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阿友
當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徐徐拉開,莘莘學子正在為命運搏擊之時。一名來自安徽馬鞍山市在新加坡留學的19歲女孩,早在今年4月初就已經(jīng)成為包括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在內(nèi)的15所世界名牌大學競相錄取的“寵兒”。雖然她從小就是“優(yōu)秀”的代名詞,無論在國內(nèi)的中小學階段還是在國外的4年里,總有一大堆的榮譽稱號跟在她的身后。她的成功秘訣竟然是愛學更要會“玩”,利用一切機會走出象牙塔,接觸培養(yǎng)書本上學不到的技能與素養(yǎng)。她說:我不想做學霸,卻一不小心成為別人眼里的“學霸”,但絕不做只會讀死書、百無一用的書呆子。
健康快樂是人生根基
馬鞍山女孩潘若茜在珍珠園小學就讀時,父母要求她除了周一到周四晚上按時做功課早早休息外,其余時間都可以自由支配,當然也可以過電視癮。小若茜特愛看當時風靡一時的《哈利波特》,從第一季到第七季,無論是圖書還是電影,她每部都觀看過10遍以上。小學里,若茜除了文化課成績優(yōu)秀外,體育也很棒,她二年級加入學校乒乓球隊,五年級就成為校隊主力,先后參加過省、市一些乒乓球比賽。
在爸爸潘錦杭看來,孩子從小必須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獨立自主能力,作為家長最看重的不應是學習成績,而是興趣的培養(yǎng)和體質(zhì)的健康。所以從小若茜上小學時起,爸爸就開始讓她學習聲樂和乒乓球,這樣既豐富了孩子課外生活,也鍛煉了女兒的膽識和體能,夯實了人生大廈的根基。更開明的媽媽自小若茜上小學開始,從不給女兒施加任何學習壓力,始終認為女兒首先要安全健康,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良好的學習習慣比什么都重要,然后快樂地學習就好。媽媽覺得,很多父母都會把自己的夢想強加給孩子,以完成自己心中的遺憾。其實讓孩子帶著包袱負重上路,大多走得不遠。
2012年的夏天,潘若茜從馬鞍山市成功學校初中畢業(yè),信心滿滿地參加完中考,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馬鞍山二中理科實驗一班。此時,恰逢中國和新加坡的SM1(中國學生到新加坡公費留學項目)合作項目在母校公開招生。該項目是新加坡政府設立的全額獎學金項目,不僅食宿免費,就連看病都不需要學生花錢。
待遇優(yōu)厚機會誘人,何不看看自己究竟能飛得多高飛得多遠?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在爸爸媽媽的支持下潘若茜報了名,后經(jīng)過學校層層推薦上報,若茜順利通過筆試和由3名新加坡考官專門趕來馬鞍山組織的面試。高一開學后不久,潘若茜意外收到了新加坡圣公會中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興奮的若茜了解到,當時和她一起報考的還有其他學校的好幾十個孩子,最后全馬鞍山市就錄取了她一個!其時,潘若茜已在馬鞍山二中讀了近3個月的高一。念及到自己畢竟是被當?shù)胤浅S忻亩欣砜茖嶒灠噤浫∏仪巴疽黄饷鲿r,去留與否令14歲的若茜內(nèi)心非常糾結:去吧,年紀太小,擔心自己生活上不能自立;放棄吧,機會難得實在不忍。愛笑又開朗的若茜經(jīng)過痛苦的抉擇權衡后,鄭重決定選擇離開馬鞍山,遠赴美麗的獅城體驗不同的教育文化,讓青春綻放別樣的光彩!
課外活動讓天使飛得更高
在父母的鼎力支持下,當年8月底,潘若茜離開自己從小成長又熟悉的地方,飛往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求學,開啟了她的新加坡求學之路。剛到異國的潘若茜思緒亂飛,無比思念自己的家鄉(xiāng),孤獨,無助,眼淚常在思鄉(xiāng)的抑郁苦楚中默默地流下。想家想到自己不能控制情緒時,若茜甚至一度想回到老家親人身邊,回到馬鞍山二中的理科實驗一班,擁抱那些熟悉燦爛的青春面孔……但每次都是理智戰(zhàn)勝了沖動,既來之則安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潘若茜一次次努力說服自己,調(diào)整好心態(tài),兩個多月后她終于能靜下心來與周圍融為一體,潛心求學。所幸天道酬勤,當年潘若茜便拿到了新加坡圣公會中學的全額獎學金。
在異域求學兩年,更讓來自中國的小女孩對于世界和自己的未來都有了一個顛覆性的全新認識,若茜常在電話里對媽媽說:“這兩年,對我影響最大的可能是價值觀的改變,我們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比如像推特,都是根據(jù)你的搜索記錄來推薦你感興趣的新聞東西,微信的朋友圈也是特私密的。這讓我們無法跳出自設的一個限制,就像是一個裝在套子里的人。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同的現(xiàn)象和看法,才能增加自己對于不同意見的理解,同時對自己也是一份成長?!?/p>
2014年,潘若茜在中四畢業(yè)時參加了英國劍橋的O水準統(tǒng)考,以10門課全部A1的成績考入新加坡三所頂級初級學院之一的華僑初級學院就讀,而當年全新加坡拿到全部A1的學生也僅僅十多位。新加坡的高中學習模式很像國內(nèi)的大學生活,在這所初級學院里,潘若茜眼界大開,接觸到更多眼花繚亂的新事物和繽紛多彩的生活體驗:學校里有可以容納幾百人的大教室,可以去聽自己想聽的課。校園里有各種社團,包括游泳、網(wǎng)球、柔道、天文等,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興趣愛好。有前兩年學習生活經(jīng)驗的積淀,此時的若茜關注點不只放在學習上,決意放開手腳去做喜歡的事情,刻意提升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她堅信多一些選擇,未來就會多一份精彩。
