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水
【摘要】物理實驗及其教學是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實驗教學與理論講授相配合,有利于學生對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正確建立,深刻理解和鞏固掌握;實驗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是發(fā)展學生智能的重要途徑;實驗教學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觀點,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作風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強化;高中物理;實驗教學;路徑
一、重視實驗基本功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實驗基本操作能力
物理實驗基本功是指實驗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實驗基本功的訓練主要是在高一階段,教師要充分重視課本的每一個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中學物理教學大綱要求的分組實驗一定要做。一方面,教師要注重演示實驗的規(guī)范性。物理演示實驗本身就是技能的展示,具有很強的示范性,教師演示時的一舉一動會成為學生獨立操作時的依據(jù)。教師做課堂演示實驗前應先多次演練,力求操作演示規(guī)范、熟練、完整,確保課堂上效果明顯,一次成功,使學生信服。對較復雜的實驗,還可利用多媒體的仿真實驗作為輔助,逐步展示真實實驗的動態(tài)過程。另一方面,在做分組實驗之前,教師要求學生必須對本次實驗原理、所用實驗器材、實驗步驟能清楚了解(當然學生能夠自己設計出來的更好),要求每個學生都動手參與到實驗操作中,并如實記錄實驗的原始數(shù)據(jù),等等。這些分組實驗對于訓練學生的實驗基本功、規(guī)范學生的基本實驗操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通過“研究勻變速直線運動”這個分組實驗,訓練了打點計時器的使用方法,知道了兩種打點計時器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結構,學會了通過打出的紙帶判斷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以及如何求解速度、加速度,會用有效數(shù)字表達直接測量的結果。學生拿自己辛苦勞動之后得到幾條紙帶來分析小車的運動,能更形象具體的理解物理規(guī)律,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信心和興趣。條件允許的學??梢栽谡n外開放實驗室,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來動手做實驗。比如,學生想做實驗了,就向老師提交實驗申請書──包括實驗的名稱、目的、原理、器材和預約的實驗時間,然后教師從實驗的可行性、實驗室儀器的準備情況等方面考慮學生的申請,給學生安排具體的實驗時間和地點。而學生則可通過查閱參考書、約請同學或約請教師來指導等途徑認真做好每一個實驗,切實提高實驗能力。
二、設置實驗新情景,提高學生的設計和完成實驗的能力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物理實驗,力學和電學既是考查的重點也是難點。主要特征是:電學為主,力學為輔,兼顧其他;既重基礎,尤重遷移。比如測電阻的實驗幾乎年年考,題目年年翻新,角度常常變化。雖然實驗的情景很新穎,但實驗試題中涉及的基本知識和實驗技能的要求仍然立足于課本實驗。
比如2010年廣東理綜試卷中,第34題第(2)小題,圍繞“利用電壓表和電阻箱測定干電池的電動勢和內阻”展開,這是高考考綱中明確要求的實驗,不過提供的實驗儀器與教材上有所不同。題目中巧妙地引入了“電阻箱的讀數(shù)”、“電壓表和電阻箱測電阻”、“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補充實驗步驟”、“連接實物電路圖”、“分析實驗誤差”等實驗技能和相關知識的考查,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三維課程培養(yǎng)目標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要求,對理綜模式下的物理實驗的教學和備考很有啟發(fā)作用。
因此在復習時要注重教材上的實驗。教師可以從教材中選取一些典型的實驗,在同一個實驗中設置新情景,引導學生將已經(jīng)學過的物理知識和實驗方法遷移到新情景中,根據(jù)實驗目的和提供的儀器設備,開動腦筋設計方案進行實驗。既通過多種方案的設計、論證等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又通過實驗操作驗證設計得合理性,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三、注重實驗教學的啟發(fā)性和趣味性
實驗教學啟發(fā)性,要求實驗能引發(fā)學生的探求欲望和積極思維。例如:在“機械能守恒定律”教學時,設計“鐵球碰鼻”的實驗,將大鐵球用繩子懸掛在教室天花板上,將鐵球拉離平衡位置,讓鐵球剛好碰到鼻子,然后釋放鐵球,鐵球擺過去,又擺回向學生“打”來時,學生一齊驚喊起來,被“打”的學生被固定住了,無處可逃,嚇得叫起來,但鐵球卻在“千鈞一發(fā)”之際“蕩”回去了,學生順利“脫險”。這一實驗把自然界的秘密(機械能守恒定律)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也啟發(fā)著學生去思考和探索客觀世界。
再如講“摩擦力”一節(jié)時,取一根兩端等大的圓木棒(實驗前備好),叫一位“大力士”男同學和一位女同學到講臺上各握棒的一端,然后相互爭奪,結果男同學取勝。然后,教師用事先準備好的油擦一下棒的一端,把擦油的一端給男同學,再叫他們各握一端爭奪,結果女同學獲勝。頓時同學們哄堂大笑。這樣,學生不知不覺地將思維和興趣都集中到“摩擦”上來。啟發(fā)性與趣味性是緊密相連的,有趣味性,也就有啟發(fā)性,二者有機結合,就能吸引學生,這要求我們設計實驗要內容典型、立意明確、儀器簡便、操作簡單、現(xiàn)象鮮明。只有這樣,才能在啟發(fā)性和趣味性兩方面取得好的效果。
四、讓實驗室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要陣地,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動手機會。
放手讓學生去做,并不是完全讓學生自行做。有位教育家曾經(jīng)說過,學習是學生學會的,而不是教師教會的。好的教師就像是足球比賽中的裁判,裁判的作用是使比賽能順利進行下去。比如犯規(guī)了,就得響哨,如果裁判成為一場比賽的明星,或者成為場上的焦點人物,我們可以斷定,那場比賽的裁判肯定有問題了。同樣,教師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應當始終是一個幫助者。在學生學習進行不下去的時候,或是思維進入死胡同的時候,或是出現(xiàn)技能性問題的時候,教師應及時給學生以指導,把他們引領到正確的軌道上來。應該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由于人的個性差異,一些學生動手能力不強,在實驗中往往處于旁觀者的地位,有時想做實驗,又怕周圍的同學譏笑。因此讓學生常到實驗室,可以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使動手能力較差的同學得到鍛煉,增強其實驗能力。實行的辦法可以采取教師指導的形式,或根據(jù)興趣愛好組織專題研究和探討,落實新課程中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從而增進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參考文獻】
[1]任后將.高中物理實驗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學周刊,2014(03)
[2]楊一偉.高中物理實驗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