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曉燕
只要留心、用心、細心,生活中就會有許多新發(fā)現(xiàn)。在描寫新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進行了相應的寫法指導,從而讓他們寫出完整、具體的發(fā)現(xiàn)過程。筆者以實踐活動“找‘壞蛋”為例,引領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探究,通過實踐促進寫作提升,教學效果較好。
一、 揣測——多元思考,發(fā)現(xiàn)尋找的樂趣
新課伊始,教師告訴學生,今天教室里有“壞蛋”進入,學生即刻變得警覺,四處張望。誰是“壞蛋”?“壞蛋”在哪里?這時,教師出示帶來的兩個實物——雞蛋,并宣布:在這兩枚雞蛋中,有一個因為時間長了,已經變質成了壞蛋。學生聽聞,恍然大悟,輕吐一口氣,會心一笑。
師:大家能用什么辦法找出這枚壞蛋呢?老師有前提條件的:不能把蛋殼磕破!同學們先組內討論,比一比,哪一小組的方法最多、最巧妙!
(經過小組討論,學生很快羅列出以下方法:一看,可以對著陽光,看殼內是否有異樣;二聽,在耳邊搖動,聽是否有流動的聲音;三聞,壞雞蛋是否有異味兒……)
師:大家想了很多點子,老師還想推薦一些更好玩的方法——(學生聞言立刻凝神關注)
師生又探討出一些操作方法,如:雙手輕輕扭動兩個雞蛋,讓它們同時在桌面旋轉,看旋轉的方向與速度有什么不同;或將雞蛋置于地面,同時輕輕向前推動,看雞蛋滾動的速度……
找出兩個雞蛋中的壞雞蛋,這樣的問題來源于生活,但要在不把蛋殼磕破的情況下辨別,這樣的挑戰(zhàn)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興趣。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運用多感官辨別,看、聞、聽……多元思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他們興致盎然,課堂伊始的活力為整堂課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 描述——多方感知,發(fā)現(xiàn)寫作的密碼
將生活引進課堂,目標指向是表達。四年級學生能初步將事情發(fā)展的過程描寫完整,但要將短暫發(fā)生的過程表達細致,在描寫時抓住細節(jié),提升感官的多元敏感度,使讀者充分感受當時情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在這一難點的突破中,教師以“趣”為導,以“探”為本,引領學生自我尋找、發(fā)現(xiàn)寫作的密碼。
【片段一】
學生小秦到講臺前,用聽的方法,指出1號蛋是壞蛋。
師:在腦海里回想一下他剛才是怎么做的,我們通過描述來一步步還原。
生:他把雞蛋放在耳邊搖了搖——
師:雞蛋是怎么到他耳邊的,自己飛過去的?(生笑)
生:他先把雞蛋拿起來。
師:小秦,你是怎么把雞蛋拿起來的?
秦:輕輕拿。
師:為什么要輕輕呢?
秦:怕把雞蛋磕壞了。
生:小秦輕輕地把1號蛋拿了起來,放在耳邊搖了搖,好像沒有聽出什么,就放了下來。
師:你怎么知道他沒有聽出來?
生:因為他疑惑不解的樣子。
師:從哪兒看出?
生:他緊皺著眉頭,眼睛里充滿了疑惑,無奈地放下了雞蛋。
師:對,這樣說就傳神了。
生:他又拿起2號蛋,想了想,把兩個蛋同時拿起來搖了搖,終于,他判定2號蛋是壞蛋。
師:“終于”——你看到那個時候,他是什么表情了嗎?
(生支吾著說不出)
師:(提示)其實這個時候,他的眼睛、眉毛都在說話呢!
生:他緊鎖的眉頭終于解放開來,眼睛突然一亮,向我們鄭重宣布:2號蛋就是壞蛋!
師:眉頭解放?
生:舒展!
師:對,用詞要注意準確!小秦,你憑什么判定2號蛋是壞蛋的?
秦:我聽到了里面有“呼嚕?!绷鲃拥穆曇?。
師:同學們,通過回想,我們準確、生動地重現(xiàn)了當時的情景,在描述的時候知道了拿是——(輕輕地),這是——(動作描寫);無奈時是——(緊皺眉頭的),這是——(神情描寫);壞蛋搖起來是——(呼嚕嚕的),這是——(聲音描寫)。
(師相機板書:動作、神情、聲音)
【片段二】
小丁用的是讓雞蛋賽跑的方法,這一次描述,學生使用動詞準確、生動,也注意到了對人物的神情進行適當描寫。
師:其實,小丁作為實際操作者,肯定比我們的感受更深刻。小丁,你愿意為大家講述一下嗎?
