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摘要:騎著高頭大馬、頭戴帽盔、身披戰(zhàn)甲、手持矛槍和盾牌、威風凜凜的騎士形象,在影視劇作品中屢屢出現(xiàn)。而長身玉立、布衣綸巾、舞風揮劍、逍遙不羈的俠客身影,也始終鐫刻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遙遠的冷兵器時代,人們解決矛盾和紛爭的方式往往訴諸武力。在“用拳頭說話”的年代,漸漸衍生出一類人,他們追求真善美、以仁為本。在西方世界,人們稱之為“騎士”,而在古老的中國,他們則被譽為“俠士”。對比這兩類相似卻又各異的人群,除了加深對中國及歐洲的文化、社會、歷史的認識以外,也為人類跨文化共性提供了佐證。無論騎士也好,俠士也罷,他們代表的不僅是一段歷史,更是一種精神和文化。而這種精神和文化傳承至今,雖已不見當初的外部表現(xiàn)形式,但依然存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點滴中,成為“隱形”的規(guī)范和操守。
關鍵詞:騎士;俠義
文學作品中騎士和俠士的起源
“騎士小說”,在歐洲也有“宮廷小說”之稱,起源于12世紀,以法國騎士文學為先驅(qū),重要的描述對象是亞瑟王(King Arthur)和他的圓桌騎士。亞瑟王是否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或者他僅僅是文學作品中虛構的一個形象,現(xiàn)在并無定論。但他和他的騎士們卻是中世紀文學作品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亞瑟稱王是因為他強大的力量,在眾騎士中,僅有他能拔出石中劍。可以說,亞瑟王是最出眾的騎士,也是由他形成了最早的騎士行為標準,騎士精神由此而生。在亞瑟王和皇后桂妮維亞(Guinevere)結婚時,獲得了一張圓桌,此后他和騎士們便于桌邊議事,故稱“圓桌騎士”?!皥A桌騎士中”最出名的有12位,而在德國文學作品中深受青睞的有第一騎士蘭斯洛特(Lancelot)、多愁善感的特里斯坦(Tristan)、實力非凡的高文(Gawain)、圣光騎士珀西瓦爾(Percivale)、還有哈特曼·馮·奧爾(Hartmann von Aue)作品中的埃里克(Erec)和伊萬(Iwein)。
“俠”的起源眾說紛紜,通常認為,游俠盛行的戰(zhàn)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俠士的雛形,而荊軻,更是那時的俠中之首。最先對“俠”給出明確定義的是韓非子:“聚徒屬,立節(jié)操,以顯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好武揚名,目無法紀”。由此可見,文學上對“俠”的最初評價是頗為反面的。而之后,司馬遷在《游俠列傳》中,雖然也有批評的基調(diào),但行文中也屢見溢美之詞??梢?,“俠”在古代褒貶并不一。
騎士和俠的共性
雖然騎士與俠誕生于不同時期,兩者起源也大相徑庭,但究其根本,無論是九百多年前的歐洲,還是兩千兩百多年的戰(zhàn)國,他們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個“義”字。義即是懲惡揚善、扶弱鋤強、路見不平,拔刀相助。
騎士的“義”體現(xiàn)在他們對善良弱小的保護、對正義的追求、對榮譽的珍視以及對自己過錯的懺悔。在騎士心中,有兩大追求:“榮譽”與“愛情”。只有兼得兩者的騎士才是成功的、受人仰慕的騎士。每個騎士都需要經(jīng)過試煉、手刃惡人才能獲得榮譽。而來自弱者的求助,更是騎士無法拒絕的。騎士不畏犧牲、英勇無敵,但也必須按照規(guī)則辦事、公平無私、遵守承諾。違反以上原則的騎士會被逐出騎士團,剝?nèi)ヲT士稱號。所以,騎士視榮譽高于生命。但失去騎士資格的人,只要能懺悔己過,在他人的見證下,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就能重拾騎士稱號,回到騎士團隊。這文學作品中,幾乎所有的騎士,包括亞瑟王本身,都會犯下過錯。亞瑟王違反騎士準則,和并不是惡人的伯林諾王(Pellinore)開戰(zhàn),他的石中劍因此而斷。伊萬和勞迪娜(Laudine)婚后不忘騎士生活,和其他亞瑟王一起出征,卻忘記了歸期,沒有遵守和勞迪娜的承諾,被勞迪娜拋棄,喪失騎士的身份。后他重拾武器,救了一只獅子,從巨人手中救回民眾,并匿名和高文決斗,贏回名譽后,和勞迪娜重拾舊好。
俠士的“義”同樣也舍己為人、伸張正義、見義勇為,但和騎士相比,俠士并沒有一味追求榮譽,他們甚至為了報恩枉顧人命、劫富濟貧、反社會、反政府。俠士與騎士不同,一般出生貧困,屬于平民階層,這就決定了他們的所為雖然出于善念,但會觸及統(tǒng)治階級的底線,為統(tǒng)治階級不容。這也是作為為統(tǒng)治階級服務的知識分子在上述作品中,對“俠”負面評價的原因。“俠”為民所愛,但在古典文學中往往不得善終。
騎士和俠的兩性關系
上面曾提及,騎士的追求之一是愛情。于是每個騎士必然會一位或幾位紅顏知己。在騎士文學中,多有不倫之戀。例如,亞瑟王的情人摩根(Morgan),是他同父異母的姐姐,而他的王后桂妮維亞和第一騎士蘭斯洛特之間也有婚外情。對于愛情的追求是騎士的品質(zhì),即使有違倫常,卻不影響騎士身份。而騎士追求愛情的唯一方法就是戰(zhàn)斗。
中國歷史上的“俠”和騎士不同,他們本身就可能是女性,例如《水滸傳》中的三位女俠。 而古代的俠士并不追求愛情。也許是因為出生貧賤,并沒有風花雪月的資本,古代俠士孑然一身的比比皆是。直到近現(xiàn)代的武俠小說中,才有描述愛情的篇章。但這不影響“俠”的身份,沒有愛情,依然可以是大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