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辦高中有效課堂教學變革的探索

      2017-07-27 11:32:45王志秦
      速讀·下旬 2017年6期
      關鍵詞:學習方式課堂

      摘 要:民辦學校生源基礎薄弱、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已經成為一個共性問題,這對民辦高中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使用新形勢的要求。探尋體現新課程理念,適合學生水平發(fā)展的新課堂教學模式已成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個共識。本文以“樂學小組”建設為話題,重在探討這一課堂教學方式的理論依據,具體操作流程和對課堂教學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課堂教學變革;“樂學小組”;學習方式;指導師制度;“一三一”課堂

      課堂是學校教育的支點,有效的課堂教學是促進學生全面?zhèn)€性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新的教育形式必然要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我們倡導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以學為中心,以學定教,教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讓學、讓說、讓做、讓探、讓教”為核心內容,以“學生會學”為重點,積極推進課堂變革,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樂趣。

      一、課堂教學新模式的理論依據

      (一)“樂學”模式下,教師教學方式轉變對課堂效率的推動

      英國教育家威廉亞瑟曾說過平庸的教師只是敘述,較好的教師是講解,優(yōu)秀的教師是示范,偉大的教師是啟發(fā),滿堂灌的課是最糟糕的課。為什么只是敘述的老師是平庸的?為什么懂得啟發(fā)的老師是偉大的?我想一個主要的原因是敘述和講解這種教學方式并非是高效的教學方式。

      1.學習金字塔理論

      學習金字塔是一種現代學習方式的理論,它用數字形式形象說明:采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習者在24小時以后平均學習保持率。

      在塔尖,第一種學習方式——“聽講”,也就是老師在上面說,學生在下面聽,這種我們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學習效果卻是最低的,24小時以后學習的內容只能留下5%。

      第二種,通過“閱讀”方式學到的內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種,用“聲音、圖片”的方式學習,可以達到20%。

      第四種,是“示范”,采用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記住30%。

      第五種,“小組討論”,可以記住50%的內容。

      第六種,“做中學”或“實際演練”,可以達到75%。

      最后一種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學習方式,是“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可以記住90%的學習內容。學習效果在30%以下的幾種傳統(tǒng)方式,都是個人學習或被動學習;而學習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團隊學習、主動學習和參與式學習。

      2.師生關系對學生個體成長的影響

      在學校教育的各種教育情景中,師生關系及其互動方式是影響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教師的師生關系和互動風格與班級社會心理環(huán)境之間存在非常強的關聯。江光榮教授的研究結果顯示:“班主任教師的互動風格是所有影響班級環(huán)境的因素中作用最突出者”“當排除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家庭環(huán)境等個別差異因素的影響后,班主任教師的師生互動態(tài)度和風格與該班學生整體的適應和發(fā)展情況,存在著相當密切的關系。”這樣的規(guī)律在日常課堂活動中,同樣表現明顯:如果教師的行為傾向于指令、說教、提示、訓誡等,學生對于團體活動的參與就會出現被動、冷漠、對抗或消極順從等態(tài)度;而當教師的行為傾向與對學生的接納、認同、協助等“民主型”時,學生對于團隊活動的參與就會表現出積極、自發(fā)、主動、合作等態(tài)度,也樂意為課堂的質量和氛圍做出貢獻。

      傳統(tǒng)教育形成了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教育方式,這種傳統(tǒng)教育奉行桶罐理論,認為學生是裝知識的桶,把知識傳遞為目的和職責。因而教師以自己為中心,以知識為重點,以灌輸為需要;教師的眼中只重視書而忽略人,心中備的是知識而不是方法,嘴中重視的是說而不是問。相比傳統(tǒng)教育,樂學小組的形式致力于教師轉變教育觀念,樹立“人”的理念。教師的備課、上課及課外輔導等環(huán)節(jié),既要考慮學生知識的接受,更要考慮人的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其次,建立教師與學生的平等意識,教師要改變師道尊嚴的傳統(tǒng)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和諧關系,學生不再是被批評管教的對象,而是教學的伙伴,是教與學的共同體,公平民主的思想得到體現,良好的教學才好順利進行。

      (二)“樂學”模式下,樂學小組的設置對課堂有效性的影響

      1.團體動力學原理

      小組動力學是由心理學家勒溫(Kurt Lewin)創(chuàng)立的。于1939年提出,后來得到廣泛使用。小組動力學研究內容主要包括小組的形成、維持、發(fā)展,小組內部的人際關系,小組與個體的關系,小組的內在動力,小組間的競爭對小組行為的影響等。小組動力是描述小組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參與小組生命發(fā)展的各種復雜力量及其交互作用與交互方式,徐西森教授認為在一個動力小組中成員特性與小組情景的交匯輸入通過小組運作過程后能夠實現成員改變和小組發(fā)展的輸出。成員的改變又會促成成員特性的形成。

