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10~12世紀(jì)埃及開羅的文化交融

      2017-08-08 13:56:14何美蘭
      歷史教學(xué)(下半月刊) 2017年7期
      關(guān)鍵詞:阿拉伯語基督徒開羅

      何美蘭

      (河北師范大學(xué)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24)

      10~12世紀(jì)埃及開羅的文化交融

      何美蘭

      (河北師范大學(xué)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河北石家莊050024)

      10~12世紀(jì)的開羅因處于當(dāng)代遠距離貿(mào)易的要道,而成為國際化都市。按其信仰,可以將開羅人籠統(tǒng)地分成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三大群體。他們在相互交流、借鑒、調(diào)適和妥協(xié)的基礎(chǔ)上,達到共生共存。這些群體的交流互動表現(xiàn)在語言、建筑和日常生活交往等方面。開羅人這200多年的歷史表明,不同文明群體有可能在彼此尊重和承認(rèn)差異的條件下共處共存。

      10~12世紀(jì),開羅,文化交融

      10~12世紀(jì)統(tǒng)治埃及的是法蒂瑪?shù)蹏?,①法蒂瑪?shù)蹏?02年建于今天的突尼斯,969年遷都開羅,1171年滅亡,是穆斯林伊斯瑪儀派帝國,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shù)拿侄?。作為帝國之都的開羅②舊開羅,也稱福斯塔特,742年由征服此地的阿拉伯人建立。969年建立的開羅在福斯塔特的東北部。人們通常把舊開羅看作新開羅的舊城。處在連接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東西方貿(mào)易商道與波羅的海和地中海的南北貿(mào)易通道的樞紐地位。同時,十字軍東征和塞爾柱突厥人的西擴使得西歐文化和中亞文化在地中海東岸交匯。開羅吸引了中亞、北非、南歐,甚至東南亞和西歐的商人、學(xué)生、士兵、文人、旅行者來這里經(jīng)商、求學(xué)、旅行,乃至定居,他們帶來了各自的語言、信仰、思想、習(xí)俗,并在此進行交流。鑒于宗教在中世紀(jì)是多數(shù)人尋求身份認(rèn)同的一個標(biāo)尺,本文把10~12世紀(jì)的開羅人分為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三大群體,③這里的伊斯蘭教、基督教、猶太教只是被用作群體劃分的文化尺度,它們自身不是研究對象,這里的群體也是一個籠統(tǒng)界定,比如本文的基督徒群體包括所有的天主教、東正教、新教教徒,其中多數(shù)是在基督教誕生后的最初五六百年中,在中東、東北非、安納托利亞、巴爾干和高加索等地出現(xiàn)的各式各樣的東方基督教文化和教會的信徒。闡述他們在語言、建筑、日常生活諸方面的交流、互動、互鑒和調(diào)適。

      一、語言上的交融

      中世紀(jì)埃及人語言文字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7~10世紀(jì),隨著阿拉伯人征服埃及,阿拉伯語逐漸取代科普特語和希臘語。11~13世紀(jì),隨著地中海-印度洋遠距離貿(mào)易,阿拉伯語元素融入希伯來語和其他地中海地區(qū)語言,并進一步在英語中得到吸收。兩個階段分別反映了政治權(quán)威和商業(yè)發(fā)展在語言演變中的力量。

      1.科普特人與阿拉伯語

      705年,埃及阿拉伯人政權(quán)規(guī)定阿拉伯語是埃及唯一的官方語言。到10世紀(jì),阿拉伯語在埃及人主體科普特人(Coptic)中普遍使用。④科普特人是對埃及基督徒的稱呼。11世紀(jì)70年代,阿拉伯語成為穆斯林、猶太人、科普特人共同使用的交流語言,阿語文字普遍見于埃及各地的建筑、墓碑、紡織品和書籍上,⑤Carl.F.Petry,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gypt,vol.I:Islamic Egypt,640~1517,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p.348.只是科普特人和猶太人最初使用的阿語以科普特語字母和希伯來語字母書寫而成。開羅基尼薩文獻是最好的證據(jù)。

