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飛翔
1
紫閣山號稱“終南第一山”。山勢俊秀,景色絕美。李白、杜甫、白居易、韋應物、岑參、賈島、張籍當年都曾隱居于此。正是因此位于紫閣山的紫閣峪便被譽為是“隱士的天堂”。追尋著先賢的足跡,遙想著當年的草木定也是蔥蘢長青,空氣中定也彌漫著淡淡的清香。
沿著河邊草木叢生的小路、趟過一段河水,很快便看到一個茅棚。遠遠地就看見一個類似于山門的東西。兩根柱子舉著一個茅草搭制成的頂,檐下兩端各懸一大紅燈籠,中間用繩子吊著四個瓦片,上書“千竹庵”。門外是茂林修竹,門內(nèi)是荷花盈池。細看卻甚是簡單。一間土房,一苫草亭。門前開闊,有一石碾,形如車輪,正好可在其上飲茶喝酒。茶名叫“罐罐茶”。特點有二:一是熬茶用的是土瓦罐;二是喝茶用的是粗瓷碗。竹筒打起一筒茶緩緩倒入碗中,輕輕吹去上面的熱氣,低頭抿上一小口,頓時神清氣爽、清涼無比。一邊喝著茶一邊看著四周的景色,紫氣環(huán)繞、草木蒼翠,實乃仙境。
隱居此地的馬守仁居士告訴我,十幾年前,他初來紫閣峪的時候,這里異常安靜,常常是一連走幾個小時的山路一個人也碰不到。如今開發(fā)搞旅游,這里不再平靜。或許我們下一代人就看不到茅棚里的住山修行人了。到時可能滿山都是活動板房。沒辦法,這就是文明的進程。談吐間,馬老師一臉憂慮。為了能讓紫閣峪成為隱士的最后一塊天堂,他將紫閣峪沿山的幾乎所有廢棄的民房買下,送與修行人,以防止農(nóng)民用來搞農(nóng)家樂。馬居士說,他還要繼續(xù)在山里收購房子,下一步要建一個“大茅棚”,對紫閣峪進行一個整體的、長遠的設計。
終南山之所以至今仍會有那么多的隱士,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終南山一直有護持住山人的風氣和傳統(tǒng),有不少像馬守仁先生這樣的人肯供養(yǎng)住山的修行人。馬先生本人是一名居士,平日里他也有工作要忙,只是到了星期天的時候才進山。他不僅收購建造了多處民房茅棚,更為重要的是他資助、護持了許多的修行人,幫助他們解決了許多生活的困難,讓他們能安心靜修。可以說整個紫閣峪的隱士都得益于他。他對于紫閣峪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了然于心。對于自己做的這一切,他卻淡然處之。看得出,他的一切所為,皆出自然,毫無心機。見可欲而心亂者,宜遠離人群寄居林下,長養(yǎng)圣胎。操持既堅,便潛入紅塵韜光隱晦,隨方度化。真正的名士高人并不是那些離群索居、遺世獨立的高蹈者,而是那些肯隨方度化,普度眾生的濟世者。
在馬守仁居士的帶領(lǐng)下,我終于體會到了終南山居生活的不易。一路青藤夾道、危崖高垂。足跡所到之處多為山川險要。烈日當頭。單人行走尚且氣喘噓噓,何況要背著十斤、二十斤的稻梁。我左手提一桶金龍魚油、右手背包,脖子上搭著一條毛巾。走著走著,汗水就遮住了眼睛。即便如此也不敢擦,因為稍一分心就有可能掉下萬丈深淵。于是只得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緊要處只好手腳并用并借助樹枝草莖。眼看著別人包括幾個女士大多處之泰然內(nèi)心便十分慚愧。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今日行腳最大的體悟就是讓我體會到了蘇東坡筆下“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境界與含義。想想,頭戴斗笠、身披蓑衣,破衣芒鞋,拄著一根拐杖,于山色空濛之中,穿林而過,仰天長行,那該是何等的一番云水情懷?