      “霍桑實驗”及梅奧的見解提出了領導活動中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即非正式組織對效能的影響。班級中存在著非正式組織。學校、班級中除了存在著為了實現課堂目標而明確規(guī)定各成員相互關系和職責范圍的正式組織之外,還存在著非正式組織。這種非正式組織的作用在于維護其成員的共同利益,使之免受其內部個別成員的疏忽或外部人員的干涉所造成的損失。為此非正式組織中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領袖,有大家共同遵循的觀念、價值標準、行為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等。

      團體動力學中“霍桑效應”指明以前的管理只注意組織機構、職權劃分、規(guī)章制度等,“霍桑實驗”發(fā)現除了正式組織外還存在著非正式團體,這種無形組織有它的特殊情感和傾向,左右著成員的行為,對效率的提高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同理,在課堂管理上,傳統(tǒng)課堂管理僅在職權劃分(教師教學,學生聽課)以及規(guī)章制度(課堂紀律)上強化和體現,忽略了正式組織以外的非正式團體。

      根據“霍桑效應”,以前的管理認為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學生個體之間學習方法的優(yōu)劣)和工作條件(教學設備、教師教學水平的差異)的制約,霍桑實驗證實了工作效率主要取決于個體積極性,取決于組織中人與人的關系。

      最后,小組動力學推斷當學生個人行為與學校發(fā)生關聯時,外界的約束與刺激作用甚微;當學生個人行為與班級發(fā)生關聯時,外界的約束與刺激作用較小;當學生個人行為與朝夕相處的7或8個人的團隊發(fā)生關聯時,外界的約束與刺激作用最明顯。當學生的個人行為僅與本人發(fā)生關聯時,外界的約束與刺激作用又不明顯。因此,以“樂學”小組為核心的課堂新模式對課堂有效性具備積極作用。且樂學小組人數安排:高中階段以6~8人為宜。

      2.馬斯洛層次需要理論

      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fā)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后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fā)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的需要層次從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求、愛與歸屬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理論,只有低級的需求得到滿足才會有高級的心理需求;滿足的需求等級越高,個體內在動機越強。因此,盡量提高個體的需求等級,是激發(fā)內在動機的有效辦法。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注重講述,學生注重個體教學活動,其需求層次停留在愛與歸屬的需要,不能最大化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動機。通過樂學小組的設置(社交需求),建立良好小組團隊氛圍和歸屬感(愛與歸屬的需要);通過小組成員合理化分工,讓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在團隊中扮演角色以及感受到自身在團隊中的作用,教師通過課堂討論的設置進行團隊分享提高學生動機。(自尊的感受和自我實現的需要滿足)。

      另外根據馬斯洛層次理論的衍生,當一個地域或者組織的條件和水平越高時,其中追求高級需求(動機強)的成員越多,追求低級需求(動機弱)的人越少;當這個地域或者組織的條件或者水平越低越低時,則反之。同理,對于公辦重點學校來說,其生源質量,學生本身學業(yè)水平高,需求等級自然高,學習動機自然強;而對于絕大部分民辦學校而言,生源質量不具備公辦學校的優(yōu)勢,學生往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習習慣和學習毅力),學生個體學習動機不強,因此通過樂學小組的設置,逐步滿足學生高級需求來提高學習動機更加存在必要性。

      二、樂學小組的實施細則

      樂學小組是根據組員的成員的人格特質、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個性特長、學習水平等形成一個發(fā)展團體,通過團體內部小組氛圍、組員的熟悉程度、情感關系、認同、歸屬等小組情境的建設,通過溝通、合作、探究、競爭、領導等方式加以運作從而達到改變組員的學習方式、提升組員的各項能力、改善人際關系的目的實現小組成員共同發(fā)展。

      樂學小組是我校學生學習活動的合作共同體,是班團活動、實踐活動、探究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在班主任綜合各方面因素指導下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學生小集體,是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及學校實施各項工作及考核的基本單位。

      (一)樂學小組編排

      一個班級48名學生在綜合考慮學生智力基礎、學習成績、學習能力、人格特質的前提下按照組內異質,組際同質原則分為6個小組每組8名學生,力求使每個小組的水平保持相對均衡,每組兼顧高、中、低三個層次,男女生數量相對平衡。除考慮學生人數、性別、基礎知識、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等因素外,還關注學生的價值觀念、生活態(tài)度、個性特長。每組都安排有較為活躍、善于關心和鼓勵他人的學生,這樣有利于調動小組的學習氣氛,增強組員之間的合作意識。

