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也++張恒艷++張科++張春和
摘要:目的觀察前列通淋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的療效。方法選擇80例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采用前列通淋湯治療,對照組采用八正散治療,共4周。在治療前后均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評價2組療效并作對比分析。結果治療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005);2組治療后NIH-CPSI總分及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降低(P<005),但治療組在NIH-CPSI總分、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生活質量影響降低程度更大(P<005)。結論前列通淋湯治療濕熱下注型慢性前列腺炎療效較好,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前列通淋湯;濕熱下注;慢性前列腺炎
中圖分類號:R697+3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7-2349(2017)07-0031-02
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之一,發(fā)病率高,約占泌尿外科和男科門診量的25%~30%[1]。其具體病因不清,臨床表現(xiàn)復雜多樣,主要有排尿癥狀、性功能障礙、疼痛癥狀及精神心理癥狀等。目前臨床對其治療效果不佳,且容易反復發(fā)作,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本次研究選取濕熱下注型CP患者80例,觀察前列通淋湯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的受試對象來自于云南省中醫(yī)醫(yī)院男科門診2016年8月—2017年2月的80例CP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0例和對照組40例,治療組年齡18~55歲,平均(3220±735)歲,對照組年齡20~54歲,平均(3423±688)歲;治療組病程300~4300個月,平均(1824±925)個月,對照組病程 350~3800個月,平均(1789±896)個月。2組在年齡、病程、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癥狀評分(NIH-CPSI)、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2]:①病史、體格檢查;②臨床癥狀:包括尿急、尿頻、尿痛等排尿癥狀;骨盆及會陰區(qū)域疼痛;性功能障礙;出現(xiàn)焦慮、抑郁、失眠等精神心理癥狀;③前列腺按摩液(EPS)檢查:連續(xù)2次EPS檢查中白細胞≥10個/高倍視野(HP)。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制定:①主證:包括尿頻、尿急、尿痛、夜尿增多;尿道灼熱或赤澀疼痛。②次證:會陰、小腹、睪丸疼痛或不適;腰骶疼痛;陰囊潮濕;尿道滴白;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凡具備以上主證中任意一項,以及次癥中任意兩項,即可納入研究。
13納入標準①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②中醫(yī)辨證為濕熱下注證;③療程≥3個月;④年齡在18~55之間。
14排除標準①未同時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②療程在3個月以內(nèi);③合并泌尿生殖系統(tǒng)發(fā)育異常和(或)生殖泌尿系統(tǒng)感染;④排除因急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膿腫等疾病不能行前列腺按摩者;⑤排除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前列腺結核、前列腺癌、膀胱癌、尿道狹窄等疾病。
15治療方法
151治療組予前列通淋湯,藥物組成:蒲公英30 g,土茯苓30 g,紅藤30 g,虎杖20 g,敗醬草30 g,白花蛇舌草30 g,石韋15 g,桑寄生15 g,菟絲子20 g,赤芍20 g。加減氣虛者酌加炙黃芪;尿道灼熱澀痛者,加金錢草、白茅根;心煩口干者,酌加黃連、連翹、梔子、竹葉等。每劑水煎450 mL,分3次飯后溫服,每劑服1 d,2周為1療程,共2個療程。
152對照組予八正散,藥物組成:瞿麥15 g,萹蓄15 g,滑石20 g,車前子15 g,甘草10 g,川木通6 g,梔子15 g,大黃6 g。每劑水煎450 mL,分3次飯后溫服,每劑服1 d,2周為1療程,共2個療程。
治療期間不服用其他藥物,禁辛辣、刺激飲食,禁止飲酒。
16療效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3]制定。痊愈:NIH-CPSI評分減少90%以上,同時EPS檢查中白細胞<10個/高倍視野(HP);顯效:NIH-CPSI評分減少60%~89%,EPS檢查中白細胞/高倍視野(HP)較治療前減少;有效:NIH-CPSI評分減少30%~59%;無效:癥狀以及體征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NIH-CPSI評分減少<30%,EPS檢查中白細胞≥10個/高倍視野(HP)。
17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222組治療前后NIH-CPSI評分比較見表2。2組治療后NIH-CPSI總分及各項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降低(P<005);但治療組在NIH-CPSI總分、疼痛或不適、排尿異常、生活質量影響降低程度更大(P<005)。
3討論
慢性前列腺炎是泌尿男科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之一,好發(fā)于青壯年男性,本病的病因及發(fā)病機制復雜,目前多認為可能與泌尿系感染、自身免疫反應或免疫異常、前列腺管內(nèi)的尿液反流、前列腺結石等因素有關[4]。由于前列腺解剖結構及位置特殊,導致慢性前列腺炎的療效欠佳,且病情容易復發(fā),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本病屬于中醫(yī)學“淋證”、“精濁”等范疇。因八正散有清熱利水通淋之功,故臨床上成為濕熱下注型精濁常用方劑。而王琦教授[5]認為本病腎虛為本、濕熱、瘀血為標,主要病因病機為濕熱為病,腺體瘀濁阻滯,腺液排泄不暢,引起氣血運行不暢。治療上強調清利濕熱、袪瘀排濁,由于瘀血在本病中既是病理產(chǎn)物,又是繼發(fā)因素,因此治療上兼顧活血化瘀。前列通淋湯充分體現(xiàn)了這一學術思想,方中蒲公英、土茯苓、虎杖、敗醬草、白花蛇舌草、石韋清熱利濕、通淋泄?jié)幔怀嗌?、紅藤活血化瘀;桑寄生、菟絲子平補肝腎。諸藥合用,共奏清利濕熱、袪瘀排濁之功。
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蒲公英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的作用[6];土茯苓體外實驗觀察到有有明顯的抑菌作用,還具有鎮(zhèn)痛、利尿作用[7];赤芍所含的芍藥苷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還能抑制血栓形成[8];虎杖能改善微循環(huán),抗血栓形成;石葦有明顯的利尿作用[9]。故前列通淋湯可以減輕甚至消除泌尿系炎癥,改善尿頻、尿急、尿痛、會陰下腹疼痛等癥狀。
另外本病的發(fā)生有明顯的誘因,因此應該避免如飲酒、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久坐等誘發(fā)前列腺炎的因素,平時注意多飲水,不憋尿,這些生活習慣對前列腺炎的防治有重要的作用與意義。
參考文獻:
[1]郭應祿,李宏軍前列腺炎[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2120
[2]那彥群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219-225
[3]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16 9-170
[4]郭應祿,李宏軍前列腺炎的預防[J].中華男科學,2002,8(3):157-161
[5]王琦中國泌尿外科疾病診斷治療指南[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644-64 5
[6]修銳,金華藥蒲公英的藥理作用[J].國外醫(yī)藥(植物藥分冊),2008,(1):11-12
[7]熊常初,龍利土茯苓現(xiàn)代藥理作用淺談[J].國醫(yī)論壇,2012,(5):38-39
[8]陸小華,馬驍,王建,等赤芍的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5,(04):595-602
[9]黃海量中藥虎杖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西部中醫(yī)藥,2012,(4):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