瞬間感覺的獲取,排斥審美體驗的認識、邏輯判斷不同,李澤厚認為審美活動的過程包括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多種因素,審美愉悅的獲得是這些心理功能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是先有判斷而后產(chǎn)生愉悅的。生理快感恰恰相反,是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第三,審美愉悅是復雜多種心理活動的成果,生理快感是簡單的感官感受直接產(chǎn)生。人們要獲得審美愉悅必須調(diào)動多種心理功能,而生理快感不需要進行如此復雜的過程。

      四、審美愉悅的層次

      在葉朗的美學論述中從審美愉悅的深度和廣度出發(fā)把審美活動所獲得的美感(審美愉悅)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也是生活中最常見的,是對生活中一個具體事物所獲得的審美愉悅。第二個層次是對整個人生的感受,我們通常稱為“歷史感、人生感”。第三個層次是對宇宙的無限整體和對絕對美的感受,我們稱之“宇宙感”,這也是愛因斯坦所說的宇宙宗教情感和楊振寧所說的初窺宇宙奧秘的莊嚴感、神圣感、畏懼感。最高層次的審美愉悅與宗教所產(chǎn)生的宗教感是有共同點的,它們都是對宇宙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義的超越,是個體生命意義與永恒存在意義的統(tǒng)一。但是它們的本質(zhì)是不同的,審美體驗是通過審美意象對主體自身存在的一種確證,是一種以個體為基點的超越性自由,而宗教感是排斥具體、個別、感性、物質(zhì)并否定主體存在的,并沒有獲得超越性的自由。總體來說葉朗的審美愉悅根本上來源于超越性,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們總被局限在有限的天地之中,人與自身及其世界分離不能達到中國古人所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在審美活動中,人可以通過審美意象超越主客二分,從而超越“自我”局限得到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審美愉悅就是在超越自我的基礎(chǔ)上從心靈深處所引發(fā)的一種滿足感和幸福感。而且葉朗所說的“審美愉悅是一種非常微妙的復合的情感體驗”[10],可以和多種色調(diào)情感反應(yīng)結(jié)合在一起。審美愉悅不僅僅是單一的、和諧的喜悅還可以是復雜的、不和諧的痛感,它包含了人類全部的情感體驗,比如閱讀小說時讀者跟隨情節(jié)或悲或喜或痛心或快活,這都能使讀者在審美活動中獲得極大的審美享受。

      與葉朗不同的是,李澤厚的審美愉悅層次分析是從愉悅享受方面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探討的。李澤厚的美學理論注重情感本體“新感性”的建立,據(jù)此進行了審美形態(tài)的劃分,分為了悅耳悅目、悅心悅意、悅志悅神三個方面,這其實也是審美愉悅的三個層次。悅耳悅目是生理基礎(chǔ)上又超出生理的感官愉悅,是生理性能與社會性的交織形成的。人們看到或聽到美的事物不僅與人自身的生理訴求有關(guān),而且受社會約束,“社會時代的積淀特征,這種積淀會滲透和呈現(xiàn)到耳目的感性之中”[11]。悅耳悅目主要是培育人的感知,是人類心理即情感本體成長的見證。悅心悅意遠遠不止于生理的愉悅,它通過耳目直達人的內(nèi)心,能很好地培育人的情感心意,例如聽音樂能豐富人的情感世界。悅心悅意可以解放被壓抑的性欲、本能欲望,還是多種情感的滿足和提高我們的心境的通道。悅志悅神是最高等級的審美形態(tài),是道德基礎(chǔ)上而又超越道德的至高境界。“所謂‘悅志,是對某種合目的性的道德理念的追求和滿足,是對人的意志、毅力、志氣的陶冶和培育;所謂‘悅神則是投向本體存在的某種融合,是超道德而與無限相同一的精神感受?!盵12]它不僅是耳目感官、心意情感的愉悅,它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整個生命的奉獻,從而達到“至樂”“極樂”的世界與神契合為一。從葉朗和李澤厚的論述中可以看出,雖然他們研究角度不同,但是他們追求審美愉悅的最高境界是不謀而合的,強調(diào)心靈的無限感、天地大同、精神的洗滌。

      五、結(jié)語

      我們應(yīng)該承認審美活動具有自身獨特的審美特征,它給人類帶來的愉悅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葉朗與李澤厚都注意到了審美愉悅的獨特性,將審美愉悅與生理快感進行區(qū)分。他們對審美愉悅觀的論說是對美學研究的一大貢獻。但是,葉朗過分強調(diào)審美愉悅的感性,完全斷絕了與理性的聯(lián)系,沒有注意到人本身所具有的思維邏輯與理性判斷。而李澤厚先生強調(diào)人的參與、社會實踐性,從認識論的角度探討審美愉悅,審美愉悅是先判斷后體驗而來的,這就忽視了審美活動的直覺性的特點。通過這兩者的比較,我們能從多角度了解審美愉悅的特性,審美愉悅內(nèi)在的包含著理性,但是它也是人直覺體驗的結(jié)果,是主體從感性形式中體味出來的意味。

      注釋:

      [1]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三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版,第74頁。

      [2]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8頁。

      [3]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84頁。

      [4]張世英:《哲學導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3-5頁。

      [5]葉朗:《精神境界與審美人生》,中國藝術(shù)報,2015年,第1期,第1頁。

      [6]李澤厚:《論美感、美和藝術(shù)》,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頁。

      [7]李澤厚:《論美感、美和藝術(shù)》,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頁。

      [8]李澤厚:《美學四講》,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516頁。

      [9]李澤厚:《美學四講》,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477頁。

      [10]葉朗:《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146頁。

      [11]李澤厚:《美學四講》,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536頁。

      [12]李澤厚:《美學四講》,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版,第543頁。

      (李卉 湖南長沙 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 410006)

      宁夏| 延川县| 博兴县| 许昌市| 鄱阳县| 台东市| 双桥区| 招远市| 赤峰市| 景德镇市| 迭部县| 正镶白旗| 南溪县| 广宁县| 东宁县| 新竹县| 宜兴市| 镇雄县| 历史| 新津县| 临城县| 舟曲县| 水城县| 临海市| 恩施市| 义乌市| 子长县| 泸定县| 红安县| 房产| 自治县| 囊谦县| 张掖市| 凤庆县| 富蕴县| 滁州市| 平凉市| 玉龙| 汝阳县| 肥城市| 沈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