      科普特人在阿拉伯語的應(yīng)用方面表現(xiàn)尤為顯著。11世紀(jì),科普特人撰寫的阿拉伯語著作增多,作家塞維勒斯·伊本·穆卡發(fā)(Severus Ibn al-Muqaffa)用阿拉伯語寫作《亞歷山大的科普特基督教主教史》,其中引用了一些《圣經(jīng)》和伊斯蘭教的一些混合詞語,甚至《古蘭經(jīng)》經(jīng)文。①F.Rofail Farag,“The Usage of the Early Islamic Terminology as a Constituent Element of the Literary Form of a Tenth-Century Christian Arab Writer:SeverusIbn al-Muqaff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vol.99,No.1,1979,p.49.阿拉伯語也成了科普特人傳教士的工作語言。開羅的第七任主教伽布萊爾·伊本·圖萊克(Gabriel Ibn Turaik,1132~1146年)抄寫了科普特語和阿拉伯語的書籍,并“理解了它們的內(nèi)容”。②Andre Raymond,Cairo,trans.by Williard Wood,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0,p.70.1132年,伽布萊爾命令地方教區(qū)的牧師用阿拉伯語講解“神”的含義,這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阿拉伯語在科普特人中的普及程度。③Andre Raymond,Cairo,p.46.

      阿拉伯語成為主要的文學(xué)語言,埃及基督徒能閱讀到更多的阿語文學(xué)作品,從而比較廣泛地了解了外部世界。他們閱讀的不僅有神學(xué)著作,也有詩歌、歷史、散文等世俗文學(xué)作品,還有語法、科學(xué)、煉丹術(shù)、醫(yī)學(xué)、教科書等文獻。通過學(xué)習(xí)和掌握阿拉伯語,廣泛閱讀各學(xué)科的阿語文獻,在工作和生活中運用阿語,開羅的科普特人族群持續(xù)和廣泛地接觸阿拉伯穆斯林文化理念,從而達到與后者某種程度上的適應(yīng)或調(diào)適。

      2.猶太人與阿拉伯語

      在商業(yè)領(lǐng)域,開羅猶太人的阿拉伯語應(yīng)用突出?;崴_文獻④1896年,在開羅的本艾茲拉(Ben Ezra)猶太會堂的貯藏室“出土”的希伯來文手稿碎片,羊皮紙片或者莎草紙片,是10~13世紀(jì)埃及猶太人的文字記錄。的第一語言是希伯來語,其次是阿拉伯語。許多紙片的一面上的是阿語,用于解釋另一面上的希伯來語,也有兩面全是用阿拉伯語寫的。通常情況下,關(guān)于社區(qū)或宗教事務(wù)的信件由希伯來文寫成,而多數(shù)私人、商業(yè)信件、法律契據(jù)則由阿拉伯文寫成。⑤S.D.Goitein,“The Cairo Geniza asa Source for the History of Muslim Civilization”,Studia Islamica,No.3,1955,p.77.阿語文字出自開羅普通猶太百姓之手,以日常生活內(nèi)容居多,阿語成了他們的主要生活語言。此外,在西班牙、西西里、北非,使用方言化了的阿語還成為一種時尚。⑥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revised&ed.Jacob Lassner,Berkeley&Los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pp.17~18.11世紀(jì)中葉左右,開羅的西班牙人使用已經(jīng)廢棄的伊比利亞依地語,⑦依地語(yiddish),中世紀(jì)西班牙語,是希臘語、希伯來語和土耳其語的混合,書寫體中的希伯來語字體有限。乃至用純粹的卡斯提里語字體書寫阿拉伯語。⑧Max Rodenbeck,Cairo:the City Victorious,London:Macmillan Publisher Ltd.,1998,p.94.

      3.阿語和英語的交融

      由于開羅擁有10~12世紀(jì)遠距離商貿(mào)中心的地位,來自不同地域的商人們在不斷的交易中,創(chuàng)造了許多商貿(mào)詞匯。這既方便了貿(mào)易,又豐富了阿拉伯語。一些詞還被吸收到英語中,并使用至今(見下表)。

      阿語—英語相關(guān)詞語對照

      資料來源:M ax Rodenbeck,Cairo:the City V ictorious,p.97。這里的阿語采用拉丁字體書寫和發(fā)音。表格里的第1~5個字分別以商品產(chǎn)地命名,它們依次是敘利亞大馬士革、巴勒斯坦加沙、伊拉克摩蘇爾、巴格達、土耳其。

