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陳明
【編者按】2016年9月27日,南京鳳凰母語教育科學研究所以南京漢口路小學為現(xiàn)場,舉辦了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以‘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為核心的小學語文課程深度開發(fā)研究”成果展示研討活動,董艷老師代表子課題組上了這節(jié)研討課——
一、 拉近距離,導入新課
師:老師初次來到六朝古都南京,送給大家一首小詩——“春游牛首煙嵐,夏賞鐘阜晴云,秋登棲霞勝境,冬觀石城霽雪?!边@首詩描繪了你們的家鄉(xiāng)——南京一年四季的美景,現(xiàn)在正值金秋時節(jié),我有幸來到這紫金山腳下的歷史文化名城南京,更有幸的是在這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我們一起走進五彩繽紛、瓜果飄香的秋天。(板書:走進秋天)
【評析】授課老師從山東來到南京,初次接觸這里的學生。根據(jù)本節(jié)課以秋天為活動主題的教學,教師靈活選擇了以描寫南京的詩歌導入新課,拉近了老師和學生的距離,同時也拉近了課堂與生活的距離,富有濃厚的文化氣息。
二、 接近話題,打開思路
師:說起秋天,在你們眼里,它和其他季節(jié)相比,發(fā)生了哪些變化?
生:樹上的葉子枯黃了。
生:秋天的楓葉紅了。
生:莊稼都成熟了。
生: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jié)。
生:秋天很多花都開了。
師:哪些花都開了?
生:秋天來了,桂花開了,菊花也開了。
師:秋天的變化可真大,你們真是生活的有心人,都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同學們記住,留心觀察、善于思考是學習語文的一種好方法。(板書:善觀察)
【評析】教師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交流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引導學生有話可說,有言語想表達,拉近活動主題,打開表達思路。
師:剛才聊了這么多我們身邊的秋天,那你們平時積累了哪些贊美秋天的成語呢?
生:風輕云淡。
生:金風送爽。
生:秋風蕭蕭。
生:秋高氣爽、千秋萬代、春花秋月、秋收冬藏、一日知秋。
師:一口氣說了這么多詞語,真了不起!可是,請你仔細想想這么多詞語里,有一個詞語雖然也帶著“秋”這個字,但它不是來描寫秋天的,是哪一個?還有嗎?
生:千秋萬代。
師:一日知秋。這個詞語不太準確,再想想,應該是——
生:一葉知秋。
師:對!從一片落葉開始,我們就知道秋天來了。
師:請看大屏幕,我把這么多贊美秋天的詞語請到了這里。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詞,請教同桌或者老師。(學生練習認讀,并以開火車形式檢查認讀詞語情況)
師:同學們,每一個詞語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如果我們一邊讀,一邊想象畫面,就能把秋天的美麗讀出來。誰來試著讀一讀?
【評析】由同學們熟悉的秋天相關的話題入手,復習積累描寫秋天的四字詞語,初步體現(xiàn)歸類學詞,并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的大概意思,想象秋天的畫面,豐富言語表達的內容。
三、 看圖說話,練習寫話
師:剛才,同學們有聲有色地讀詞語,我們聽出了秋天的美好。其實啊,秋天不僅蘊含在這些詞語里,她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F(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大自然欣賞秋天吧。(配樂欣賞秋天的美景圖)
師:我們徜徉在這如詩如畫的秋色里,你最喜歡哪幅圖畫?用一句話說一說。
生:我看到了成熟的累累果實。
生:我看到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往南飛。
師:哪個季節(jié)大雁往南飛?
生:秋天。
師:加上季節(jié),把句子說完整。
生:秋天來了,天空中有一群大雁排著整齊的隊伍往南飛。
生:秋天來了,銀杏葉變得金黃金黃的。
生:秋天到了,公園的楓葉都紅了。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現(xiàn)在就把你們想對秋天說的話寫在寫話本上。
【評析】教師引導學生由熟知的生活,到相關秋天的圖片,練習說話,連詞成句,進行句子練習,嘗試寫話,并告訴學生想怎么說就怎么寫,降低了寫話要求。先說后寫是習作教學的一個基本方法。葉圣陶先生說:“話怎么說,文章就怎么寫?!边@樣的言語練習,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興趣,讓學生感覺說話不難,寫話不難,做好了寫話習作的起步工作,增強了學生習作的自信心。
師:寫完了沒有?誰來讀一讀寫好的句子?
生:秋天到了,公園里的楓葉變紅了。
師:寫秋天的楓葉,你想到哪個成語?
生:楓葉似火。
師:能把這個成語放在句子里就更好了,試著再來讀一讀。
生:秋天到了,公園里的楓葉似火,把人們的心都燃燒起來了。
師:真好!用上成語,句子變得生動形象。請大家也試著把平時積累的成語,用在自己的寫話里,修改補充一下剛才的句子。(修改后交流)
生:秋天到了,農田里五谷豐登,農民伯伯可高興了。
生:秋天到了,我和媽媽來到果園,那里瓜果飄香。
生:秋天到了,大雁南飛,飛到它們的第二故鄉(xiāng)。
生:金秋時節(jié),沉甸甸的果子掛滿枝頭,果園里一派碩果累累的景象。
生:走在秋天的路上,秋風習習,桂花飄香,秋天真美??!