很快一天結(jié)束了。下山的時候我們再次來到馬居士的“千竹庵”。茶還是好茶。不同的是“罐罐茶”變成了“鐵壺茶”。茶葉也由鐵觀音變成了肉桂。一日不飲二茶。這恐怕也只有像馬守仁居士這樣的名士能做到。飲茶不難,難的是能從中飲出學問、飲出智慧。夕陽下,一撥人圍著一方大石,品茗談禪,一只名叫“阿信”的黑狗靜靜地蹲在一旁。萬山靜謐、草木青翠。一切就像是一幅山水畫。
2
酷暑難耐中,終于迎來了入秋以來的第一場雨。雖說不是很大,卻足以拂塵靜心。
很久沒有在終南山居住了。整個夏天都住在鬧市,宅在家中,吹著空調(diào),一天到晚胡亂地翻書。門外車水馬龍、人聲鼎沸,室內(nèi)空氣悶熱、心情煩躁,整個人好像一個隨時要爆炸的火藥桶。
今年的夏天特別熱,特別長,特別難熬。就在媒體不斷報道有人因酷暑而熱死的時候,就在人們眼巴巴地渴望一場甘霖雨露的時候,就在我心情異常煩躁的時候,老天居然真的下了一場雨。據(jù)說,雨是夜里兩三點的時候就開始下的,可惜那時我睡著了。如果我沒睡著的話,我想我一定會沖出屋子,讓雨將我整個人從頭到腳澆個濕透,洗去塵埃、沖去燥熱、除卻污垢,而我也一定會在雨中奔跑、吶喊。遺憾的是,等到我發(fā)現(xiàn)下雨的時候天已經(jīng)快亮了,且此時雨也小了許多。即便如此,我還是很高興,畢竟下雨了,畢竟涼快了。喜出望外之余,不禁想起古人一句話——天何言哉,四時行焉。
早晨推窗,雨仍舊下著,盡管不是很大,但仍是一副很努力的樣子,鋪天蓋地、密密麻麻。進了終南山,我故意沒有打傘,一個人走在雨中。頭頂?shù)慕K南山不停地在幻化,氣象萬千。青山綠黛、和風細雨。走著,走著,腦海里忽然冒出一句“山中起云雨,終南可隱仙”。幾天前我在一個朋友處看過一幅書法作品“行在江湖大丈夫,隱于終南方為士”,字一般,內(nèi)容卻好,所以印象深刻?;蛟S是受這幅書法的影響,我才忽然冒出這句,正所謂觸景生情也。
中午回家,我對妻子說,我想在終南山住一晚。妻子說,想住就住吧。于是我就住下了。傍晚的時候我們沿著太乙河往翠華山方向走??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雨后的終南山如同一幅水墨畫,寧靜且悠遠。走累了,停下來,抬頭看看云。只需看上一眼,你的心便會陶醉。那山間飄來蕩去的云朵,是那么靜謐、那么優(yōu)雅、那么閑適、那么從容,像柳絮,像海水,像棉花,像秋天的心事。只有到了終南山你才能真正明白什么叫“亂云飛渡仍從容”,只有到了終南山你才能深刻理解王維筆下“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那種大道境界。
沒過多久,天就變黑了。依山而建的小紅樓影影綽綽,它既是我夜晚休息身體的地方,也是我精神和靈魂的歸宿地。近年來我時常無端地產(chǎn)生一種生命的恐慌感,乃至覺得整個人生都充滿著虛無。這時只有兩個地方能讓我靈魂安寧:一個是父母所在的故鄉(xiāng),一個是我工作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第二故鄉(xiāng)”終南山。每當我心浮氣躁、心煩意亂、心力交瘁的時候,我就會回到終南山。終南山是我的療養(yǎng)院,終南山是我的后花園,終南山是我的加油站。
我的房子就在終南山下,緊挨著山。窗外是一邊菜地,綠油油、水汪汪、累累碩碩,此刻卻是一片歡樂的生物的海洋。蟋蟀鼓著肚子在歌唱,秋蟲在低吟,蛙在叫,蛾在飛,蝙蝠在亂撞。不遠處是一個村莊。薄霧繚繞、炊煙裊裊、雞鳴犬吠??諝庵屑扔胁窕鹞丁⒓S便味,也有花草和飯菜的香味。最喜人間煙火味。這些五味陳雜的氣味讓我想起遙遠而又模糊的故鄉(xiāng),也讓我興騰起一種生命的喜悅。每每這個時候淚水便會悄悄流過我的臉龐。
夜里,我聽著雨聲,久久不能入睡。窗外的雨聲,讓我禁不住聯(lián)想起那首名叫《虞美人·聽雨》的詞:“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云低,斷雁叫春風。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這首詞過于悲傷,倒是胡適的一句詩更符合我此刻的心境,“偶有幾莖白發(fā),心情微近中年”。但不管怎樣,憂思總還是有的,那就索性讓它恣意蔓延吧。末了,終于想到辛棄疾那首詞——“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3
