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雨宸
我常對媽媽說:“別人的媽媽帶的包都小巧玲瓏、特別精致,就您的包這么大,真難看!”那么,媽媽的書包里有什么呢?包里最占地方的就是書,有時候是一本,有時候是好幾本。于是,我常笑稱媽媽背的是“書包”。
媽媽包里帶書是為了隨時隨地能讀書。比如,出門旅游時,人們多數(shù)在車上玩手機或睡覺,我對媽媽說:“讓我也玩會兒手機吧?”媽媽笑著說:“我們帶著書呢!”她馬上拎過她的書包,掏出一本《三毛從軍記》,翻開書讀了起來:“鬼子在招收童工,對前來報名的人說:‘只要力氣,不問年紀……”我瞄了一眼,心想:呀,三毛這么瘦,他怎么能干那么重的活呢?一個麻袋包還不把他壓趴下?媽媽這時候卻不讀了,我急著問:“然后呢?”媽媽說:“哎呀,媽媽嗓子疼,你讀給媽媽聽唄!”我迫不及待搶過書來,從頭開始閱讀。后來我才體會到,原來這是媽媽教我養(yǎng)成讀書習慣的“小伎倆”。
當我在娛樂場不知疲倦地玩蹦蹦床時,媽媽坐在外邊的凳子上,從書包里掏出一本書來,邊讀邊等我。我上興趣班的時候,很多家長在外等待都覺得百無聊賴、時間難熬,而媽媽坐在空蕩蕩的走廊長椅上,靜靜地捧著一本《瓦爾登湖》或《納蘭詞》,讀得津津有味,如入無人之境。我曾問媽媽:“您等我那么長時間,都不出去逛逛街,難道不煩嗎?”媽媽說:“平時沒時間多讀書,趁著你上興趣班的時間看看書,我都嫌時間不夠用呢!”
家有“書癡老媽”,我也變得書不離身。每次外出收拾行李,我總要塞上幾本課外書。我們各自帶著自己的“書包”,開始豐富多彩的“旅程”。
評分結(jié)果:★★★★★
評分原因:親情如春雨,潤物細無聲,而愛也是潛移默化間展現(xiàn)出來的。此文正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將母愛的平凡和可貴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有時,愛并不需要驚天動地的大事件來體現(xiàn),就是這樣的生活日常便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