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章太炎在變法救亡階段的政治思想探究(1894—1900)

      2017-07-19 14:45郭艷艷
      卷宗 2017年13期
      關(guān)鍵詞:章太炎民族主義資本主義

      摘 要:章太炎作為近代中國文化學術(shù)的巨人和宗師,在思想和學術(shù)上全面開辟了一個新的時代,所體現(xiàn)的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絕不弱于同時代任何一位文化保守主義者。應當說,首先因為他是一位有學問的革命家,是一位革命的學問家,他的獨立之精神和自由之思想方才特別突出。革命與學問在他身上融為一體。章太炎曾站在革命運動的前列,被譽為“革命家之巨子”,但同樣倡導改革,他和康有為、梁啟超等人意見卻大相徑庭。本文就將對章太炎在變法救亡時期的思想發(fā)展歷程、特點及原因進行分析,從而可以對這一時期章太炎的政治思想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關(guān)鍵字:章太炎;變法救亡;政治思想

      1 章太炎政治思想形成的背景

      1.1 清末社會現(xiàn)實

      章太炎所處的時代,正當鴉片戰(zhàn)爭以后,內(nèi)政腐敗、外患紛呈之時。

      章太炎生于1869年,恰好是洋務運動深入發(fā)展時期。洋務運動雖然引進了西方先進的技術(shù),但是其目的并不是建構(gòu)一個現(xiàn)代的中國,而是通過引入現(xiàn)代的科技以達到維護清王朝統(tǒng)治的目的。

      章太炎十五歲時爆發(fā)了中法戰(zhàn)爭,中國不敗而敗,接著拉開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岌岌可危。二十三歲入詁經(jīng)精舍,“正當章太炎在詁經(jīng)精舍孜孜讀書的時候,外面的世界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1],中日甲午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戰(zhàn)敗,日本獲勝。甲午戰(zhàn)爭的失敗,對中國社會的震動之大,前所未有,空前的民族危機,使清王朝不僅要面對歷代王朝末年所經(jīng)歷的噩夢,還要面對“五千年來未有之變局”——來自現(xiàn)代社會的全方位挑戰(zhàn)。

      1.2 家世及學術(shù)背景

      章太炎出身于世代書香門第的地主階級家庭,先是繼承清代乾嘉學派的治學方法,后又到杭州詁經(jīng)精舍,從師俞樾,在詁經(jīng)精舍跟隨俞樾學習期間,章太炎逐漸培養(yǎng)了嚴謹?shù)闹螌W方法,因而在學術(shù)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三十歲以前已對中國古代文化作了系統(tǒng)研究,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的學者。在這期間,曾受到王船山、顧炎武等人反清民族主義思想的啟發(fā)。但“在中日甲午戰(zhàn)爭以前,他雖具有朦朧的民族主義思想,但走的基本上是封建學者的道路”[2]。

      2 章太炎在變法救亡階段政治思想的發(fā)展歷程

      2.1 走出詁經(jīng)精舍,開始變法救亡

      在章太炎閉關(guān)詁經(jīng)精舍的8年間,中國的形勢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清朝的政治經(jīng)濟經(jīng)過幾十年洋務新政的發(fā)展,確實有了很大起色。但一場意想不到的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后,清政府再次被打回原形。幾十年的經(jīng)濟、軍事發(fā)展不過是一場夢,彈指間灰飛煙滅。面對嚴重的民族危機,中國人在甲午戰(zhàn)爭還沒有完全結(jié)束時就開始了新的思索,想著怎樣才能改變先前的困境,重新起步,于是有了維新運動,有了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策動的強學會。當章太炎看到強學會創(chuàng)辦的《時務報》時,便致信汪康年,表達希望能夠加盟的愿望,這一點恰與梁、汪的想法不謀而合。于是,章太炎走上了脫離封建學者的道路,并投身于正在興起的維新運動。但是這時候的章太炎是既愛國家又愛朝廷的,他走出詁經(jīng)精舍,加入強學會,與孫中山賣掉藥房和診所,投奔李鴻章的做法確有異曲同工之處。