      (二)樂學小組分工

      按照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職務的原則每個樂學小組配備組長一名,負責檢查小組成員的學習情況,確認每個成員所完成的學習任務,并填寫檢查記錄單交給課代表,課代表把班級作業(yè)情況匯總給科任老師,并監(jiān)督科任老師及時批改給出小組評價分數;配備主持人一名,負責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fā)言順序和控制發(fā)言的時間;配備記錄員一名,負責記錄小組學習的過程和發(fā)言內容;配備發(fā)言人一名,負責代表本組匯報小組討論的結果。為了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小組成員定期交換角色,保證每個同學都得到全面發(fā)展。

      (三)組員職能培訓

      以樂學小組為載體的課堂變革是我們學校全新的育人模式,首先要讓學生理解這種育人模式,讓學生明白作為小組中的一員的行為規(guī)則從而悅納這種育人模式,這需要時間更需要專門的培訓。

      1.組長培訓。對小組組長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展示能力、人際交際能力等的培訓,以便他們及時開展工作。

      2.主持人培訓。對主持人的統(tǒng)籌能力進行培訓,主持人要掌握小組學習的進程,安排發(fā)言順序和控制發(fā)言的時間,需要一定的統(tǒng)籌能力,指導師應該為主持人準確掌握學習進度,合理安排發(fā)言秩序,如何激勵不愛發(fā)言組員發(fā)言等方面的能力進行培訓。

      3.發(fā)言人培訓。對發(fā)言人的表達禮儀,表達技巧,心理障礙克服等方面能力進行培訓。

      (四)“一三一”課堂教學

      按照自主性原則、先學后教原則、當堂訓練原則,我們定義:“一三一”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前“一”是指課前學生10分鐘的自主預習,老師課前要了解學生預習情況。預習包含:預習新課、溫故知新、嘗試練習、疑難摘記等。該板塊的時間要切實保障,目的是要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真實的預習和體驗過程,培養(yǎng)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發(fā)現學生知識的難點和疑點?!叭笔侵附處煾鶕W生預習情況,進行30分鐘課堂引導教學,課堂環(huán)節(jié)包括:課堂引導,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去排除故障,解決疑難,從而達到開啟思維、發(fā)展能力的目的;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疑難困惑;講解環(huán)節(jié),對學生預習中提出的“疑難問題”進行點撥啟發(fā)、梳理歸納。后“一”指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測評10分鐘,達標試題要難易適中,要兼顧大多數學生,更要有梯度、有層次。試題可源自課本、練習冊、教師補充??刹捎眠x做練習冊、課本部分試題,小黑板展示,油印、學生出題等多種方式。達標情況要統(tǒng)計,不達標學生采取適當方式追蹤達標。

      (五)樂學小組的文化建設

      為了增強組員之間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升小組凝聚力必須加強小組的文化建設。小組文化建設可以包括以下內容:1.特色的組名2.共同價值取向的組規(guī)3.組歌4.體現小組特色的組標5.組員承諾簽名6.策劃小組活動7.歷次小組活動圖片的展示8.小組榮譽等。

      (六)樂學小組評價激勵

      評價激勵是維護樂學小組良性運作的一個重要手段。有效的評價激勵是幫助學生建立學習自信、改變學生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有效方式。

      1.天天激勵。在教室的黑板上部留一個位置讓學生自己抒寫一句激勵的話,每個小組輪流負責一天。早讀時先讓學生喊這句激勵的話進行自我激勵。

      2.教師課堂小組評價。在教師前部設置一塊前貼板,教師每節(jié)次按組打分。打分標準:最好小組為6分、5分、4分……1分,也可為0或負。一周統(tǒng)計一次,小組累計前三名為課堂星級小組,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

      3.教師作業(yè)評價。課代表上交作業(yè)時以小組為單位,填寫學科作業(yè)單——任課教師批改作業(yè)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價——任課教師將學科作業(yè)單返回給課代表——課代表將學科作業(yè)單匯總給學習委員進行登記,一周匯總公布。評分標準:最好小組為6分、5分、4分……1分,也可為0或負。一周統(tǒng)計一次,小組累計前三名為作業(yè)星級小組,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

