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娟
想象是人們在感性形象基礎上形成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曹力翰提出,空間想象力就是以現實世界為背景,對幾何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的能力??臻g想象力的本質是“想象與創(chuàng)造”。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有效的數學學習過程不能單純依靠模仿記憶,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的從事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及交流等數學活動,從而使學生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策略,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而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我們在空間與圖形的教學中就側重研究空間想象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探討小學生空間想象能力的開發(fā)培養(yǎng)策略,對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完成數學教學任務,意義重大。那么,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數學空間想象能力呢?通過日常教學實踐積累,我認為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培養(yǎng)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一、增強感性認識,進行表象積累,發(fā)展空間觀念
1.通過觀察實物,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象積累
我們知道一個人頭腦中舊形象的素材越多,構成新形象的可能性就越大,想象能力也就越豐富,頭腦中舊形象的素材越少,想象能力也就越差,可見有效的表象積累是培養(yǎng)想象能力的關鍵。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要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象積累的條件,例如:運用實物、模型展示直觀圖像。并且引導學生認真進行觀察分析,幫助他們從實物直觀到抽象思維,逐步培養(yǎng)空間想象能力,在頭腦中實現物與圖的轉化。
2.結合課件、動畫、微課等現代化元素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fā)展,計算機為“空間與圖形”的教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現實生活中沒法提供觀察的機會時,多媒體的運用就能發(fā)揮其獨特的優(yōu)勢,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生動形象地再現事物發(fā)生和發(fā)展的過程。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數學好玩中《優(yōu)化》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交流、動手操作探索三張餅的烙法并進行匯報展示,之后我輔以卡通動畫展示烙餅過程,生動形象地再現了三張餅的動態(tài)烙餅過程,以加深學生對此最優(yōu)方案的理解和感悟。這樣效果更好,教學質量更高。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面積單位》一課時,由于面積單位對于學生而言是抽象的,難以形成表象的。為此,我采用生動有趣的微課介紹,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畫微課形式進行介紹,生動有趣,讓學生形象地認識了面積單位,初步建立了面積單位的表象。
二、加強操作體驗,形成空間表象,發(fā)展空間觀念
動手操作是學生形成空間表象,獲得空間觀念的最好途徑,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想象出幾何圖形形成現實空間、圖形的形象,能準確地描述實物或幾何圖形的運動和變化。使學生能進一步在大腦中留下空間圖形的形象,從而建立空間觀念,發(fā)展空間觀念。
例如教學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三角形的內角和》一課時,我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動手操作。讓學生通過猜一猜→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拼一拼……進行自主地學習。讓學生經歷猜想、驗證、結論、應用活動過程,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規(guī)律。鍛煉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意識,及動手操作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
在教學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下冊的《鉛筆有多長》一課時,我先采用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初建毫米的表象。為了促進學生對毫米表象的逐漸清晰。我創(chuàng)設了一系列的畫一畫、摸一摸、估一估等操作活動。
三、重視想象培養(yǎng),積累想象經驗,發(fā)展空間觀念
空間觀念的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的經驗的積累、想象力的豐富,因此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和想象、操作和分析。
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不但要注重觀察與操作,還要加強想象,在教學時采用操作——觀察——想象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在動手操作前或后要適當地加強學生的想象比劃。想象比劃更多的是一種操作后對已有表象的再現和回憶,這樣既能發(fā)展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又能更好地發(fā)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例如,教學“正方體展開圖”時,可以讓學生折一折,通過操作找到結果;也可以不折,先想一想,再動手驗證。又如:教學六年級下冊圓柱時,讓學生仔細觀察并想象沿著長方形的一邊長旋轉一周所形成的形狀。會形成了怎樣的立體圖形?這樣通過想象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促進空間觀念的形成。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薄翱臻g想象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有到好的過程,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節(jié)兩節(jié)課就能實現的,必須貫穿教學的始終。我們應當在數學教學中多創(chuàng)設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增強感性認識,進行表象積累;加強操作體驗,形成空間表象;重視想象培養(yǎng),積累想象經驗,讓學生在活動中感知、體驗,在體驗中想象、升華,在想象中發(fā)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