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婷婷
(內蒙古烏海市海勃灣區(qū)第六小學)
摘 要:開展創(chuàng)新教學是進行現(xiàn)代化教學的重要手段,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還能通過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達到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目的。
關鍵詞:語文;創(chuàng)新;實踐;情景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靈魂,小學語文教學的新境界也在于創(chuàng)新?!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是語文實踐?!?/p>
一、營造良好的氛圍
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促進學生的學習。因為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與創(chuàng)造性環(huán)境相聯(lián)系的,教師與學生之間良好的互動氛圍可以使學生開動腦筋,活躍思維。例如,在面對小學生時,教師應該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尊重學生、信任學生,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也用委婉的說法告訴學生什么事情是不對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較多的思考與活動空間,從學生實際出發(fā),設置合理的教學活動。
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目前,教師應切實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自己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三、提高教學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提高教學中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語文學習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將教學游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增加教學趣味性。一方面,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優(yōu)化語文教學課堂。
四、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手段具有單一性、乏味性的特征,很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降低了教學效率。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走進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由于多媒體將聲音、圖像、視頻等集合在一起,可以將遠離學生生活實際的人物、事件重現(xiàn),讓學生身臨其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觀潮》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錢塘江潮來時的盛景,讓學生充分體會課文中潮來時“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聲音如同山崩地裂”的景象。多媒體教學還可以突出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有利于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預定的教學內容。
五、教學方法結合實踐
通過多年的課程改革,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基本確立,教師也能夠帶領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來。教師要充分利用這種良好的態(tài)勢,采用多種手段,促進學生在“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全面發(fā)展。
六、語文課堂要體現(xiàn)實踐
語文學科的特點就是實踐性,語文教學要始終秉持這個特性。教師要樹立“大語文”的觀念,“使書本知識的學習與實踐活動緊密結合,使課內與課外溝通,把自然、社會、生活帶入課堂,促使學生的語文實踐走向社會生活?!苯處熢O計的活動就好比梯子,可以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抽象課本的距離。在講《烏鴉喝水》一課時,教師設計的活動就應引導學生演示烏鴉喝到水的過程。學生在觀看演示過程中,既掌握了課文內容,也培養(yǎng)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七、學生評價重視實踐
近年來,人們對“高分低能”現(xiàn)象進行了強烈的批判,要求我們的教育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這要求我們要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全面的考查。一要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辦法,注意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體驗,重視學生發(fā)展的全過程。二要注意問題解決的多元化,問題的結果不存在絕對的標準。學生在實踐中的與眾不同的思考、解決問題的奇特方式、設計方案的創(chuàng)新、最終所得結果的風格等,都應該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八、課外要大量閱讀
新時期需要建設開放的語文課程,學生在課內所學內容無法滿足學生的需要。偉大的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材只是例子?!闭n內內容是學生進行課外實踐的敲門磚,學生要“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要通過大量的閱讀汲取國內外優(yōu)秀作品中的養(yǎng)分。這就要求教師要根據(jù)課內的不同內容向學生推薦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鼓勵學生在書海中進一步的實踐。比如,我國古典的詩詞、寓言、蒙學教材和神話故事,都能夠讓小學生了解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與博大,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參考文獻:
[1]戚春霞.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創(chuàng)新問題及其策略[J].語文教育,2009.
[2]徐培林.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芻議[J].新課程研究,2009.
[3]羅玉蓉,楊萬瑩.小學語文情境教學體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0).
[4]劉錫娥.高師小學語文教材教法案例式課程的建構與實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10).
[5]葉萍.做幸福的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3(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