      4.課堂展示。任課教師將學生上課發(fā)言情況登記在黑板上,課后統(tǒng)一指定一人進行登記,每周匯總一次公布。評分標準:以小組發(fā)言次數為準,最高小組取6分,依次后推,可為0分。一周統(tǒng)計一次,小組累計前三名為課堂展示星級小組,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

      5.班主任嘉獎。指樂學小組在本周內的階段考試、文體活動或實踐活動展示中或佳績或指承辦某項班會活動及班級任務表現特別優(yōu)異,而由班主任決定嘉獎。要求:加分項目由班主任確定后要提前向學生公布;加分項目分數不宜高,每次嘉獎要體現公平公正;周累計以6分制為準;一周統(tǒng)計一次,小組累計前三名為綜合表現星級小組,班級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

      6.年段激勵。每次月考之后班主任統(tǒng)計一個月以來綜合表現推薦綜合表現最優(yōu)的2個星級小組,年段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頒發(fā)榮譽證書,在學校宣傳欄予以展示并通告家長。

      (七)樂學小組指導師制度

      指導師是每個小組行動方向、心理健康、能力提升、學習狀況、活動參與、文化氛圍的引領者。指導師的領悟力、執(zhí)行力和參與度是新課改成功與否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指導師負有以下職責:

      1.小組行動方向的培訓者。指導師要對小組組長、主持人、發(fā)言人進行各項能力培養(yǎng)以便他們能更好更快的適應角色推進樂學小組的運行??梢粚σ贿M行培訓(提倡)也可幾個指導師分工協作(建議不超過3人)培訓每個指導師負責某一塊。培訓應該定期和不定期開展相結合,初期應該一周一次等學生慢慢接受這套模式可改為一個月一次,不定期舉行指當組長與組員出現矛盾或組長在工作中出現差錯時應該及時找組長進行培訓,指出不足提出整改方向。

      2.心理健康的輔導者。一個新團隊的形成總會伴隨著摩擦爭鋒,在這種全新育人模式下各種問題都會凸顯或好的或壞的,作為指導師首先要有心理準備,要及時了解組內組員之間的思想動態(tài),把握組員的情緒波動變化。定期找組員了解樂學小組開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加以記錄并反饋給段里,以便整改。及時把握組員不平常的思想情緒波動,如厭學、矛盾糾紛等并能加以解決。

      3.團隊學習引領者。在團隊中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競爭學習、快樂學習是樂學小組的核心理念,高一新生初進高中校門可能會出現不知如何自主學習,如何合作,不遠參與競爭等情況這需要指導師積極去引領。可以從以下幾個去落實:了解組員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為學困生和學優(yōu)生提供學法指導;了解厭學生厭學的原因,幫助厭學生找到學習的興趣點和興奮點;指導組員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幫助組員做好每次月考后的學習狀態(tài)調整。

      4.團隊活動策劃者。小組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有在活動中才能培養(yǎng)起來,開學初要多開展組內團隊活動,先培養(yǎng)團隊的凝聚力和認同感,學習方面次之,在團隊內部建立起凝聚力和向心力后學習方面的問題會水到渠成。幫助組長策劃組內活動,提供有效建議,幫助組長協調組員活動分工。協調與班級、年級活動時間安排。參與組內活動并視為其中一份子。

      5.團隊文化氛圍的營造者。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是樂學小組追求的目標,學生個性的發(fā)展需要特色的文化氛圍來營造與熏陶。組名、組規(guī)、組歌、組標、共同愛好點、共同價值取向等文化元素都不應該是班主任的硬性授予而應該是指導師在活動中,在協作中幫助學生挖掘出來并慢慢形成并的特色文化。所以作為團隊文化氛圍營造者的指導師應該做好以下幾個職責:幫助小組創(chuàng)立富有組內特色的組名、組規(guī)、組標,尋找適合本組文化特點的組歌;指導學生做好每次活動影音、圖片、文字材料的整理和編輯形成組內文化沉淀。

      6.能力提升的激勵者。激勵是樂學小組目標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激勵是樂學小組良性開展的動力保證,激勵以組員的需要為基點,指導師要在工作中善于激勵、及時激勵。當組內組員或全員活動某一點成就是要善于激勵,并把榮譽傳遞給組員在乎的人,如父母、師長、親朋好友。要善于在背后多夸獎學生并盡可能無意中讓學生親自感受到或從第三者中感知到。當組員出現氣餒時要及時激勵,動員全組的力量給與幫助。

