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香育美善 游戲潤童心
——揚州市翰林英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建設的知與行
魯迅先生說:“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闭n程游戲化建設項目有明確的目標,但尚無確切的路徑,我們共同學習,共同研究,共同探索,找到適合自己的,前往目標的道路。自“江蘇省課程游戲化”貫徹實施以來,揚州市翰林英杰幼兒園從幼兒的視角出發(fā),追隨幼兒的興趣點,彰顯幼兒的主張,努力營造“以游戲精神”為理念先導,適合幼兒成長需要的教育環(huán)境,嚴格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切實加強“以知踐行”的課程游戲化實施方式,提升保教質量和教師隊伍專業(yè)化水平。
幼兒園通過“以點帶面,小步遞進”的方式,建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研究領導小組,以園長領銜為先導,輻射市、區(qū)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培訓的前沿理念,以市骨干教師、園級學科帶頭人、全園教師為抓手,呈網絡狀在園內向縱深發(fā)展,建立課程游戲化群,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鼓勵教師人人參與“課程游戲化”精神的根本落實,注重理念的轉變、行為的改變,進而推進質量的提升。
(一)改造原有課程,推進課程游戲化方案
隨著“課程游戲化”的不斷深入,園所以課程游戲化培植項目方案《品香育美善,文化潤童心》為抓手,攜手項目園做好園所課程游戲化的互通。幼兒園以《指南》精神為引領,六個支架小組為陣地進行課程游戲化經驗交流研討:圍繞課程游戲化討論相關主題環(huán)境、區(qū)域游戲的創(chuàng)設、資源收集、家長工作等,做好幼兒發(fā)展水平分析及課程計劃審議工作。
“一日生活皆課程”是園所長期以來堅持的課程文化,將品格教育滲透在一日的生活之中,在平常的游戲觀察中,鼓勵教師從兒童的視角出發(fā),以即興談話、共同研討發(fā)現(xiàn)兒童的興趣點和能力,分享觀察心得,提升觀察能力。通過發(fā)放《指南》口袋書,開展《指南》知識競賽,掀起頭腦風暴;加強教師“自主學習”進行經驗的回顧與反思;多層研討發(fā)揮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間的交流,提高行動指要。結合課程游戲化精髓,從幼兒興趣出發(fā),打破精細、零散的時間界限,合理調整作息將時間化零為整,促進幼兒的自我管理。優(yōu)化幼兒的自主進餐模式,運用進餐規(guī)則、進餐圖示,圖文并茂地給予幼兒自我提升與自我服務的意識,游戲化的教育觀念已經滲透到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之中。
(二)重塑人文氛圍,創(chuàng)建課程游戲化環(huán)境
在推進課程游戲化進程中,我園以“用愛打造生活好品格”結合“幼兒生活價值教育”,在環(huán)境的打造上給予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權利。我們和孩子共同收集品格繪本故事,發(fā)揮環(huán)境隱性教育的作用,通過軟木板,將幼兒在繪本閱讀過程中的教學內容、照片資料、家長問卷、幼兒作品、延伸活動等加以表現(xiàn),在繪本閱讀體驗區(qū),我們和孩子共同建立閱讀規(guī)則、閱讀公約、親子閱讀的方式方法。在“發(fā)展教育”體驗功能區(qū),幼兒通過模擬、扮演成人的職業(yè)角色來體驗社會交往實踐,也更加符合課程游戲化的精神。
(三)整體布局聯(lián)動,構建游戲化活動區(qū)域
1.優(yōu)化“室內環(huán)境”場
幼兒園將桌椅移進區(qū)域,將所有空間進行開放。在區(qū)域調整過程中,每個年級根據年齡段的不同打造樣板班級,先小范圍嘗試跟進,游戲化小組根據班級提供的教室樣板圖,遵循“幼兒本位、動靜結合,區(qū)域聯(lián)動、追隨幼兒”等原則進行修改和增設,“以個別帶集體,以示范帶普及”,各班及時調整穩(wěn)步邁進。同時在區(qū)域中提供多樣化的原材料以及半成品,讓幼兒自主選擇材料活動,材料的開放性越大,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越大。
2.拓展戶外“生活場”
在戶外的活動場我們充分利用園內每個空間,有效利用課桌椅的擺放及變化,形成低結構游戲區(qū),滿足孩子走、跑、跳、攀爬等身體發(fā)展的需要。幼兒園還發(fā)動家長資源,收集了多種低結構的材料,供幼兒進行建構、探索與角色扮演等自主游戲。豐富玩沙區(qū)、玩水區(qū)、種植區(qū),供幼兒體驗自主探究帶來的樂趣。
(四)拓展兼收并蓄,建設課程游戲化資源
通過走訪調查、發(fā)放資源表、收集廢舊材料等形式,形成了幼兒園環(huán)境資源圖,成立了幼兒園資源庫,引領教師從關注教材轉向關注幼兒的經驗。師生共同將園所各項體育器械、體驗館的各類材料進行整合,并分區(qū)做好標記,收集家長資源登記表,開設多渠道的網絡資源和線上學習平臺,搭建起與同伴、家長密切溝通的橋梁。為了吸納廣泛的社會資源,率先成立了年輕教師公益志愿者團隊,利用節(jié)假日,以公益教育人的身份,樹立文明教師的社會公眾形象;為我園游戲化課程增添專業(yè)力量。
根據教師研究方向和特長,幼兒園成立課程游戲化“教師工作坊”,坊主們通過介紹工作坊特色、研究目標等形式積極邀請老師們加入其中,青藍結對成立了六個游戲化工作坊,各小組通過采用主題沙龍、答疑辯論、現(xiàn)場跟蹤與直擊診斷等方式,解決在課程游戲化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到人盡其才,各盡其力。
課程游戲化焦點在幼兒,但關鍵在教師,幼兒行為總能折射教師的思想和作為。在課程游戲化的行進道路上,我們在嘗試中探索,在改革中行進,每一位教師都努力夯實基本功,建立課程觀,關注幼兒的學習方式,在工作中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和總結,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空間,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給孩子一個嬉戲的舞臺,讓他們展示兒時的風采;給孩子一個求知的啟迪,讓他們全心全意探究自然界的奧秘。課程游戲化,只為更貼近幼兒的心靈!
(圖文由江蘇省揚州市翰林英杰幼兒園汪靜、錢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