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佳+何冰
摘要:本文講述了自己作為一名大二學生對于有機化學的心得體會,從三個方面進行論述,第一部分講了這大半年學習有機的心路歷程,從好奇到厭倦再到重拾興趣,第二部分論述了三點自己學習有機的經(jīng)驗,第三部分總結(jié)了學習有機化學的要點。
關(guān)鍵詞:有機化學 心得體會 有機方程式 官能團
中圖分類號:R3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5-0195-01
我是從大二的時候開始學習有機化學,也是從這時候起才真正進入有機化學這個新天地。從最初的印象到現(xiàn)在將近大半年的學習的經(jīng)驗,基本來源于馮老師日常的授課以及自己平時的思考與總結(jié)。下面講述一下我對它的心得體會。
剛開始我的感受是好奇,一開始學習烷烴時,無論是它的命名、構(gòu)象還是反應與制備,都讓我新奇不已,對于學習充滿信心。后來隨著學習的深入,我了解了一類又一類有機物,有鹵代烷,烯烴,炔烴,醇,酚,等等,每一種都有自己區(qū)別于其他有機物的特點,每一種我都接受了系統(tǒng)的學習,而我的任務(wù)也就是牢記,并能熟練地運用。一開始我確實做到了,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但漸漸地發(fā)現(xiàn)反應方程式越來越復雜,越來越困難。當發(fā)現(xiàn)自己怎么都記不住,反而把好幾個方程式混在一起時,好奇消失了,反而心生厭煩,對于記憶各種各樣方程式的厭煩,對于千篇一律的學習的厭煩,因此學習態(tài)度從積極向上變?yōu)橄麡O以待,上課昏昏欲睡。
幸好我對有機化學還沒有徹底喪失興趣,我發(fā)現(xiàn)每一個有機實驗原理都和我認為難于記憶的有機方程式有著千絲萬縷的關(guān)系,但由于我對于方程式機理的不理解,對于原料和產(chǎn)物的不熟悉,造成了我對整個實驗的一知半解。雖然我可以參照實驗書按部就班地實驗,也可以制得正確的產(chǎn)物,但我對于每一個步驟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加入這個化合物,加入的化合物是用來做什么的卻不清楚,這讓我很痛苦。也就是這件事讓我下定決心要弄懂每一類有機物的物理性質(zhì)、化學性質(zhì)、反應與制備,真正了解。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我總算知道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只有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有機化學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我把它歸納為三點。
一、根據(jù)反應機理熟記有機方程式
首先要熟練地掌握親核取代反應、親電加成反應、親核加成反應、親電取代反應這四種反應的機理,了解電子在反應中是如何在化合物之間運動的。例如親核取代反應就是指有機分子中與碳相連的某原子或基團被作為親核試劑的某原子或基團取代的反應。其次判斷有機反應屬于這四種中的哪一種。鹵代烷與氫氧根的反應就屬于典型的親核取代反應,烯烴和炔烴的反應大多數(shù)為親電加成反應,醛酮與格式試劑的反應為親核加成反應,苯環(huán)的大多數(shù)反應為親電取代反應。最后就是我的有機化學老師反復強調(diào)的“有機反應就是正的和負的反應”,只要準確找到哪個原子在化合物中顯正電,哪個原子顯負電,記憶有機反應方程式就不成問題。
二、根據(jù)官能團分門別類
在有機化學中官能團極為重要,每一種官能團都有自己的特性,有機化學書中以官能團作為區(qū)分有機化合物種類的依據(jù),每一單元都會系統(tǒng)地闡述這一類化合物的反應,其實也就是官能團的反應。例如
新學的氨基具有堿性和酸性,可以發(fā)生烴化反應生成季銨鹽,也可以發(fā)生酰化反應,生成酰胺,還有極重要的亞硝化反應生成重氮鹽。而我們學習有機化學一個很重要的任務(wù)就是學習每種官能團能發(fā)生的各個反應,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這個沒有捷徑可以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斷記憶,不斷書寫,每次老師講完一類化合物就做好筆記,掌握這類官能團的反應,直至一看到這個官能團就能想到它的反應,那就說明你已經(jīng)很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
三、善于歸納總結(jié)
我以前學不好有機化學,主要原因就是課后沒有歸納總結(jié),沒有消化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有機化學中后學習的知識與先學習的知識關(guān)聯(lián)尤其多,對于同一個有機方程式,可能在前面你重點學習的是反應物,但后面研究的卻是生成物,如果沒有總結(jié)過,可能永遠都不會想到原來還有這樣一種簡便的制備方法,并且還是自己早先學習過的。
歸納總結(jié)就是提高知識的儲備,可以把利用同一機理的反應記下來,也可把生成同一產(chǎn)物的制備方法寫下來,比如哪些化合物可以和格式試劑反應,哪些化合物可以提供碳正離子,這都可以列一張表,一直堅持這么做,以后遇到合成題也不至于手足無措。
學習有機化學貴在堅持,也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摸索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不然它永遠是無趣的,就像曾經(jīng)的我厭倦它的枯燥。只有堅持的人才能意識到這是怎樣廣闊的世界,需要不斷探索,才能有幸感受它的美。
參考文獻:
[1]彭杜宏,何敏,劉電芝.大學課堂教與學狀況的個案觀察報告[J]. 高教探索,2009(2):99-103.
[2]趙建莊,魏朝俊,賈臨芳,王春娜,吳昆明,梁丹,王占英.有機化學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改革實踐[J].北京農(nóng)學院學報,2007(S1):103-105.
[3]陳艷雪,楊晉輝.淺談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興趣[J].中國科技信息,2012(22):232.
責任編輯:于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