      7.周聯系制度的落實者。每個星期指導師必須與自己負責的學生家長聯系一次、可以是電話、短信(有智能手機的建議用校訊通編個組)等形式??梢匀喊l(fā)可以單發(fā)。內容可以是一聲問候、一句溫馨提醒、一個建議、學生學習情況、課堂表現、獲得的榮譽、在校表現如上快樂大課間舞臺了可以發(fā)張圖片寫上祝賀詞等、考試成績等。并簡要填寫在指導師手冊上。年段將對學生家長進行反饋調查,以評估指導師在這項制度上的落實情況,反饋結果作為指導師最終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

      三、新課堂教學模式在實踐中的積極意義

      新的課堂教學方式帶來的新變化,其中既有發(fā)現學生改變的欣喜,又有發(fā)現教師點滴進步的寬慰??偨Y學校開展課堂教學變革活動三個月以來的點點滴滴進步,可以匯成以下幾點。

      (一)改變之一:教師“講”的少了

      通過“一三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推進,改變了過去滿堂“講”的上課方式,縮減老師“講”的時間,增加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時間,徹底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二)改變之二: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意識增強了

      在課堂中我們一直堅持一個理念并貫穿我們的課堂教學始終,那就是:學生能學會自己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自己說,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學生能做的讓學生自己做,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能探究的引導學生探究,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學生能教會同伴的讓學生教,提高學生的合作互助能力;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通過導學案的使用學生正在逐步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通過人人有分工,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職務的樂學小組模式學生更愿意參與小組學習,更樂于在小組合作中獲得新知,學習方式更加開放,由過去學習“等老師”“靠老師”向請教組員、合作探討轉變,學習能力明顯增強,這是我們欣于見到的。

      (三)改變之三:教學的多元化評價,促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加強

      通過教師課堂評價、小組競爭、段內評優(yōu)、組內激勵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學會了主動展示自我,課堂舉手的人多了,提問次數多了,課堂參與度大大增強,學生也變的更自信心了。

      (四)改變之四:師生關系更加融洽

      以往課堂老師覺得自己講的累,偏偏學生又不愿聽,開小差,睡覺看小說等現象時有發(fā)生。學生覺得學的苦,聽的沒意思,因課堂紀律問題出現師生之間“頂?!爆F象,導致了師生關系的緊張?,F在由于專職指導師的設立和課堂教學模式的改變,師更樂于教、生更樂于學,教學相長,良性互動的課堂氛圍造就了師生之間亦師亦友的和諧人際關系。

      (五)改變之五:教師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緊迫性增強了

      由于課堂留給老師的時間減少,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對我們教師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學生主動回答問題人數的增多,對教師課堂駕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由關注個別學生到關注全體學生思維的轉換對教師課堂評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些要求迫使老師們更自覺更主動地去完善提高自身的素養(yǎng)。

      (六)改變之六:家校之間的溝通更加密切更加順暢了

      通過指導師與自己負責的8位學生家長的“一對一”周聯系制度和周六課堂開放日,加強了教師與家長的溝通,使家長能隨時掌握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孩子的點滴變化。這也使我校教學改革獲得了廣大家長的支持和贊賞。

      參考文獻:

      [1]唐勁松,王秋英.走進美國課堂[M].北京: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

      [2]申荷永.團體動力學[M].長沙:湖南出版社,1996.

      [3]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社會科學中的場論[M].1951.

      [4]徐西森.團體動力與團體輔導[M].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3.

      [5]馬云獻.國外組織氣氛研究綜述[J].管理科學文摘,2006(07).

      [6]江光榮.班級社會形態(tài)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

      王志秦(1977.08—),男,浙江溫州人,溫州市蒼南縣巨人中學副校長。

      猜你喜歡
      學習方式課堂
      甜蜜的烘焙課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課堂花開
      翻轉課堂的作用及實踐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嘻游課堂
      十幾歲(2020年4期)2020-02-02 06:00:22
      嘻游課堂
      十幾歲(2020年13期)2020-02-02 02:08:44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討
      新課改下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
      關于新課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學的思考
      求知導刊(2016年30期)2016-12-03 09:53:00
      淺議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
      考試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 08:13:38
      乌兰浩特市| 琼结县| 永德县| 亳州市| 十堰市| 桐柏县| 海阳市| 陆河县| 会宁县| 贺兰县| 辽阳市| 嘉兴市| 荣昌县| 榆中县| 唐海县| 长宁区| 海盐县| 丽水市| 林甸县| 射阳县| 普兰店市| 长岭县| 汉沽区| 亚东县| 忻城县| 安陆市| 丽水市| 镇远县| 会同县| 唐河县| 息烽县| 台山市| 三门县| 从江县| 秦皇岛市| 贡觉县| 东乡县| 久治县| 天台县| 栖霞市|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