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燕楠
清新雄健 豪邁奔放
—— 蘇軾《新歲展慶帖》欣賞
□ 朱燕楠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嘉祐進士。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合稱“三蘇”,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在文學上成就斐然。其個人興趣從政治、文學拓展到書法、繪畫等多重領域,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書法,被后人視為中國書法史中獨具個性的書體風格,位列“宋四家”之首。
《新歲展慶帖》,為蘇軾步入中年之后的一件書法佳作。全文釋文為:“軾啟:新歲未獲展慶,祝頌無窮。稍晴,起居何如?數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擇書,過上元乃行,計月末間到此。公亦以此時來,如何,如何?竊計上元起造尚未畢工,軾亦自不出,無緣奉陪夜游也。沙枋畫籠,旦夕附陳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鑄銅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試令依樣造看,兼適有閩中人便,或令看過,因往彼買一副也。乞暫付去人,專愛護,便納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謹。軾再拜,季常先生丈閣下。正月二日。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書,人還即奉謝次。知壁畫已壞了,不須怏悵,但頓著潤筆,新屋下不愁無好畫也?!?/p>
《新歲展慶帖》北宋·蘇軾 紙本 30.2cm×48.8cm 故宮博物院藏
蘇軾的書法,既有黃庭堅式的豪邁氣勢,又有米芾的內斂遒勁。而最為重要的是,蘇軾能夠將他人之法與自身獨特的書法創(chuàng)作相結合,在筆勢與取法上做到書體上的創(chuàng)新與變化。蘇軾行書的特點,與其楷書的書寫有許多接近的地方。特別是字體的取勢,整體偏斜,但對字間與行間關系的處理卻非常嫻熟,以至于視覺上并未給人十分明顯的傾斜之感。蘇軾這件作品,在書寫中有許多受楷書書寫影響的痕跡。其行間排布雖然略微緊湊,但并不擁擠;因書寫字體較小,反而呈現出一種精致的美感。蘇軾書寫技巧精湛。其在書寫此帖時,前半部的節(jié)奏稍舒緩,后半部的節(jié)奏則稍快,呈現出前穩(wěn)后快的書寫狀態(tài)。但每個字的結體處理卻毫不含糊,均能恰到好處地表現結體的優(yōu)美。例如起首處,蘇軾用墨略濃重。首行的“啟”“新”“歲”“獲”及第二行“頌”“稍”等字,都帶有厚重的墨感。然而,濃重之余,也有“展”“慶”“無”“晴”等筆畫粗細適度的字與濃重墨色相呼應。蘇軾的結體十分優(yōu)美。單個字體看去,其在用筆及使轉上都靈活自如。即便筆畫略多的字,他也能夠將其最有特點的結構展示出來,如“城”“附”“膏”“畫”等字。而且,略帶速度的行書書寫,在紙上落下清晰的映帶關系,也使得這種單個字的書寫與整篇書寫相協(xié)調。此幅行書帖的后半部分,達到了一個書寫的高度——用筆隨著筆尖的速度,伴隨情緒的跌宕,呈現出更加瀟灑、自由的書寫節(jié)奏。而最后落款的部分,因書寫情緒的變化,對結體不加困束,“?!薄爸亍薄叭摺薄八 薄安弧薄爸敗钡茸?,已經完全彰顯了蘇軾行書的美學張力。蘇軾的執(zhí)筆方式為“單鉤式”,即拇指和食指緊握筆管下方,并以中指第一、二指節(jié)抵??;筆在手中有側臥之勢,并與紙面形成約75度的夾角。然而,一般的書寫方式多為中鋒用筆,筆與紙張常保持接近直角的角度。蘇軾這種特殊的執(zhí)筆方式,形成了其特殊的書體風格。
蘇軾擅長凝聚情緒,進行書寫與創(chuàng)作。其書法所呈現的“體肥左傾”的獨特面貌,在這件《新歲展慶帖》中可見一斑。在蘇軾的行、楷書中,一種字體內部的張力貫穿始終。蘇軾之所以能夠形成如此特殊的書風,正如其所言:“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碧K軾也曾臨習“二王”、顏真卿,然后根據自身的書寫習慣變通古法,從而自創(chuàng)出獨具特色的書寫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