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博
首先請允許我把感謝的話放在前面,因為情真意切,固不可放在雞肋處潦草。作為學校組織成立“第八畫室”的眾多專業(yè)教師中的一員,我代表各位同仁深深感謝校領導提供出如此不同的教學平臺,在當今套路橫流的藝考大環(huán)境中能做出這樣的改變實屬不易,感謝全程實施策劃人員安排與統(tǒng)籌課程管理的李松老師,也正是出于李老師的信任,我才有機會寫這篇文章。感謝15級的各位同仁對“第八畫室”的無償付出,因為有你們的任勞任怨才促成了“第八畫室”的課程順利進行。感謝“第八畫室”的各位同學,因為你們的優(yōu)秀激發(fā)了我們要更專業(yè),更努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最后我要感謝15級2班的高晟偉同學,機緣巧合偶與她交流中發(fā)現(xiàn)她雖年紀尚輕,但其古典文學底蘊非能度量,亦能從一位學生的視角為我提供更為實際的見意。令我不敢小覷,遂與之相約并擔當這篇文章的學術支持以彌補我這線陋的知識架構。寸心難表,感領而已。
第一部分美育究竟在“育”什么
魯迅在一九一三年解釋“美術”一詞時寫道:“美術為詞……譯自英之愛忒。愛忒云者,原出希臘,其誼為藝。隨后不久,我國另以“藝術”一詞翻譯“愛忒”。其實先生只說了“藝術”這個詞的由來。卻并未指明其意。傅雷先生曾譯法國史學家丹納所著《藝術哲學》一書中對美學概念言簡意駭“放棄教訓,探求規(guī)律”。又說“在詩歌,雕塑、繪畫、建筑、音樂五大藝術中,后面兩種解釋比較困難,留待以后討論;現(xiàn)在先考察前面三種。你們都看到這三種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多多少少是‘模仿的藝術……?!鄙蜃隍q論畫中說的更為直白“若初學時,則必欲求其絕相似而幾可以亂真者為負。蓋古人見法處、用意處及極用意而若不經(jīng)意處,都于臨摹時可一一得之于腕下?!表椖抡f:“第世之學者,不得其門,從何進手?必先臨摹,方有定趨?!笔瘽}畫時更認為“古人雖善一家,不知臨摹皆備,不然,何有法度淵泥?”古代先賢的經(jīng)驗給當今的藝術教育提出了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當今美術基礎教學中有一大誤區(qū),教師關心學生的是“怎么畫”,而非“畫什么”,這恰恰是大學時期對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簡單總結,而在美術基礎教學中則剛好相違,我們其實更應思考的是“畫什么”而并不是“怎么畫”,這是先入為主的問題。
現(xiàn)在市面上的臨本多如牛毛,可內(nèi)容卻良莠不齊,究其根本皆是快餐,多葷少素,簡單快速成為當今美考生的標準,隨之而來的套路化、模式化練習也應運而生,千人一面的畫兒攤在我們面前早已變成了“新常態(tài)”,但這套路顯然含金量高的學院并不認同更不能買賬,作為美術基礎教學中的一員,我們必須清醒的認知,惟有經(jīng)典才是美院之標準,更是美育之要求。而“第八畫室”就是在正確的時間做著正確的事,這同樣也是魯迅美術學院附中有別于社會辦學機構的最大不同,臨米開朗基羅的雕塑,驀倫布朗的油畫是第八畫室的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我們決不止眼于單薄的分數(shù),作為教師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學生究竟在學習藝術的過程中真正得到了什么?我們應該思考當我們的學生考取了心儀的院校,分數(shù)對他已毫無用處時,他還有什么東西延續(xù)自己的藝術之路?藝在術先,除了技術之外他們真的得到“藝”了嗎?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wǎng);至少我們在為之行動,至少我們沒有隨波追流,至少裂變發(fā)生的悄無聲息……
第二部分“造型之殤”
晟偉同學回憶起她的一位友人,以畫度日并常賦打油詩自嘲“勤勤我畫,勞勞我耕,不舍晝夜怎奈何肚子亂叫,不求名,利猶沾小,志比天高也被錢難倒……”“三更夢驚擾,口干舌燥,咔嘣嚓一聲,盡力子嚇一跳。原來是一股子,脊梁筋兒窮斷了,窮斷了……”說到這里晟偉不禁疑惑,方才討論的“藝術”仿佛像一位手拿丹書鐵劵一般的名流,端著高山仰止般的姿態(tài),有著純天然桀驁不馴的性格,怎么就沾了這煙火氣了呢?躊躇間輕聲問:“老師,所謂‘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貧困,托名風雅。連鄭板橋這樣的名士都有如此哀嘆,我輩又當如何?”白石老人家中盡是潤格道:“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盎ɑ芗酉x鳥,每一只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只二十元”?!耙殉鲩T之畫,回頭補蟲,不應”?!耙殉鲩T之畫,回頭加題,不應”?!叭绻阒粠Я耸逶?,對不起,那我就只能給你畫一只蝦,再在畫幅角上畫一個蝦腦袋”。白石老人尚且如此周旋,我雖喜造型,日后的我真的能安身嗎?是啊,我不知道有多少學生問過這樣的問題,“老師,我學油畫畢業(yè)了能做什么?”“老師,學造型的就業(yè)面窄,但我真的還挺喜歡的,我究竟該怎么辦?”“老師,說真的我家里的條件不好,我喜歡畫畫,但我不確定能不能堅持下去……”這樣的問題又怎是我這樣一名普通的教員能夠解答的呢!占領道德制高點是非常容易的,“要有最樸實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便天寒地凍,路遙馬亡”壯哉!好一個天寒地凍,路遙馬亡。我是否可以理解為“為了純潔的藝術理想,可以車毀人亡!”真的要地凍馬亡嗎?我們的學生首先是一個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全部,學生對自己的前途擔憂,對自己向往的專業(yè)沒有安全感,這并不說明他們市儈,怯懦,這恰恰是一個正常人的正常情緒,這也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我們真正的焦點不在所謂學術,而是試著解決現(xiàn)實問題。
我們普遍認為,只有大學時期才允許學生和社會接軌,這種從年齡上簡單化分合理與否的說法,我始終保持懷疑,我們過分依賴自己的經(jīng)驗從而降低了學生自身的能力。不論是什么年齡段的學生(特別是學習“純藝術”的學生),無論在精神上或物質上都丞需要社會群體的認同,他們非??释约旱墓ぷ鳎呐轮皇蔷毩暎┢毡榈玫秸J可,單單依靠學校自身的機能是很難消化和維系的,社會力量關注的越早,越能為我們的學生建立積極地觀念,注入新的活力。魯迅美術學院附中的校領導和專業(yè)課教師為這次“第八畫室”的傾注是史無前例的,目的就是要讓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社會企事業(yè)單位及熱愛藝術的各界人士都來關注這些孩子在藝術道路上的成長,為他們今后能成長為參天大樹持續(xù)給予支持和鼓勵!
最后我想借高晟偉同學的幾句話作為結語“傳統(tǒng)意義上將所有的事物分成一陰和一陽,孤陰不長,獨陽不生,畫家與收藏家的關系也是這樣,一個是制造愉悅吧,另一個收獲愉悅,在市場經(jīng)濟的大環(huán)境下,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更新原有的觀念也許才能創(chuàng)作處更偉大的作品吧!”
連一個孩子都能看的如此清澈,何況我們這些“大人”呢?萬幸這種裂變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因為它終將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