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的內蒙古鄂托克前旗一片春的氣息,一片文學的芳香。當天,中國西部散文學會主席、《西部散文選刊》主編、囯家一級作家劉志成受邀進行了一場以《作家與修煉》為主題的散文講座,當?shù)丶爸苓吽氖嗝骷壹拔膶W愛好者一起分享了這個期盼已久的文學盛宴。
講座中,劉志成結合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從作家的一個品質、作家與土地、民俗的兩個關系、作家必備的三要素以及作家的四個修煉等四個方面娓娓道來。劉志成說,文學是時間深處永恒的汁液。但要把散文寫得像塊骨頭一樣硬朗,很不容易,要讓文學像考古學家珍重化石一樣汲取黃金、火焰般純凈的養(yǎng)料,則更不容易。在他看來,寫散文不是寫小說,不能玩虛構,作者的親身經歷、作者的所見所聞非常重要,因此,文學創(chuàng)作的前提就是要真正地接地氣,要帶著真情實感“深入”到生活中,他希望通過《作家與修煉》這個主題的講座,能為人們認識散文這個文體提供一些新的視角,同時,也能給人們一些啟發(fā)和思考。
近年來,劉志成通過自己的所見所聞,通過自己切身感受,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散文,他筆觸所至,多為底層、弱小、人們司空見慣卻又引人關注的熱點內容。《流失在三輪車上的歲月》就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佳作。在作品中描述的那段歲月里,劉志成靠腳力為生,風里雨里奔走街頭,飽嘗著一個三輪車夫遇到的辛酸苦辣和世態(tài)炎涼,那是一種集絕望和悲涼、茫然和希冀、夢想和奮斗等錯綜復雜的情感的流露,讀來讓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