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茹+??
摘要:《漢語教程》自從1999年出版以來,被國內(nèi)外很多教學單位選用。本文研究的是2006年7月出版的修訂版,修訂版相對于原版來說,有很大的改進之處,例如:合理地調(diào)整了教材難度,淘汰了過時的課文,完善了語法講解等。為了使研究更加明了具體,本文選取整套教材的第二冊(下)作為分析的對象,在對教材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具體的編寫建議。
關鍵詞:漢語教程 教材分析 教材評估 編寫建議
中圖分類號:H19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16-02
一、教材綜述
(一)系列教材概述
《漢語教程》整套教材共有三大冊,每冊分為上下兩本,共76課,是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一年級教材,屬于初級漢語階段的綜合課本。
(二)本文研究對象選取緣由
《漢語教程》系列教材第一、二冊的課文以實用會話為主,而第三冊則都是敘述性的短文。第二冊(下)便有著很好的銜接與過渡作用,故本文選其作為具體分析的對象。
(三)教材的類型
《漢語教程》是以結(jié)構(gòu)為主、功能為輔的教材。編者十分重視語言的結(jié)構(gòu)和形式,在編寫教材之前,就組織制訂了《語法大綱》和《功能大綱》,從而使得《漢語教程》的編寫有了科學的依據(jù)。
(四)教材的格局
《漢語教程》屬于單課制,直線型教材。第二冊(下)由十課組成,每一課都是相互獨立的,每課安排一至兩個語法點,一個個依次解決。
二、教材具體分析
(一)教材體例
《漢語教程》第二冊(下)的基本體例為:一,課文;二,生詞;三,注釋;四,語法;五,練習。
(二)課文題材
第二冊(下)共包含十課,每一課的課文又由 2-3 篇短文組成,短文的形式以對話為主,也有小部分課文以短文的形式出現(xiàn)。課文題材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從表中可以看出《漢語教程》的課文涉及多種題材,題材較為多樣,其中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占題材的絕大部分,比較適合初級階段的學習者的日常交際需要。
(三)課文體裁
《漢語教程》第二冊(下)的課文體裁只涉及會話和記敘文兩種體裁,其中會話體裁所占的比例高達90%,記敘文只占10%。
(四)詞匯
(1)詞匯量。第二冊(下)共有生詞361個,平均每課生詞361個,最少的一課生詞為30個,最多的為45個。
(2)詞匯等級。選入的詞匯適應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的水平,符合大綱的要求,大部分都是大綱要求的甲級詞和乙級詞,丙級詞和丁級詞較少,符合教材編寫的要求。
(3)生詞的注釋?!稘h語教程》每個生詞后都用漢語標注了其詞性,但對短語并沒有標注其功能類型。
(4)生詞復現(xiàn)率。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第二冊(下)課文部分生詞平均復現(xiàn)率在10%左右,練習部分生詞復現(xiàn)率在24%左右,詞匯整體復現(xiàn)狀況令人滿意。
(五)語法
(1)語法點數(shù)量。第二冊(下)共有21個語法點,平均每課包含21個語法點,對于較難掌握的語法點,例如“把字句”,會分為兩課來編排。
(2)語法點編排順序。
《漢語教程》遵循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和大綱的要求進行語法點的編排。
(3)語法點講解。
《漢語教程》語法點的講解模式可歸納為:先用漢語簡略地解釋該語法點所表達的意義(附有英文翻譯)—總結(jié)該語法點的結(jié)構(gòu)形式(附有英文翻譯)—舉出例句—用漢語進一步描述該語法點的意義(附有英文翻譯)—舉出例句—最后列出該語法點常見的偏誤形式—舉出例句。
(4)語法點的銜接性。
第二冊(下)“被”字句的講解編排在“把”字句后,“可能補語”的講解編排在第二冊(上)“結(jié)果補語”“趨向補語”之后,都體現(xiàn)了語法點編排的銜接性。
(六)課后練習
(1)練習題量。
第二冊(下)共有92道大題,平均每課有92道大題。練習題覆蓋了語音練習、詞匯練習、語法練習、閱讀練習、漢字練習。
(2)練習題型。
練習題型主要包括朗讀、替換、填空、改錯、回答問題、寫一寫等。
三、教材評估
(一)學生的背景
《漢語教程》是對外漢語本科系列教材、是為長期學習漢語的、初級階段的留學生編排的綜合課課本。它符合學習者的年齡、學習漢語的動機與目的等特點。但對于學習者的國別、母語與文化背景的考慮則不全面,缺乏一定的針對性。
(二)語言技能
《漢語教程》的編寫目的是注重聽、說、讀、寫技能的全面提高,但在教材編寫的過程和實際的教學實踐中,難免有過度重視讀、寫技能,而忽視聽、說技能的傾向。
(三)教材的內(nèi)容
(1)課文。
《漢語教程》的課文話題涉及廣泛,但體裁以會話為主,比較單一;課文語言科學規(guī)范、比較符合口語化,但有些課文人工雕琢痕跡過于明顯,顯得很不自然。
(2)詞匯。
《漢語教程》的詞匯符合大綱要求,在大綱允許的范圍之內(nèi),并且詞匯的選擇具有很大的實用性,是留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馬上能運用得到的。但生詞的英文翻譯不夠準確,基本上只能對譯出其概念意義,而對其附屬意義則沒有加以說明;對短語沒有標注其結(jié)構(gòu)功能。
(3)語法。
《漢語教程》是根據(jù)大綱的要求、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來編排語法點的,符合學生學習的規(guī)律,語法點的講解比較簡潔明了,語法點前后的安排也做到了很好的銜接與過渡性。
(4)練習。
《漢語教程》的練習題量、題型以及所覆蓋的范圍對初級階段漢語學習者來說是足夠的。但其所有的習題均排版到一起,會增加學習者的心理負擔,產(chǎn)生畏難情緒。此外,《漢語教程》的練習多屬于機械性練習,交際性練習甚少,缺乏趣味性。
四、教材編寫建議
(1)《漢語教程》可以根據(jù)學習者的國別、母語與文化背景,研發(fā)國別版的教材。但國別版的教材不能只是單一的語言的轉(zhuǎn)換,不是簡單地把英語名字換成俄語名字那么簡單,要加強文化對比,做到有所側(cè)重和突出。
(2)加強聽、說技能的訓練,初級階段的學習者不能過分要求其讀、寫技能的提升,對于一些較難掌握的詞匯,可以先“語文分離”,聽懂、會說即可。教材中應該加大語言的輸入,多多增加聽力材料以及學習者語言表達的機會。
(3)課文內(nèi)容定要力求真實、自然,這樣學習者運用在課堂上學習到的語言進行實際交流時,才不會顯得刻板、呆滯,出現(xiàn)“說得對,但又說得不對”的尷尬局面。
(4)詞匯的翻譯要做到科學、準確,對于有明顯附加意義的詞匯,要做出對應的說明;可以采取多種手段進行翻譯,不拘泥于英語一種形式。
本文從教材綜述、教材具體分析、教材評估三大方面,對《漢語教程》第二冊下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具體的編寫建議,希望對《漢語教程》及有關教材的編寫有所促進。
參考文獻:
[1]楊寄洲.漢語教程第二冊上[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2]楊寄洲.漢語教程第二冊上[M].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6.
[3]孟琦.《漢語教程》第二冊教學設計[D].新疆師范大學,2012.
[4]何真.《漢語教程》俄文版教材分析評估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2.
[5]張赫軒.《漢語教程》與《博雅漢語》初級教材練習對比分析 [D].黑龍江大學,201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