于是潘若茜自告奮勇?lián)瘟藢W校天文社團的主席,組織舉辦了新加坡中小學生天文知識大賽,反響很大;報名參加新加坡商業(yè)模擬挑戰(zhàn)賽,并獲得第二名的優(yōu)異成績;和眾多有志青年一起去泰國做過支教志愿者,親手參與4D打印的科學實驗項目,還曾用了近一年時間為新加坡導盲犬協(xié)會籌款,籌得6000多新幣(合計3萬多人民幣)……每一次豐富多彩的課外公益活動,都需要不斷地策劃、精進與完善,使潘若茜無論是撰寫文案、演講稿的水準,還是在組織協(xié)調(diào)領導能力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與此同時,理科才女潘若茜還相繼獲得了新加坡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銀獎、天文奧林匹克競賽銅獎、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銅獎等榮譽。每一次走出校園融入社會,令潘若茜的眼界更開闊,朋友圈也更大了,“軟實力”更強了。
在潘若茜看來,課外活動絕不不僅僅是個興趣,興趣像是可要可不要的東西,其生命很短期。而自己之所以更愿意把它們稱為活動,是因為在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和在活動中學到的經(jīng)驗技能都是對自己的一個提升,同時在各樣活動中也培養(yǎng)了自己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所以對于自己來說一般意義上的學習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在將來的社會工作中需求的是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所以活動和學習對于自己而言同樣重要。認識到課外活動的意義后,潘若茜在學習和課外活動的時間分配上是一半對一半的,她說:“生活中的每一點每一滴都是學習,時刻保持‘活到老,學到老的心態(tài)才是真實的智者,我們要有自己是無知者的自覺,無論是誰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都精通,所以我們才要虛心了解和學習我們不知道的東西?!?
生活中的學習收獲滿滿
在國外學習的4年,讓19歲的潘若茜成熟穩(wěn)重干練了許多。寶劍鋒自磨礪出,憑借優(yōu)異的成績和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經(jīng)驗,今年4月初,剛剛高中畢業(yè)的若茜陸續(xù)收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達特茅斯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西北大學、密歇根大學安娜堡羅斯商學院等15所世界名牌大學的offer,其中還有兩所是常春藤名校?!靶腋淼免Р患胺馈保7鋼矶磷屌巳糗缫粫r不知所措。對于自己能接到這么多所名校的offer,漂亮的謙虛的潘若茜很開心也很感恩。她喜歡體驗不同的教育體制,喜歡美國的學術自由,所以在陸續(xù)接到15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后,若茜最終選擇了哥倫比亞大學。
對于自己的未來,潘若茜表示學成后可能會回到新加坡工作,可能會留在紐約發(fā)展,也可能會加入一個非營利性組織到世界各地走一走、看一看。她覺得人生就是需要不斷探索一直往前走,并在前行中不斷提升自己。在低調(diào)永不滿足的潘若茜看來,自己就是一個平常人,所有的優(yōu)秀都是相對的,自己還要通過不斷學習變得更加優(yōu)秀?,F(xiàn)在,若茜還有6個月的空閑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夏天,她正在新加坡做實習,帶帶家教、讀讀書,同時也多增長一些社會見識。
“決定是自己做的,生活是自己的,不用太過于在意別人的眼光。”即將飛越大洋遠赴美國求學的潘若茜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地向上生長。此時出了名的她面對周圍國內(nèi)國外的學弟學妹詢問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時,她總說:“很愿意跟大家分享,能幫助到大家也是很開心的一件事情;我也時常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來避免自己會犯同樣的錯誤。我是一個不折不扣臨時抱佛腳的人,考前的時間會抓緊學習。其實我剛到新加坡的那兩年,每天放學后我都會去圖書館把當天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復習,會做一定的題目來加強自己對于知識點的理解,還有,快到考試的日期,自己會把筆記再認真仔細地看一遍,因為有平時的扎實學習基礎在,所以考前的復習才變得不是那么緊張。”潘若茜特別強調(diào),“對我而言生活中的學習是最重要的,接觸更多的人接觸更多的事物,可以不斷修正自己的人生態(tài)度。因為學習成績并不是評估一個人能力的全部,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就像我班里的一位印尼同學,他的學習成績并不是那么優(yōu)秀,但他在編程方面很厲害,有些編程甚至已經(jīng)投入到工業(yè)生產(chǎn)中了,每一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都會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時良好的習慣的養(yǎng)成也是很必要的。國外的學習時間相對自由,自己有了更多的時間來自我成長,我的爸爸媽媽對于我的成績沒有特別的要求,努力就好。但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以及一種自由的環(huán)境讓我都有一種新的認識和體會。”
為了幫助更多的人,潘若茜自己開設了一個公眾號:RoslynPan。她想通過微信這個平臺表達一下自己的想法,同時也和大家分享一些留學小經(jīng)驗。潘若茜表示,盡管目下公眾號的閱讀量不夠大,甚至有時自己寫的一些文章會被一些讀書更多、閱歷更多的人給反駁掉,但她想在這種批判中得到成長,這對于自己也是一種激勵。激勵自己去閱讀更多的書,了解更多的知識。
向日葵的種子一旦生根了,就會向上生長,帶著微笑,帶著雨露,向著陽光。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