      二、建筑上的互鑒

      1.不同宗教建筑的共存

      在阿拉伯人取代拜占庭帝國后,開羅的多所基督教和猶太教建筑保留下來。①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p.291.這是古典希臘建筑風(fēng)格。柱子平落在地板上,柱頭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開滿花草的花籃。根據(jù)古老的伊斯蘭法,在穆斯林征服的土地上禁止修建新的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事實上,在阿拉伯人統(tǒng)治的開羅,仍有新教堂和猶太會堂建起,但通常比較矮小?;崴_文獻提到,有一處教堂在部分翻新后,因高度超過了旁邊的清真寺而被拆毀。②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 vol.II,The Community,Berkeley&LosAn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9,p.144.10世紀(jì),開羅基督徒在達爾伯—阿赫馬爾區(qū)(al-Darb al-Ahmar)修建了圣·瑪利亞教堂(the Church of Virgin Mary),這里在阿拉伯人征服前一直是基督徒聚居區(qū)。據(jù)14世紀(jì)的亞美尼亞編年史家阿布·薩利赫(Abu Salih)稱,圣·瑪利亞教堂原屬于開羅的亞美尼亞基督徒社團,12世紀(jì),亞美尼亞人勢力衰落,科普特人獲得此教堂的所有權(quán)。③Febe Armanios,“Coptic Christians:faith and practice in Egyptian contexts”,in Farhad Daftary,Elizabeth Fernea and Azim Nanji,eds., Living in Historic Cairo:Past and Present in an Islamic City,Washington: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2010,p.86.除圣·瑪利亞教堂之外,開羅還有其他多所教堂。④Gabra Gawdat,Gertrud J.M.Van Loon and Carolyn Ludwig,eds.,the Churches of Egypt:from the Journey of the Holy Family to the Present Day,Cairo:the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2007,p.100.11世紀(jì)中葉,亞歷山大的主教克里斯托杜魯斯(Christodoulus)還將主教區(qū)從亞歷山大城遷至福斯塔特,以便接近法蒂瑪?shù)蹏"軸.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vol.II,The Community,pp.19、148、284、149~150.

      在開羅的猶太會堂中,舊開羅的本艾茲拉會堂因基尼薩文獻“出土”而比較有名。此外,開羅的巴勒斯坦猶太派和伊拉克猶太派各自擁有自己的宗教組織和行使宗教儀式的會堂。前者存在于阿拉伯人征服之前,而后者由從基督徒那里購買的教堂改建而成。⑥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vol.II,The Community,pp.19、148、284、149~150.另有資料記載,開羅的猶太人社團在伊本·圖倫統(tǒng)治時期(868~905年)購買了福斯塔特科普特人的教堂,將其改建成猶太會堂。⑦Norman A.Stillman,“the Jewish presence in medieval Cairo”,in Farhad Daftary,Elizabeth Fernea and Azim Nanji,eds.,Living in Historic Cairo:Past and Present in an Islamic City,p.94.

      雖然穆斯林政權(quán)對新建教堂、猶太會堂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但對其規(guī)模有限制,這是主流文化與少數(shù)族群文化妥協(xié)的做法?;酵健ⅹq太人的活動時刻處在穆斯林政權(quán)的監(jiān)視和控制下,他們通常只能在教堂和會堂之內(nèi)進行宗教活動。⑧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vol.II,The Community,pp.19、148、284、149~150.

      2.建筑的多元文化因素

      10~12世紀(jì)的開羅建筑整合了科普特、拜占庭、薩馬拉和北非建筑文化的元素。⑨DorisBehrens-Abouseif,Islamic Architecture in Cairo:An Introduction,Cairo:the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1996,p.9.比如,鴿子或其他鳥類是這一時期開羅宗教建筑(包括清真寺、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和非宗教建筑上的常見木刻圖案。以福斯塔特的巴勒斯坦猶太派的會堂為例,這座阿拉伯人政權(quán)之前保留下來的建筑物,在一般建筑格局和風(fēng)格上均受到當(dāng)時基督教文化的廣泛影響。同樣,我們在后來的清真寺裝潢中也能發(fā)現(xiàn)基督教堂和猶太會堂內(nèi)外裝飾的影子。比如,猶太會堂的墻壁和柱子裝飾中應(yīng)用豐富的紡織品材料。⑩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vol.II,The Community,pp.19、148、284、149~150.在這點上,之后的清真寺的裝飾與之有相似之處。

