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勉
“不響”是蘇浙滬一帶的地方語,意為不吭聲、沉默無語?!安宦暡豁憽币彩悄抢锶藗兊某S谜Z,具有強烈地方色彩。
在“不響”的組合中,流行于民間的“不響最兇”這句話,最為耳熟能詳。此中的“兇”字,不是兇惡,也不是兇險,而是指厲害,不是一般的厲害。有時是褒義,有時是貶義,看在怎樣的語境中,用在什么地方。一個人如果整天咋咋呼呼,口若懸河,滔滔不絕,聲音很響,人們可能對他不以為然,甚至不當(dāng)回事,因為人們知道,這種人肚子里藏不住東西,什么都在哇啦哇啦中倒出來了。這樣的人,要么無腦子,要么很浮淺。要好也好不出色,要壞亦壞不到哪里去。倒是那些不響的人,不露聲色,你不知他在想什么,不知葫蘆里賣的什么藥。這樣的人,除了三棍子打不出悶屁的窩囊廢外,都不可小覷。這樣的人,表面上看不出什么,但在肚子里做功夫,有心計,有城府,猶如深水潭,面上水波不驚,可下面,深不可測。這樣的人,無疑都不是等閑之輩,也不是尋常人物。所以,遭遇悶聲不響的人,不可輕舉妄動,最好也先不響。靜觀其變,再作選擇。
叫個不停的貓,老鼠從來不怕,老鼠知道它在哪里。一聲不響冷不丁竄出的貓,老鼠怕得要命。這就是會捉老鼠貓不叫的厲害。
不響有時是人的性格,但更多的是人生的一種態(tài)度。不響并非軟弱,更不是無能,而是一種生存的智慧和抉擇。
《西游記》中,漫漫西行取經(jīng)路,話最少的,是那個沙和尚。他知道,降妖伏魔呼風(fēng)喚雨有大師兄孫悟空,探路尋食問長問短有豬八戒,而他只要挑著擔(dān)子護著唐僧默默前行。而就是這個一聲不響的沙和尚,每到關(guān)鍵時刻,唐僧都離不開他,他都能發(fā)揮穩(wěn)定軍心的作用?!度龂萘x》里的徐庶,輔佐劉備連敗氣勢正盛的曹軍。曹操不解,覺得劉備并無此本事。派人打聽,才知有高人在幫劉備出謀劃策,此人即徐庶。曹操頓生仰慕之心,派人招攬。徐庶不理,曹操設(shè)計把徐庶老母騙到許昌,好生伺候。徐庶明知曹操陰毒,無奈孝心至上,只能來到曹營。曹操大喜,以為計謀得逞。而徐母見兒子上當(dāng)前來,憤而自盡。徐庶悲極,自此在曹營不出一聲。曹操待徐庶優(yōu)厚有加,并花言巧語虛心討教破敵之計,徐庶不為所動。一直到離開曹營,徐庶始終不響,未曾向曹操出過半點計謀。后人把此事提煉成一句家喻戶曉的歇后語: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fā)。
徐庶的不響,是一種本事。有時,人在開口說話時,感到內(nèi)心很空虛;而當(dāng)人在不響時,心中卻覺得很充實。
只要不是那種傻不溜秋的不響,不響就是高深,就是神秘,就是玄機。有時,會產(chǎn)生令人意料不到的效果。
愛迪生發(fā)明了自動發(fā)報機后,為了產(chǎn)生更多發(fā)明成果,他決定在美國賣掉這項發(fā)明及制造技術(shù),以便兌換錢來建造一個實驗室。但愛迪生不熟悉市場行情,也不知這項技術(shù)能賣多少錢。他便與夫人米娜商量,米娜滿臉茫然,想了半天,一咬牙說:“2萬美元吧?”愛迪生搖頭:“太多了吧?”夫婦倆傷透腦筋,也估摸不出什么價。米娜只好說:“要不然,到時先看看買家出什么價,我們先不說?!币仓荒苋绱肆?。紐約的一位老板,聽說此事后,急忙趕來表示愿買自動發(fā)報機這項技術(shù)。愛迪生和他見面洽談時,心里一直以為2萬美元太高,竟羞于啟口,只好沉默不語。這位老板不斷追問,愛迪生始終一聲不響。米娜在上班,愛迪生甚至想拖到米娜下班過來后再談價錢。紐約老板耐不住了,脫口而出:“我先開個價吧,10萬美元,怎么樣?”愛迪生一時以為自己聽錯了,還是不響。那老板又重復(fù)一遍,愛迪生喜出望外,二話不說馬上和對方拍板成交。
這就是不響的力量。不響,有時是聰明,有時是狡猾,有時是厚道,有時是陰險……不響之時,很可能孕育著不同凡響。
(常朔摘自《新民晚報》2017年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