      維新時期,章太炎和康、梁有著相同或比較接近的政治理念,也就是富國強兵、變法維新那一套。這時候,章太炎改良主義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在政治上,主張變法,效法西方,實行三權(quán)分立;在經(jīng)濟上,主張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以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發(fā)展;在文化教育上,主張改革中國的封建教育,傳播資產(chǎn)階級思想文化;在外交政策上,主張聯(lián)日抗歐美。甚至,當章太炎從康有為那里得知有一個叫孫文的廣東人兩年前就蓄志傾覆滿洲貴族時,他并沒有立即認同孫文的主張,投身革命。

      2.2 變法失敗,被迫逃亡

      由于有著良好學術(shù)馴良的章太炎不能夠輕易認同康門弟子竭力鼓吹康有為為南海圣人、為教主、為教皇、為中國的新希望,因而和康有為發(fā)生了沖突,之后,章太炎便離開了梁啟超任主筆的《時務報》館。在隨后半年的時間里,章太炎給李鴻章投信,但沒有下文。風塵仆仆、滿懷信心地前往武昌投奔張之洞,結(jié)果卻反目成仇。然而,當章太炎一再失意、一再不能得志后,繼續(xù)指望章太炎對當時的體制忠誠,似乎也就沒有道理了。

      后來,康有為的暴力手段劫持慈禧太后的武裝暴動計劃被泄漏后,章太炎因曾經(jīng)在《時務報》館呆過,也被牽連進來。章太炎在得知消息后,逃往臺北,后來為了逃避清政府的追捕再次流亡日本。在日本期間,章太炎不僅改善了和梁啟超的關(guān)系,也通過梁啟超的介紹,結(jié)識了孫中山,“相與談論排滿方略,極為相得”,彼此的交流以及先前從報紙上看到的孫中山的事跡,章太炎對反清革命有了新的認識,并從這時起在心里開始贊同孫中山領導的武力反清的革命道路。

      2.3 反清思想發(fā)展,走上革命道路

      回國之后,章太炎在上海參加了唐才常發(fā)起的“國會”集會。但當他聽到“自立會”宗旨是“一面勤王,一面排滿”時,當即表示:“我們要光復,應該明揭推翻滿清,不宜‘首鼠兩端,倘要勤王,我不敢贊同?!盵3]并且剪掉辮子,以示決心。另外,章太炎還寫了《解辮發(fā)》一文以明志,并對先前的《客帝論》中尊清的言論表示反悔,這標志著章太炎反清思想的發(fā)展。

      八國聯(lián)軍占領北京,以《辛丑條約》的簽訂而告終。在這期間,漢人沒有替清帝抗敵殉難。章太炎認識到從漢人來看,歐美是異族,滿洲貴族也壓迫漢族人民,他們之間沒有本質(zhì)的差別?!皾M洲弗逐,欲士之愛國,民之敵愾,不可得也。浸微浸削,亦終為歐美之陪隸已矣”(《客帝匡謬》)。他改變原來的看法,重新提起問題,除非首先排滿,喚起漢民族主義,不能抵拒歐美的侵略。另外,章太炎曾向張之洞、李鴻章等有權(quán)勢的漢人督撫建議改革,希望他們成為對抗歐美列強的力量。然而,經(jīng)過義和團運動和自立軍的失敗,他的幻想破滅了(《分鎮(zhèn)匡謬》)。這樣,章太炎認識到,為了抵抗列強的侵略,完全不能依靠光緒皇帝或漢人督撫等既成勢力,只有把漢民族形成為革命的主體這一條路,從此徹底拋棄維新的幻想,成為既定的排滿革命者,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3 章太炎在變法救亡階段政治思想的特點

      章太炎的改良主義思想同康、梁的思想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但有自己的特點,而這也是后來他和改良主義決裂的基礎。章太炎在變法救亡階段的政治思想主要呈現(xiàn)以下特點:

      3.1 看不清社會變革的真正力量

      康有為、章太炎所從事的是資產(chǎn)階級變革社會的政治事業(yè)。但是,歷史表明,世界歷史上成功的資產(chǎn)階級政治運動,都得益于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人民群眾的積極參與一次又一次把革命推向深入是法國大革命取得徹底勝利的關(guān)鍵,而以中下層武士為主體的倒幕集團推翻幕府專制統(tǒng)治,是明治維新取得成功的最基本條件。康有為、章太炎將社會變革的希望寄托于封建皇帝或士大夫身上:康有為一切仰仗皇帝,企圖在皇帝的支持下取得變法的成功;章太炎則寄希望于像他一樣的“通人”——知識分子身上,企圖依靠知識分子的力量取得革命勝利。對人民群眾,章太炎雖然在感情上同情下層人民,但是在政治態(tài)度上卻看不起人民群眾的力量,還把廣大人民群眾看成是被動地享受社會成果的群氓。

      這也注定了資產(chǎn)階級維新變法運動的失敗結(jié)局。

      3.2 不滿資本主義議會制度

      維新運動中,康有為政治上追求的最主要目標是在中國建立像日本、英國那樣的君主立憲制,并在戊戌變法時期提出了君主立憲的政治模式,其核心是建立資產(chǎn)階級的議會制度。雖然在這一時期,章太炎的政治思想和康、梁比較接近,但在對待資本主義議會制度的問題上,章太炎的態(tài)度和康有為截然相反。他認為中國不可設議院,并對資本主義議會制度進行了有力的批判。

      章太炎之所以反對中國實行代議制,既有理論上的不同見解,也有出自對實施過程困難的考慮,更有對現(xiàn)實政治斗爭需要的考慮。章太炎反“代議”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清政府的憲政欺騙而發(fā)的,有抵制滿清政府搞立憲的現(xiàn)實政治意義,同時也是對康梁維新派的“憲政”活動的批判。

      3.3 政治思想以民族主義為核心

      章太炎“在對清王朝的感情上,比康、梁淡薄得多;在變法維新的態(tài)度上,比康、梁激進的多”[4],貫穿于章太炎政治思想核心的是以反清排滿為主要內(nèi)容的民族主義,雖然這時候章太炎反清排滿思想還沒有形成發(fā)展。但確實是民族主義思想促使他走出書齋,參加維新運動;也促使他后來由改良轉(zhuǎn)變到革命。民族主義思想始終是他從事民族救亡運動的原動力,直到其暮年,他的民族主義激情又因抗日的戰(zhàn)鼓而再次迸發(fā)出來,從而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出現(xiàn)了最后一抹亮色。

      究其原因,章太炎濃厚的民族主義思想和他的古文經(jīng)學立場有極大的關(guān)系,古文經(jīng)學的傳統(tǒng)觀念催發(fā)了章太炎舊式民族主義思想,經(jīng)今、古文之爭堅定了他的民族主義思想。民族主義是他政治思想的理論基礎,對他一生的政治思想的發(fā)展起了決定作用,是強烈的民族主義情懷使他成為堅定的革命思想家和實踐家;也是狹隘的民族主義情懷使他成為時代的落伍者、時代潮流的反動者。

      4 章太炎政治思想特點形成的原因分析

      4.1 時代背景的影響

      章太炎是在中國民族危機日益深重、中華民族瀕于亡國滅種的境地、在“救亡”的感召下,走上變革社會的道路的。因而,“救亡”意識在他的政治思想中始終占據(jù)著主要位置。

      中國近代社會的發(fā)展和西方社會的發(fā)展有巨大的落差,遠遠落后于西方,當先進的中國人在熱衷追求資本主義制度時,西方資本主義已經(jīng)開始顯露自己的弊端,章太炎在流亡期間親眼目睹了資本主義的罪惡。所以,當西方早期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傳入中國的時候,揭露批判資本主義罪惡的社會主義思想也相繼傳入中國,章太炎等先進的中國人幾乎是在同一時期內(nèi)接觸到這兩種思想。對資本主義弊端的過早體驗和認識,使得他們對資本主義制度難以作出理性認識。章太炎對代議制的批判,在一定意義上講就是他對資本主義缺乏理性認識所致。