      清真寺是伊斯蘭城市的標(biāo)志性建筑。972年,開羅興建的愛資哈爾(阿拉伯語“繁榮昌盛”的意思)清真寺成為開羅的象征和當(dāng)代重要的穆斯林神學(xué)院。該清真寺的總體建筑結(jié)構(gòu)體現(xiàn)了北非柏柏爾人和古希臘羅馬建筑風(fēng)格。清真寺庭院有三個拱廊圍繞,這普遍見于北非和安達魯斯建筑;拱廊的支柱是科林斯柱式結(jié)構(gòu),①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p.291.這是古典希臘建筑風(fēng)格。柱子平落在地板上,柱頭用毛莨葉作裝飾,形似開滿花草的花籃。大堂的三個穹頂呈現(xiàn)北非特色。后來加上的第四個拱廊則具有波斯風(fēng)格。因此,愛資哈爾清真寺可謂多“源”建筑文化元素的整合。愛資哈爾清真寺裝飾在主體上保持了科普特藝術(shù)風(fēng)格。比如,木刻中有典型的科普特獅子畫,也有其他的人物、動物畫,祈禱間的多邊形雕刻花邊上偶見作為鎮(zhèn)墓神的神秘野兔,或埃及奧斯里斯神(Osiris),甚至有可能在某個幾何圖形上發(fā)現(xiàn)十字架木刻。愛資哈爾清真寺的裝飾同樣呈現(xiàn)了其他文化因素的滲透。半圓形拱頂壁龕不是純正的薩馬拉風(fēng)格,裝飾中可見典型的拜占庭漩渦卷棕櫚葉,而拱廊、鑲嵌板和門窗上的經(jīng)文則采用了庫法體。①庫法(Kufa)是伊拉克城市,位于巴格達以南,幼發(fā)拉底河岸。8~10世紀(jì)曾是著名的伊斯蘭文化和藝術(shù)中心。

      開羅城門也是不同文化建筑風(fēng)格的綜合體。據(jù)馬格里茲記載,②埃及馬穆魯克時期的史學(xué)家(1364~1442年),代表作是《埃及的地形和歷史》(Description topographique et historique de l’Egypte,Paris,1900)。開羅的三大城門——北門納斯?fàn)枺˙ab al-Nasr)、福吐赫(Bab al-Futuh)和南門祖韋拉(Bab Zuwayla),是在11世紀(jì)由來自艾德薩(Edessa)的三位亞美尼亞基督徒建筑師設(shè)計的。③艾德薩是東部安納托利亞的一個鎮(zhèn),當(dāng)塞爾柱土耳其人攻占此地后,這些基督徒修士逃到開羅。納斯?fàn)栭T的城樓呈方形,具有拜占庭建筑特色,裝飾著許多劍、盾,寓意在于用武力防御開羅遭受外敵襲擊。福吐赫門的城樓呈半圓形,城門上的內(nèi)拱角設(shè)計是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建筑文化表現(xiàn)。祖韋拉門以北非的祖韋拉部落而命名,內(nèi)壁采用北非常見的裂拱裝飾;依拜占庭建筑藝術(shù),城樓之間由人字形頂子連接;城門下修建小貨亭,是東方建筑的古老傳統(tǒng)。

      10~12世紀(jì)開羅建筑的結(jié)構(gòu)、手法、裝飾風(fēng)格都體現(xiàn)了不同種族和地域文化及信仰的相互吸收、借鑒和融合,以致有學(xué)者認(rèn)為開羅建筑中的外來文化影響“過多”。④Andre Raymond,Cairo,p.60.

      三、日常交流和互動

      貿(mào)易、圣事、旅行、迫害、戰(zhàn)事等把大量移民帶到開羅,12~13世紀(jì)約7000名猶太人移居福斯塔特。1165年,著名的猶太神學(xué)家邁蒙尼德(Ibn Maymun,1138~1204年)從科爾多瓦來到舊開羅,定居長達40年。開羅同樣吸引了很多前往麥加朝圣的穆斯林與前往耶路撒冷朝覲的基督徒和猶太人。他們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學(xué)者文人在往返途中便停留開羅,比如突尼斯學(xué)者伊本·赫勒敦(Ibn Khaldun,1332~1406年)。來自各地的不同族群和信仰的人們在開羅期間相互交流和影響,在此從官方和民間兩個層面對他們的日常交往作一考察。