小?。何覍蓚€雞蛋輕輕放在地面,讓它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隨著老師一聲令下:“預備——走!”我將它們推了出去。只見1號蛋迫不及待,翻著滾著,像一支箭一樣沖了出去。咦,2號蛋怎么像喝醉了酒似的,踉踉蹌蹌,居然拐到一邊去了!難道它想放棄這場比賽?“這個家伙!”我心里想著,忍不住大聲喊了起來:“2號蛋是壞蛋!”
師:她的描述與我們觀看者有什么不同?
生:她寫出了自己的心理,還在描寫時進行了想象,比喻很生動。
兩次操作,兩次描述,各有側重,又呈遞進。利用角度、身份不同,第一次重在觀察者對當事人的描寫,學生作為觀察者,注意到了操作者的動作、神情、語言等方面;第二次突出體現(xiàn)操作者本人的感受,因為是在說自己,所以內心的想法更加真實、貼切。整個活動,通過鏡頭回想、教師引導、互為補充,學生的觀察更加細致,語言表達也更加準確、精煉。
三、 操作——實踐引領,發(fā)現(xiàn)體驗的力量
有了方法的引導,還要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操作的機會,親身體驗,印象方能深刻,描寫才更加真實流暢。教師為每組學生都準備了兩個雞蛋,要求他們先操作,再練筆。
要求如下:
1. 找:組內兩兩輪流,兩人找,其他人觀察,再互換。
2. 寫:選擇組內的一個人(也可以是自己),寫一寫他(我)是如何找壞蛋的。(小錦囊:適當描寫語言、動作、心理、神情、聲音……)
學生根據(jù)要求,很快為自己的小組找到最佳地盤。他們專心致志地對比、辨別著,或對著陽光瞇起眼睛,仔細觀察,或放在耳邊搖動,用心聆聽,或充當起了雞蛋比賽(旋轉、滾動)的裁判員。他們還非常認真地把自己的測驗結果與同伴分享,在比較中讓自己的辨別更精準。接下來的寫作,教室里異常安靜,同學們奮筆疾書,把所見所想通過筆端傾訴,還不時湊到雞蛋旁再聞一聞,舉起雞蛋再瞧一瞧,寫出來的《找“壞蛋”》自是生動、具體,別有一番精彩。
當教室變成了學生需要的平臺,他們就能最大限度地釋放能量。教師之前的點撥引領,變成了此時寫作的秘訣,他們非常自然地關注著同伴的細微動作與變化,不肯放過雞蛋的種種狀況。放手去做,用心去寫,真實的體驗讓習作不再是難題,在學生的眼中,這是一次充滿挑戰(zhàn)的嘗試,一次有趣的訴說與分享。
四、 驗證——實驗助力,發(fā)現(xiàn)科學的奧秘
作為一堂習作課,進行到這里似乎已近落幕。但是,問題的提出需要科學、合理的解決,教師接著以科學實驗的方法對問題進行了論證求解。將這兩個雞蛋同時放入盛滿清水的容器,它們一沉一浮,將雞蛋當場磕破,事實驗證:沉為好蛋,浮為壞蛋。學生對此自然產生了疑問:為什么壞雞蛋會浮上水面?此時,出示對這一問題的科學解答:
新鮮雞蛋里面的空氣少,分量重一些;雞蛋放久了,里面的一些水分會從蛋殼上的小孔里跑出來,外面的細菌則會跑進去。這時候,蛋白開始腐敗,產生很多氣體,這些氣體不斷蒸發(fā)出去。水和氣體都爭著鉆出蛋殼,雞蛋的重量自然就輕多了。所以,把壞雞蛋放在水里,它就會浮起來。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想出了一些辨別壞雞蛋的方法,現(xiàn)在你想說些什么?
生:以后,我會用這些辦法來找出壞雞蛋,再也不用聞它的臭味了。
生:遇到問題,我要開動腦筋,多想出幾個辦法來。
生:小小的雞蛋里居然藏著科學秘密,太有趣了!
師:其實生活里藏著很多奧秘,等著我們去發(fā)現(xiàn)。最近,你們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呢?
生:春天到了,鐵樹長出了新芽,我摸了摸,發(fā)現(xiàn)它居然是柔軟的。
生:我家門前的小樹年齡沒我大,可是卻比我高多了!
師:同學們,當我們擁有了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多角度去思考時,就一定能獲得生活的智慧、語言的成長。
用實驗來驗證推斷,科學而合理,也再一次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是什么?為什么?這一部分的設計,重在對學生科學意識的培養(yǎng):推測需要用科學的實驗來印證,結論要置于多元的思考比較,萬物等待著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眸。這樣的課堂,將語言訓練與人文培養(yǎng)有機融合,共同發(fā)展。
(作者單位:如皋市教師發(fā)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