師:好!平時要多積累成語,并能正確恰當?shù)厥褂?,相信你的文章一定會妙筆生花。(板書:多積累)
【評析】對于剛剛步入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他們的語言文字積累還不夠豐富,如何把一句話寫得生動具體,還缺乏能力和技巧。在這節(jié)課上,老師指導學生在說話、寫話中用上學過的詞語,引導學生把想說的內容整理、潤色,就可以形成書面語言,進行句子練習,逐漸培養(yǎng)學生下筆成文的能力,初步體會“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同時,提醒學生習作來源于生活,要留心觀察,善于積累,初步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做到說話有內容,有條理,切實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四、 連句成段,片段練習
師:要想把秋天的圖畫描繪得更全面細致,我們可讀讀學過的幾段話,看看作者是怎么描寫秋天的?(出示學過的有關秋天的片段)
(1) 藍藍的天空一望無邊,幾朵白云有時像一群白兔,有時像幾只綿羊?!x自二上《秋游》
(2) 天空一碧如洗,只有在傍晚,西邊的天上才會有幾縷流云。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x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3) 原野熱鬧非凡。成片的大豆搖動著豆莢,發(fā)出了嘩啦啦的笑聲;挺拔的高粱揚起黑紅黑紅的臉龐,像是在樂呵呵地演唱。山坡上,大路邊,村子口,榛樹葉子全都紅了,紅得像一團團火,把人們的心也給燃燒起來了?!x自三上《北大荒的秋天》
師:作者是怎樣描寫秋天的?誰來談談感受?
生:第三段話把大豆當成人來寫,發(fā)出了“嘩啦啦”的笑聲,這是擬人的方法。
生:第二段話描寫了流云的顏色,還用上了比喻。
師:描寫顏色還可以用哪些詞語?
生: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火紅火紅,金黃金黃……
生:第一段話把天上的云比喻成了動物。
師:像第一段話,把天上的云的形狀想象成了各種各樣的動物,像這么多并列的事物放在一起,我們可以用上——
生: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生:有的……有的……還有的……
生:有時……有時……有時……
師:從學過的課文中,我們學到了很多表達方法。要想把事物描寫得更加形象具體,我們還要學會合理的想象。(板書:會想象)學習借鑒以上這么多有趣的方法,試著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寫幾句話,繼續(xù)描寫你眼中的秋天。(生寫作,師巡視)
【評析】《語文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習作提出要求:“觀察周圍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寫清楚?!闭n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聯(lián)系見聞與想象,讓學生有話可寫,連句成段。教師始終把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放在首位,引導學生逐步養(yǎng)成觀察與積累的好習慣,架設了說與寫的橋梁,讓學生學習表達,并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五、 交流展示,課堂總結
師:請幾位同學讀一讀自己的習作。
生:在我的眼中,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jié)。田野里,到處都是黃燦燦的,像鋪了一地的金子。棉花朵朵白,大豆粒粒飽,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在我的眼中,秋天又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jié)。果園里,果實累累,柿子樹上的柿子像一盞盞紅燈籠;蘋果紅彤彤的,像小朋友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那一串串葡萄擁擠在一起正在說悄悄話呢。那么多的水果,真讓人饞涎欲滴。
生:公園里,楓葉如火,那些正在飄落的楓葉,就像一只只紅蝴蝶翩翩起舞。那些落在地上的楓葉,又像是給大地鋪上了一張火紅的地毯,看著這些美麗的楓葉,我不禁想起了古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p>
師:你可真了不起,不僅想象了公園的火紅的楓葉像蝴蝶,像地毯,還用上了古詩句,增添了文采,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在今后的習作中,我們可嘗試運用古詩詞或者名言警句。(板書:學引用)
【評析】教師通過指導對秋天的景色的描寫,訓練步步深入,重視學生的獨特體驗和獨立思考。
最后,這個學生的習作使用了學過的古詩詞,老師順勢而導,指導學生在今后的習作中,嘗試運用學過的古詩句或者名言警句。引導學生對已有知識的運用,鼓勵用上古詩來表達自己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和真實體驗,學以致用,關注語言實踐。
師: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迎著秋風,沐著秋陽,賞著秋色,吃著秋果,感受了秋天的美好。我們知道了在平時生活中要善觀察、多積累、會想象、學引用,相信今后大家筆下的景物一定會栩栩如生。趁著十一小長假,同學們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去郊游,拍下最美的秋景,并給它配上一段優(yōu)美的文字。
【總評】小學三年級屬于習作的起始階段,要讓他們的習作言之有序、文通字順,抓句子和片段訓練是關鍵。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有知識和經(jīng)驗,背誦積累好詞佳句,并把積累的語言學以致用,自覺養(yǎng)成積累運用的好習慣。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引導學生把平時積累的詞語、句子、段落,及其基本的表達方式,遷移運用到自己的言語表達中去,學習語言例子,進行言語的構建重組,提升學生的讀寫結合能力,體現(xiàn)初步學習言語表達的基本方法??傊?,教師以生為本,引導學生感悟句子表達的特點,讓學生從閱讀中悟表達,從仿寫中學運用,初步掌握構段的基本方法,逐步培養(yǎng)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表達習慣。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以“語文素養(yǎng)—養(yǎng)成”為核心的小學語文課程深度開發(fā)研究》(課題批準號FHB120480)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實驗小學、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qū)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