隨著天氣的一天天轉(zhuǎn)涼,秋意也日漸濃深。對于那些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中,那些穿梭在高樓大廈中,那些奔波在上班途中,那些宅在家中的現(xiàn)代都市人來說,已經(jīng)幾乎感覺不到一年四季的更替變化了。過去有禪師說:“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如今,人們太忙了。忙得幾乎沒有時間抬頭看天,忙得只顧趕路而不顧沿途的風景,忙得一個個成了粗糙的、沒有情感的“空心人”。
最近,應朋友之邀,我兩次進山賞秋。一次是二郎山,一次是溫家山。這兩處山都在終南山腹地,但都算不上什么名山。二郎山得名于神話傳說中的二郎神,而溫家山則大約是源于附近山民的姓氏。因為不出名,所以這兩座山至今是“野山”,人跡罕至,反倒落了個清閑。
登二郎山是一個秋日的上午,天高云淡。那天的心情可借用古人的一句詩來形容——“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居山野羨慕鬧市,住鬧市向往山野。一旦置身田間山野,整個人也就變得格外的溫潤、格外的多情。“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睂④囃T谏介g的一塊空地上,然后我們踩著布滿青苔的石塊,小心翼翼地蜿蜒前行。路旁山花爛漫,身邊蝶繞蜂飛。一眼蒼翠,滿山青綠。行至半山腰,見屋舍儼然、草木森然,禁不住心曠神怡。當?shù)厝苏f來二郎山一定要看“二郎廟”。入鄉(xiāng)隨俗。“二郎廟”建在山崖的最高處,山勢險峻,懸崖峭壁,壁立千仞,直插云霄。一尺來寬的石階路、凸凹不平,兩邊是鐵鎖鏈搖搖晃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爬到頂,心跳快得仿佛要從胸腔里涌出來,兩條腿也酸得不停的打顫,以至于站都站不穩(wěn)。于是一屁股坐在二郎神前。這才發(fā)現(xiàn),所謂的“二郎廟”只不過是在山坳間鑿出的一個洞。一尊泥塑的二郎神,旁邊蹲的是同樣用泥塑成的“哮天犬”。坐在石階上,看著山間飛來飛去的流云,終于體會到什么叫“亂云飛渡仍從容”了。舉目四望,青山綠黛,恍如世外。這時想起古人的一首詩:“三十三重天外天,白云深處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苯裆⒍ㄊ欠踩?。下山回城的路上,車里放著鋼琴曲《秋日私語》,但我始終眼望窗外,若有所思、一聲不吭。
幾天后我們再次進山,天降秋雨,時近黃昏。瀟瀟中我們來到溫家山。原本是要看“二龍塔”的,據(jù)說那與唐王李世民有關(guān),結(jié)果卻因雨天路滑,不得不“望塔興嘆”。塔是沒有看成,但卻意外地遇到了一片蘆葦?shù)?。面對那一泓惹眼、直挺的綠,我實在愛得不行。遂不顧勸阻,踩著濕泥,拽著草叢,硬是走到跟前,直愣愣地看了半天。朋友喜歡上了山間的一棵柿子樹。像小孩一樣爬上了上去,站在一根枝干上,哧哧地笑。朋友是一位商界精英,身家不菲。平日里我們來往不多,只有彼此心靈需要的時候才一起出來喝茶或是走走,真正的君子之交。他問我要不要也爬一回樹。我毫不猶豫地回答:“要!”于是,我也爬上了柿子樹,和他一樣站在一根樹枝上。我伸手從樹上摘下兩個尚未熟透的紅柿子,心里歡喜得不得了。那一刻有風吹過,那一刻有雨飄過,那一刻我甚至覺得自己就像是一棵樹。
秋天是有顏色的。誰持彩練當空舞? 赤橙黃綠青藍紫。秋天有各種各樣的顏色,但底色仍是金黃。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秋天是有氣味的。泥土味,花香味,草根味,糧食味,五味雜陳。
秋天是有表情的。春之輕佻、夏之奔放,到了秋終于變得沉穩(wěn)端莊了。春天過于鮮艷、過于扎眼,夏天過于熱烈、過于火辣,冬天過于凄冷、過于暮氣。秋天正好,不濃不淡,天高地闊、風輕云淡,如人之中年。走過了春之鮮花鋪就,經(jīng)過了夏之榮光普照,到了秋天,終于變得安詳剛毅、成熟內(nèi)斂。秋天是成熟的季節(jié),秋天是收獲的季節(jié),秋天是人之中年——天高云淡。
佛教講,人是有來生的。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如果真的有來生的話,我愿來生變成一棵樹——一棵秋天里的樹,在湛藍的天空下,直挺挺,一言不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