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霞
摘要:書籍是人們觀察社會的窗口,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語文作為國內教育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與其他課程相比,具有明顯的開放性、靈活性和人文性等特征。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閱讀教學,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和熱情,是提高語文課程教學質量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一環(huán)。本文主要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語文與閱讀息息相關、緊密聯(lián)系。語文離不開閱讀,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普及,現(xiàn)行閱讀教學在改善傳統(tǒng)閱讀教學在內容范圍狹隘、方法陳舊等不足的同時,受應試教育機制的制約,在高考大棒的指揮下,仍表現(xiàn)出明顯的應試色彩。特別是對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而言,面對高考升學的壓力,大部分老師、學生過于重視閱讀教學的答題技巧、分數(shù)成績,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筆者結合多年來的教學經(jīng)驗,從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能力發(fā)展等四個方面,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閱讀教學有效性進行的簡要分析。
1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的地位及必要性
語文是人文、社會知識及歷史等學科的基礎傳承學科,是人們學習一切知識的基礎,因為任何知識傳授都與文字有關。高中語文是初中語文的升華,對文章及文學的研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學習者能夠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并能有效運用寫作手法將自己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通過閱讀的方式,學生能夠積累到更多詞匯及寫作手法,有利于寫作水平的提高同時,經(jīng)過長期的閱讀學習后,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語感,并形成一套自己的閱讀理解方式,提高自己的語文學習能力,增加自身文化底蘊。由此可見,閱讀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2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現(xiàn)狀分析
2.1閱讀教學根本目的不清。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高考語文閱讀只考課外內容,因此,教師與學生將閱讀的重點放在課外內容上,忽視了語文教材上的內容。目前,我國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一個誤區(qū),只關注所謂的“知識點”與“考點”,而忽視了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的積累性和連續(xù)性,教師將閱讀教學分散成一個個的考點,程序化與格式化的閱讀教學只會導致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
2.2閱讀教學的載體單一化。近年來,隨著新課改進程的逐步開展,高中語文教學也開始注重創(chuàng)新教學的重要性,然而閱讀教材卻由于種種原因,多年來都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載體,閱讀教材的內容要經(jīng)過重重審查,可以說任何一篇課本文章都是精品,是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精華。但是現(xiàn)在的學生對課本的重視程度不夠,缺乏閱讀的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在教材內容的教學上學會取舍與創(chuàng)新。
2.3教師課堂教學提問形式化。在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通常會用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思考,這種提前設計好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但是如果問題設置不當則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得課堂教學模式僵化。學生在閱讀時會帶著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限制了學生的思考范圍,使學生將課堂閱讀看成一項任務,而忽視了閱讀過程中的樂趣,也無法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感悟。因此,在教學時設置問題的數(shù)量和質量要適當,應根據(jù)具體的教學內容,在課堂中合理提問,在活躍課堂氣氛的同時引導學生的閱讀學習。
3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提高閱讀教學質量
3.1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養(yǎng)成一個好的習慣并不容易。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首先應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天讓學生閱讀一些資訊新聞,了解時事,關注最近馬航事件、世界局勢,可加強學生與社會的聯(lián)系?;蛎刻炝顚W生堅持閱讀一首詩歌,或一篇簡單的哲理散文等,長期積累下來,才能起到厚積薄發(fā)的效果。語文本身就比較靈活,不像數(shù)學、物理等公式較為固定。所以,在閱讀時,教師應盡量根據(jù)學生的愛好加以引導,使其每天能夠堅持下去。
3.2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語感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古典詩詞中。古典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注重意境,講究“意在言外”,意境是難以用具體語言描繪出來的。如賈島的名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其中“敲”字用的非常傳神精妙,若用“推”字,意境便不足,其中的韻味只有在多次閱讀中才能體會。納蘭容若在《夢江南》中借用了顧貞觀寫梅的詞句:一片冷香惟有夢,十分清瘦更無詩。很多學生都非常喜歡,憑借良好的語感讀出了作者之間的高貴的品質及深厚的感情。如李白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薄叭松谑啦环Q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等詩句應是一種高呼,而“美人卷珠簾,深坐整娥眉”是一種感傷,“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是一種平淡。
3.3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語文閱讀教學重在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便會事半功倍。教師在教學中,務必要把握好這一點,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如在韓愈《師說》一文,理解文章意思是基礎,更應通過此文了解古人對教師、對教育的感悟。并將之與當今的教育對比,發(fā)現(xiàn)其不同點,包括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等,為閱讀教學更好地開展提供有利條件。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可將其與《沁園春·雪》相比較,只有結合當時的革命狀況,才能讀懂詞中深意?!锻郀柕呛肥鞘澜缟⑽闹械募炎?,作者將對自然、對人生的感悟細膩地描寫出來,對高中生而言,是一種精神享受,值得細細品讀。此外,現(xiàn)代文閱讀理解是考試的難點,教師應重視教學方法,帶著問題閱讀,先通讀文章,然后鎖定范圍再細讀,最后將答案總結概括。
3.4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和能力發(fā)展。新課改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主要起引導作用。有效閱讀教學要求學生全身心的參與,并充分發(fā)揮主動積極性。教師在指導時,除了知識,還應重視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教學,實現(xiàn)知識、技能和實踐相統(tǒng)一。學生的能力發(fā)展十分重要,閱讀帶有很強的綜合性,不僅是為了應付考試,增長知識,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格,提高其綜合素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白x死書、死讀書”的情況是必須禁止的,通過閱讀,學生還應積極將其用于實踐,以提高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 翟紅花. 改進閱讀教學 培養(yǎng)學生能力[J]. 太原科技. 2015(01)
[2] 樂紅霞. 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J]. 電大教學. 2013(04)
[3] 侯玉丹,于長泓.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靜與動[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