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土壤處理、合理輪作、科學水肥管理和化學藥劑防控等方面介紹了蔬菜菌核病防治的相關技術。闡述了青海省蔬菜農藥殘留現狀,并提出了解決蔬菜農藥殘留的對策。
關鍵詞:蔬菜菌核??;防治措施;農藥殘留;合理輪作;水肥管理;湟中縣
何永成. 青海省蔬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及農藥殘留現狀與對策[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17,37(14):23.
目前在近兩年來,湟中縣大力發(fā)展蔬菜種植產業(yè),不僅豐富了省城居民的菜籃子,也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地區(qū)緊密圍繞建設西納川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目標,進一步加大設施農業(yè)建設力度,逐漸成為西寧優(yōu)質商品蔬菜生產基地。
一、蔬菜菌核病防治措施
菌核病是嚴重危害蔬菜產量的疾病之一,嚴重的可減產30%以上。最近幾年,隨著湟中縣蔬菜產業(yè)不斷向前發(fā)展,蔬菜菌核病呈現高發(fā)趨勢,種植戶防不勝防。蔬菜菌核病主要危害蔬菜的根莖部位,少數發(fā)生在上部葉片上,初期形成灰白色浸潤的病斑,隨后在發(fā)病部位長出棉絮狀的菌絲,直至腐爛,使得上部植株失水萎蔫,造成大面積死苗現象。受到灌溉和田間濕度的影響,蔬菜菌核病常常順壟發(fā)生。針對這種疾病需要我們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措施進行防控。
1、土壤處理
在蔬菜播種前或者移栽前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3 kg與細土按1:30倍拌勻后,均勻撒在畦面上進行土壤消毒?;蛘哌x擇使用2000萬活菌/g酵素菌生物有機肥做底肥或追肥,底肥每畝用80-120 kg,做追肥每畝用8-12 kg,這樣可以顯著控制土壤中的菌核病病菌。
2、合理輪作
易感病蔬菜品種和抗病蔬菜品種要輪作,有條件的種植戶要實行水旱輪作。蔬菜生長到后期最容易患病,因此要及時摘取蔬菜的老葉和病葉,病果和病瓜,并集中帶出田間進行深埋或者焚燒處理。在蔬菜移栽定植時要選擇無病蟲害壯苗,將小苗、弱苗和病蟲害苗及時去除,避免田間病害加重發(fā)生。對于經常發(fā)病的地區(qū)建議采用覆膜栽培,覆膜能夠抑制病菌生長,同時減少病菌和植物接觸的幾率。
3、科學水肥管理
菌核病的發(fā)生和田間濕度有著較大的關系,田間濕度較大容易引起菌核病的發(fā)生。土壤出現干旱后需要澆水時應該小水勤灌,避免大水漫灌,灌溉后及時通風換氣降低田間濕度。施肥應該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控制好氮肥的施入量,增施磷肥和鉀肥。
4、化學藥劑防控
在發(fā)病前或始病期開始噴施殺菌劑防治,殺菌劑可選用豪爽+中生菌素800倍液、菌脫+琥膠肥酸銅800倍液、50%腐霉利(速克靈)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50%農利靈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等,每隔7-10天噴1次,連續(xù)防治3-4次。生長早期,需在植株基部和地表噴霧,開花期后轉至植株上部;噴藥時注意選擇晴天下午,葉片上不要有水,以免發(fā)生藥害。
二、蔬菜農藥殘留現狀
進入新世紀以來,青海省將發(fā)展蔬菜種植產業(yè)作為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重要工作去抓,蔬菜種植產業(yè)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和發(fā)展,全省蔬菜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蔬菜產量進一步提高。隨著地區(qū)蔬菜種植規(guī)模的發(fā)展,地區(qū)結合實際積極發(fā)展無公害蔬菜種植,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蔬菜無公害生產技術標準、衛(wèi)生質量標準,在各個地區(qū)也建立不少的蔬菜無公害生產基地,做好蔬菜農藥殘留檢測調查工作。上述這些措施都對提高蔬菜品質起到積極的作用。
從總體上看,青海省蔬菜質量還是比較好的,但是在個別地區(qū),由于病害發(fā)生嚴重,農藥使用不科學,導致蔬菜品質特別是蔬菜殘留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從檢測的現狀來看,設施大棚蔬菜的農藥殘留要嚴重于露地種植模式,果實類蔬菜農藥殘留要高于葉菜,農貿市場要高于蔬菜批發(fā)市場,超標農藥主要有甲胺磷、氧化樂果、甲拌磷、甲基對硫磷和對硫磷等幾種。
三、解決蔬菜農藥殘留的對策
1、強化宣傳,提高認識
各級政府部門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途徑,積極宣傳蔬菜農藥殘留的危害,使廣大農民群眾都能深刻的認識到高毒農藥殘留對蔬菜造成的污染,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1]。從而在蔬菜生產過程中科學使用農藥,使廣大消費者都密切關注蔬菜農藥殘留問題,了解無公害蔬菜好處,提高消費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同時還要進一步強化宣傳,積極推廣無公害生產標準。對于還沒有制定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的蔬菜品種要抓緊制定,并及時發(fā)布實施,對于已經制定的無公害蔬菜生產標準要加大力度推廣,這個標準不能僅限于無公害生產基地,要逐漸推廣到農民群眾群體中。
2、強化檢測,嚴格市場準入制度
建立健全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縣農業(yè)委要強化產地準出監(jiān)督管理,指導農產品生產企業(yè)建立產品檢驗制度,逐步配備必要的檢測設備,開展自律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出具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地證明。規(guī)范檢測合格證明和產地證明的格式內容,做好證明材料服務工作。植物檢疫機構要強化農產品產地檢疫??h食品藥品監(jiān)管局要加強市場準入監(jiān)督管理,監(jiān)督市場開辦者和經營者落實入市管理、質量檢測、信息公示、不合格產品退市等制度。相關部門要建立農產品準出、儲運、準入無縫銜接機制,以市場準入倒逼產地準出,確保農產品合格上市和順暢流通。
嚴格農業(yè)投入品監(jiān)管。依法做好農業(yè)投入品登記、生產和經營管理,嚴格管控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探索建立農業(yè)投入品登記備案制度,嚴格售前檢查備案。加強高毒農藥管控,實行定點經營、實名購買等制度,并納入可追溯信息化監(jiān)管范圍。大力推廣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定時降解農藥、有機肥等安全投入品,確保蔬菜質量安全。
參考文獻
[1] 黎施展,陸 燕,林之桂. 南寧市蔬菜農藥殘留超標現狀分析[J].廣西農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