      官方層面上的交流主要來自開羅帝國高官。他們不僅對科普特人和猶太人的文化活動持妥協(xié)和默許態(tài)度,還積極參與其中。帝國重用猶太人、科普特人、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其他少數(shù)族群擔(dān)任重要的宮廷職位。哈里發(fā)阿茲茲(Al-Aziz,975~996年)的一位妻子是基督徒,⑤根據(jù)阿拉伯裔美籍學(xué)者西提(Phillip K.Hitti),此妻是俄羅斯人。她的兩個兄弟都是東正教主教。阿茲茲本人敬重基督徒,與福斯塔特的大主教阿里斯特斯(Aristes)等教士保持密切的私人關(guān)系。⑥Salahuddin Khuda Bakhsh,The Renaissance of Islam,trans.by Adam Mez,Delhi,India,1979,p.55.基督徒法迪爾(Fadl b.Salih)從979年起連續(xù)30年擔(dān)任帝國軍事大臣,是阿茲茲軍隊改革的得力助手。977~991年,猶太人吉里斯先后任財政大臣和宰相,創(chuàng)建了穩(wěn)健的稅收和行政管理機制。這些基督徒和猶太人高官長久占據(jù)金融、稅收、貿(mào)易和軍事等要害領(lǐng)域和部門,對穆斯林政權(quán)的統(tǒng)治手段和統(tǒng)治理念,乃至穆斯林社會上層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都產(chǎn)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舉例說明,帝國政府不但給猶太社團領(lǐng)袖支付薪俸,而且有時還撥款修建基督教堂和猶太神學(xué)院。⑦Max Rodenbeck,Cairo:the City Victorious,p.100.穆斯林宮臣們經(jīng)常應(yīng)猶太或基督教士的邀請,造訪修道院,參加節(jié)日宴會。⑧Desmond Stewart,Great Cairo:Mother of the World,Cairo:the American University Press,1968,p.70.反之,基尼薩文獻研究顯示,科普特人和猶太人群體也受穆斯林主流文化的影響,他們在某些社會問題上的態(tài)度帶上了穆斯林文化色彩,變得比較“保守”。比如,在對待女性的認(rèn)識上趨向于接受伊斯蘭女性觀,基督教社團的權(quán)威人士對基督徒女性的行為有了較多的限制。⑨Carl.F.Petry,ed.,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gypt,vol.I:Islamic Egypt,640~1517,p.187.

      民間層面上的交流主要表現(xiàn)為形成了一些共同遵循和實踐傳統(tǒng)做法。比如,歌舞酒會是11~12世紀(jì)開羅的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詩文的經(jīng)久不衰的主題之一。開羅普通人經(jīng)常在送子出國,或兄弟言歸于好等重要時刻舉辦歌舞酒會、宴會。作為穆斯林帝國的都城,開羅有專門的酒商街道,盛行飲酒之風(fēng)。⑩Max Rodenbeck,Cairo:the City Victorious,p.100.據(jù)相關(guān)資料,中世紀(jì)開羅的酒銷售相當(dāng)普遍。11世紀(jì)法蒂瑪?shù)蹏木幠晔穼W(xué)者伊本·馬克穆恩(Ibn al-Macmun)就提到了福斯塔特和卡黑拉①al-Qahira,969年建立的開羅城。的葡萄酒店鋪(qa’at-hammdrin)。②Paulina B.Lewicka,“Restaurants,Innsand TavernsThat Never Were:Some Reflectionson Public Consumption in Medieval Cairo”,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of the Orient,vol.48,No.1 2005,p.71.基尼薩文獻中還保留有一些飲酒歌。③Stefan C.Reif,ed.,The Cambridge Genizah Collections:Their Contents and Significance,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p.155.當(dāng)猶太人邀請穆斯林參加他們的酒會時,他們通常在為客人準(zhǔn)備的酒水中滴入蜜。這樣酒變成了一種不含酒精的飲料,穆斯林可以放心飲用。當(dāng)然,穆斯林通常比較隱秘地參加酒會,因為如果被大法官卡迪得知,當(dāng)事人必定要受到懲罰。④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pp.215、25、300.

