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晗
小學(xué)五年級時第一次讀《紅樓夢》,并不怎樣喜歡,有個原因是書中的人動輒“油膩膩的誰吃這個”,對食物太過冷淡。好好的茄子經(jīng)繁復(fù)的工序處理過后,感覺像是炫技,也并不怎樣勾起食欲。劉姥姥沒夾住滿地亂跑的鴿子蛋,雖然貴卻不見得好吃。寶玉挨打后點的“小蓮蓬小荷葉湯”,不過是面疙瘩做得精致的疙瘩湯。那時我像劉姥姥身邊的板兒一樣,只對“果子”二字最能領(lǐng)會,聽見了就兩眼放光。直到現(xiàn)在,看見“點心匣子”這幾個字,都覺得身心舒泰十分治愈。
寶釵、黛玉們似乎沒有心儀的食物,寶釵說愛吃甜膩軟爛之物,也不過是討賈母喜歡,揣測了老人家愛吃的。有人說續(xù)寫《紅樓夢》后四十回的人很粗鄙,多半沒體驗過富貴,居然寫林黛玉吃“五香大頭菜”,不符合瀟湘妃子高冷的人設(shè)啊。
我倒覺得給病人吃點來自家鄉(xiāng)的清粥小菜再正常不過。江蘇的五香大頭菜傳聞明朝的正德皇帝為之驚艷,《大明王朝1566》中嚴嵩喜歡吃六必居的醬菜——有些人或許還會說,“錦心繡口”的林妹妹跟“臭男人”口味不同,不過,若把大頭菜的名字換成“芥菜”,觀感會不會好一些?
晴雯愛吃茼蒿炒面筋、豆腐皮包子,看似與這位漂亮丫鬟相宜——我莫名覺得按晴雯的口味,應(yīng)該會喜歡吃涼皮(里面也有蔬菜和面筋),潑上辣子也符合她的炮筒子性格。若如此描寫,卻又失了風(fēng)雅。
湘云倒是喜歡吃鹿肉,但鹿肉不是尋常物,和洪七公心心念念的“鴛鴦五珍膾”一樣,普通人想象起來沒有著力點,依然覺得華麗而隔膜。
最親切的當(dāng)屬《金瓶梅》中的燒豬頭和豬蹄。宋惠蓮用一根柴火即可燉爛,效果如同現(xiàn)代的高壓鍋,裝在大冰盤里,潘金蓮、李瓶兒、孟玉樓等美女圍坐分享,燉肉的宋惠蓮也分得一塊,站在旁邊啃起來。這一刻歲月靜好,現(xiàn)場有美食而沒有男人,彼此的猜忌、戒心、爭斗都暫時放下——也許是這部小說里最寧靜的一刻。似乎只有《金瓶梅》中的美人肯現(xiàn)出大快朵頤的一面,別的小說里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都是武松或者喬峰那般壯漢。
故事里的才子佳人要吟詩作對、專注風(fēng)花雪月,無心理會吃食,哪有像《九品芝麻官》里的包龍星到飄香院里不看姑娘們一眼,只顧吃東西的呢。佳人做的食物必定是風(fēng)雅的,比如董小宛就釀飴為露,制作“董糖”給冒辟疆吃。嘗董小宛做的菜,需要有詩?!熬栈ù圜X”是“翠菊依依醉寥廓”,而“雞火魚糊”則被稱為“春水一江鬧秦淮”?!哆€珠格格》里的夏紫薇第一次伴乾隆出行,也把菜名報作“陰陰夏木囀黃鸝”“鳳凰臺上鳳凰游”,讓龍心大悅。
如今在某些直男眼中,女神仍要高冷似撫琴吹笛跳舞的古代仕女,不能和俗人一樣。李敖發(fā)現(xiàn)“仙女”胡茵夢赤腳踩的腳底板是灰色的,立即覺得無法忍受。日劇《四重奏》里卷真紀的老公最喜歡舞臺上拉小提琴的她,對洗手做羹湯的妻子卻很厭煩。估計他們只活在想象中,吃情調(diào)就好,不適合和凡人結(jié)婚。
曾經(jīng)湯唯不小心說愛吃紅燒肉,都要被糾正成香菇菜心,怕辜負了粉絲對女神人設(shè)的想象。幾年過去,世道卻變了,女明星們拼命展示自己是個“吃貨”,以便下凡“接地氣”??扇罕娨膊⒉辉趺促I賬:你們明星不都是買個肉包子,看一眼就當(dāng)作吃了嗎?那么能吃還瘦骨伶仃,簡直和說保養(yǎng)秘訣是“心態(tài)好”一樣敷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