      4.2 政治經(jīng)濟條件的影響

      近代以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力量有一定的發(fā)展,康有為、章太炎政治思想中的資本主義性質(zhì)就是以列強的外部沖擊和封建主義內(nèi)部改革力量的推動為歷史起點。在發(fā)展過程中,不僅面臨封建保守勢力從政治上、瓦解緩慢的自然經(jīng)濟從經(jīng)濟上的雙重掣肘,同時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惡意排擠,始終處在一種十分不利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中。因而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異常緩慢,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力量十分薄弱。章太炎政治思想中缺乏徹底的、完整的反帝、反封建內(nèi)容;對社會變革力量缺乏正確認識。這些缺點和錯誤都和中國資本主義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不夠、資產(chǎn)階級政治力量薄弱有極大的關(guān)系。

      4.3 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

      章太炎的家庭是一個具有正統(tǒng)大漢族主義觀念的家庭。他的祖父曾擔任過太平天國的下級官吏,他的父親因卷入“楊乃武案”而被清政府免職。他的家族與封建官場的情緣越來越淡漠,他對清政府的統(tǒng)治也越來越隔膜。

      章太炎從小就受到傳統(tǒng)民族意識的啟蒙,幼年時從其外祖父朱有虞受業(yè)讀經(jīng),那些所謂“歷代亡國,無足輕重,唯南宋之亡國,則衣冠文物,亦與之俱亡”、“明亡于清,反不如亡于李闖”的啟蒙教育,給他留下極深刻的印象。其祖父在臨終時留下遺言,不以清朝章服入殮。這種影響直接孕育了他的反清思想。正如后來章太炎自己所說的那樣“余之革命思想伏根于此?!?/p>

      5 結(jié)論

      章太炎屬于中國近代思想大變動局面的第一代披荊斬棘者,屬于近代思想文化向西方學習的“血液流轉(zhuǎn)”過程中承先啟后的一代。章太炎的時代早已過去,和同時代的其他代表一樣,章太炎沒有能夠勝利地完成中國社會的改造任務。但是,他的思想確是中華民族思想寶庫中的瑰寶,其價值是永存的。

      注釋

      [1]陳永忠著,萬斌主編:《革命哲人——章太炎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P21。

      [2]劉健清、李振亞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P121。

      [3]許壽裳:《章炳麟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P23。

      [4]劉健清、李振亞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P122。

      參考文獻

      [1]陳永忠著,萬斌主編:《革命哲人——章太炎傳》,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劉健清、李振亞主編:《中國近現(xiàn)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3]許壽裳著:《章炳麟傳》,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

      [4]姜義華編:《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章太炎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年版。

      [5]金宏達著:《大師章太炎》,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版。

      [6]馬勇著:《民國遺民——章太炎傳》,北京:東方出版社2014年版。

      [7]陳平原、杜玲玲編:《追憶章太炎》,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版。

      [8]伍立楊著:《潛龍在淵章太炎傳》,北京:作家出版社2015年版。

      [9]秦燕春考釋:《章太炎:歷史的重要》,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版。

      [10]趙昀暉:《章太炎政治思想的學歷溯源》,《東岳論叢》2016年1月第37卷第1期。

      作者簡介

      郭艷艷(1991-),山東聊城,上海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中國近現(xiàn)代史基本問題研究。

      猜你喜歡
      章太炎民族主義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章太炎
      從震旦到復旦:清末的外語教學與民族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論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的近代嬗變
      章太炎著醫(yī)論 首推《傷寒》
      典范 章太炎
      當代資本主義經(jīng)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三民主義之民族主義淺析
      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被疑與政府演雙簧
      普陀区| 五家渠市| 霍山县| 昌江| 汝南县| 龙口市| 昌平区| 沙洋县| 夏河县| 昌黎县| 康保县| 平潭县| 常山县| 平湖市| 左云县| 林芝县| 盐山县| 保亭| 吉木萨尔县| 高邑县| 九龙城区| 五寨县| 旺苍县| 连州市| 满洲里市| 葫芦岛市| 阿城市| 合川市| 扎囊县| 边坝县| 读书| 安宁市| 辉南县| 荆门市| 包头市| 石家庄市| 嘉祥县| 乌兰县| 凤台县| 会泽县| 于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