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濤
摘 要:當前,我國基礎信用信息主要分散在各政府部門,尚未很好地公開和共享,這直接束縛了征信行業(yè)的發(fā)展和信用體系的建設。盡管一些地方初步建立了基礎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但在實際運作中仍存在不少問題。對信用信息進行整合與共享,構建信用檔案體系,是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依托。本文根據西方發(fā)達國家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對當下我國電子政務環(huán)境下信用信息資源共享進行了評述。
關鍵詞:信用檔案;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市場經濟是信用經濟,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建立一個符合國際慣例,適合中國國情的國家信用管理體系已迫在眉睫。通過查閱大量西方發(fā)達國家關于信用檔案與信用信息共享機制的有關資料,下面就如何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談幾點看法。
1 合理利用信用檔案信息,不斷完善和健全法律規(guī)范,在全社會形成開放、透明和公平的信用信息共享機制
我國還未建立信用檔案公開、共享的制度和法律規(guī)范,征信機構不能合理的從有關部門收集和利用信用檔案,因此很難掌握和了解各種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同時也不能提供權威的信用信息,征信機構在采集和利用信用檔案信息方面仍處在弱勢地位。在這方面,我們應借鑒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經驗,通過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建立健全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來促進信用檔案和信息資源的合理利用。
2 盡快建立和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為信用檔案信息共享提供制度保障
信用檔案信息及其管理體系的建立,是國家信用管理制度建設和社會信用管理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信用經濟的基礎,也是市場經濟發(fā)展逐步趨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因此,建立信用檔案信息管理制度與法規(guī),形成信用信息管理體系,是建立社會信用制度及其征信體系的需要,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第一要對征信機構可以采集和利用信用檔案信息的范圍作出規(guī)定,特別是對不能采集和利用的信用檔案信息作出界定,使征信服務獲得準確的信用檔案信息。第二要制定政府機構信用檔案信息的公開辦法。特別是對工商、稅務、質量技術監(jiān)督等掌握信用檔案信息的政府部門,應盡快制定其信用檔案信息公開的內容、范圍和利用方式,為征信機構采集和利用政府的信用檔案信息資源提供條件。第三要制定對涉及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和國家安全等特殊信息的保護措施,為征信機構準確的采集和利用信用檔案信息提供保證。
3 打破信用檔案信息壟斷,防止征信服務領域中利用信用檔案信息的尋租行為
在我國,信息公開立法還很薄弱,而信用信息來源又比較分散,有些掌握信用檔案信息的部門出現了利用本身的信用檔案信息的優(yōu)勢條件,采取收費、指定代理機構或利用自身信用檔案信息資源直接開展咨詢服務的傾向。這需要引起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采取措施防止利用信用檔案信息進行壟斷和尋租現象。一方面,需要政府協(xié)調和規(guī)范信用檔案信息公開和查詢的辦法,另一方面,規(guī)范與信用檔案信息有關的監(jiān)管機構不能參與建立和經營征信機構,從規(guī)范征信服務、確定信用檔案信息的內容、鼓勵綜合征信服務等角度來制訂對征信主體的管理辦法。
4 制訂涉及信用檔案信息采集和鑒定工作的技術標準,為信用信息共享提供技術支持
從西方發(fā)達國家有關信用檔案信息管理的記載中了解到,為保障信用信息主體與征信企業(yè)之間實現共享,促進征信機構信用檔案信息采集和利用的技術標準,這樣不僅有利于征信機構的技術進步,更重要的是為信用檔案信息的采集、整合、利用提供便利,便于社會各方面為其提供豐富的信用檔案信息資源。
5 對我們的啟示
(一)保證信用檔案的準確和完整。信用主體是否守信用,可以通過對其以往的信用記錄來判斷。信用信息一般分兩類:一類是良好信用信息,如馳名商標、著名商標以及認定的商品或服務種類,重合同守信用企業(yè),消費者滿意單位,私營個體戶“光彩之星”榮譽稱號獲得企業(yè),免檢和通過年檢A級企業(yè)信息等;二類是不良行為信息,如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合同欺詐,不正當競爭、違法廣告,假冒注冊商標侵權,嚴重其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嚴重違反工商登記管理法規(guī)案件等信息。對于征信服務而言,不良行為信息的作用顯而易見,不良記錄的“黑名單”可以直接幫助授信者甄別不守信用的單位或個人,從而采取防范措施。
(二)保證消費者對其信用檔案信息的知情權,規(guī)定明確的信用信息更正程序和責任,是保證信用檔案信息準確性的有效途徑。
對消費者保護權益的原則,不是通過立法使征信機構獲得盡可能少的信息,而是保證征信機構以合法的手段,低成本的獲得法律允許的信用檔案信息,以及保證征信機構所采集和利用信用檔案信息的準確和完整。從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實踐經驗看,達到上述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賦予消費者對其信用檔案信息合理的知情權。同時,法律應當明確規(guī)定在消費者對信用檔案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提出爭議的,征信機構和信用檔案信息提供機構所負的責任,以及復核、更正的程序和時限。在這些方面,西方發(fā)達國家法律的許多具體規(guī)定都值得我們認真的研究和借鑒。
參考文獻
[1]郭寒青. 我國個人信用檔案體系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08.
[2]曾娜,朱學芳. 基于企業(yè)信用檔案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建設構想[J]. 蘭臺世界,2008,(0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