      基尼薩文獻研究表明,適合于各個族群的通用禮俗超越了宗教戒律的束縛。文獻記載了許多來自巴勒斯坦、敘利亞、西班牙、亞丁、突尼斯和摩洛哥等地的商人家族與開羅本地商人家族之間的聯(lián)姻事件。比如,1055~1098年,突尼斯商人伊本·斯厄馬爾(Ibn Sighmar),充當(dāng)突尼斯商人在開羅的法人代理,他在開羅居住了40多年,并娶開羅本地的一個商人家庭之女為妻。⑤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 vol.I:Economic Foundations,pp.159、299.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人經(jīng)常相互邀請對方參加各自社團的宴會或聚會,相互品嘗食物,穆斯林接受了猶太人的食物和飲食習(xí)慣。⑥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pp.215、25、300.基尼薩文獻還記錄,在一次猶太人的以斯帖宣讀慶典活動上,參加者中有許多穆斯林,他們已經(jīng)在伊斯蘭經(jīng)典中了解了猶太人的以斯帖故事,所以,“猶太人和穆斯林”都為故事的主人公逃離險境而欣慰。⑦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The Jewish Communities of the World as Portrayed in the Documents of the Cairo Geniza, vol.I:Economic Foundations,pp.159、299.文獻中也保留有一些猶太人在某些重要的場合寫給穆斯林朋友的書信。這種個人交往在猶太人、基督徒和穆斯林法官之間尤為頻繁。猶太神學(xué)家邁蒙尼德與開羅大法官伊本·薩納·穆爾克(Ibn Sana’al-Mulk)及其他數(shù)名穆斯林學(xué)者都保持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⑧S.D.Goitein,A Mediterranean Society(an abridgement in one volume),pp.215、25、300.有時,猶太人和科普特人社團領(lǐng)袖還把各自內(nèi)部的一些民事案件提交到穆斯林大法官的法庭上,請求幫助解決。⑨Albert Hourani,A History of Arab People,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Belknap Pressof Harvard University,2002,p.119.

      綜上所述,10~12世紀(jì)的開羅的穆斯林、基督徒、猶太人的文化交流、互動和互鑒、調(diào)適滲透到社會和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相互之間的適應(yīng)和變通創(chuàng)造了一種為各方“共享”的獨特文化。這個互動共生過程帶給我們兩點啟示。其一,不同文化群體之間雖存在隔閡或沖突,但可以通過交流、互動達到某種共享、共生和共存。互動的一方從自身利益考慮,與他方妥協(xié),或在某種程度上默許他方,從而達到雙方或多方的“共贏”。這不失為一種維系不同文明群體的共生共存的良好方式。其二,互動是個雙向過程,所以,在承認(rèn)統(tǒng)治階層(或主流文化群體)的理念影響被統(tǒng)治民眾(或少數(shù)文化群體)的同時,也應(yīng)承認(rèn)少數(shù)文化群體的理念帶給主流文化群體的影響。世界歷史正是在不同文明的彼此認(rèn)識和互通互鑒中發(fā)展進步。

      A Study on Cultural Blend in Cairo in 10~12th Centuries

      Located at the crossroad of the long-distance trade,Cairo became an 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in 10~12th Centuries.Cairopeople were roughly classified into three big groups in line with their beliefs,i.e.Muslims,Christians and Jews.There were about 200 years when they could live together through exchange,compromise,adjusting and learning from one another.Their interactions were shown in languages,construction,daily communications and so on.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ople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 have possibilities to coexist if they respect and recognize the differences.

      10~12th Centuries,Cairo,Cultural Blend

      K1

      A

      0457-6241(2017)14-0068-05

      何美蘭,河北師范大學(xué)印度尼西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東南亞國家的歷史和文化研究。

      【責(zé)任編輯:楊蓮霞】

      2017-05-21

      猜你喜歡
      阿拉伯語基督徒開羅
      科技阿拉伯語詞匯的構(gòu)成及翻譯方法探析
      網(wǎng)絡(luò)資源在阿拉伯語教學(xué)中的應(yīng)用及成效分析
      淺析阿拉伯語語音學(xué)習(xí)難點及解決方法
      圣誕的中國往事
      齊魯周刊(2016年44期)2016-12-26 20:15:50
      阿拉伯語留學(xué)生漢語語音習(xí)得難點探析
      女性基督徒社會支持與主觀幸福感的關(guān)系
      中世紀(jì)英國基督徒的借貸活動
      開羅伊斯蘭教老城
      另一種“以俄為師”:民國基督徒蘇俄觀的轉(zhuǎn)變(1918—1937)
      用一生去尋找一個答案
      宜宾县| 正蓝旗| 河津市| 丰都县| 邵阳市| 云林县| 庄河市| 胶州市| 衢州市| 梓潼县| 镇坪县| 汶上县| 洛扎县| 九江县| 哈密市| 邵阳县| 高唐县| 莎车县| 北宁市| 金乡县| 苍南县| 水城县| 正蓝旗| 铜山县| 娄烦县| 嘉鱼县| 方城县| 盐边县| 玉环县| 迁安市| 张掖市| 依兰县| 三河市| 永春县| 盘山县| 巴林右旗| 怀宁县| 叶城县| 那坡县| 德昌县| 梨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