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工藝美術是一種生之有道,同時又以所創(chuàng)之器物為主要表達方式的藝術形式,它作為這樣一種藝術形式,既反映著時代的思想,又直接體現(xiàn)社會的生活方式。從石器到玲瓏剔透的玉雕,從彩陶到瑩潤華麗的瓷器,中國工藝美術的悠久歷史和藝術特色遠不于此。在世界工藝美術的寶庫中,中國工藝璀璨奪目,以其巧奪天工的技藝與特有的東方藝術魅力,享譽海內外。作為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中華民族造型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體現(xiàn)工藝美術的普遍本質特征,更在形式與內容上保持著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tǒng)一,又顯示了中華民族文化自身所具有的鮮明個性。本文通過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朝、宋朝、元明清以及書法家王羲之的作品這幾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意在體現(xiàn)中國工藝美術對當代的影響。
關鍵詞:工藝美術 發(fā)展 影響 審美
引言
現(xiàn)代的中國工藝美術隨歷史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傳統(tǒng)工藝雖然失去了原來的主流地位,但它仍然繼承了以前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保持著中國工藝美術的一貫審美特征與主流。隨著工業(yè)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依靠其生長發(fā)展的現(xiàn)代工藝美術,不斷在內容與形式上反映新時代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建立起一種嶄新的審美習慣和審美風格。明快便利、簡約而不簡單的現(xiàn)代工藝美術不僅真實的構成人類富有現(xiàn)代氣息的生活環(huán)境,同時也不斷地影響和改變著人們內在的精神世界。
一、春秋戰(zhàn)國初期
中國工藝美術的原始發(fā)生可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第一件勞動工具的創(chuàng)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既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的初始形態(tài),亦確立了工藝美術作為中華民族造型藝術先導的地位。新石器時代的石玉、牙骨、編織、縫紉,特別是制陶工藝,已鮮明地顯示了中國工藝美術重視實用和審美相統(tǒng)一的造物思想和設計意匠,亦鮮明地顯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藝的能力以及對形式美法則的認識和運用。商、西周時期,中國工藝美術有了劃時代的進步,工藝造物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進一步豐富和加強。精神內涵中大量滲入的社會意識和宗教意識,使這一時期的工藝美術具有一種崇高的美學魅力。
二、秦代文明的形成
原始青瓷和漆器獲得初步發(fā)展,而青銅器和玉器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春秋戰(zhàn)國至秦漢時代的工藝美術顯示了中國封建社會早期經濟實力和意識形態(tài)的發(fā)展。秦國在公元361年采用來自衛(wèi)國的商鞅在全國實行大范圍改革,商鞅的“信”廣招天下仁人志士,讓底層人民相信,只要有所作為可以擁有地位與權力。從西部游牧民族發(fā)家的秦國,將士們各個驍勇好戰(zhàn),被稱為“虎狼”,讓各國將士聞風喪膽。與趙國的長平之戰(zhàn),秦軍更是以壓倒性優(yōu)勢滅掉40萬大軍,在占領最東面的齊國之后,終于統(tǒng)一天下建立秦朝。嬴政登基以后為了便于經濟的管理統(tǒng)一了度量衡,貨幣。他從13歲登基就開始給自己修建陵墓,死后由他的兒子完成了整個工程。秦代“依山環(huán)水”的造陵觀念對后代建陵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人認為活著的時候享盡榮華富貴,死了之后要繼續(xù)在另一個地方頤養(yǎng)千年,所以君子的死乃是大事,要厚葬。而里面層層疊疊的機關更是讓盜墓者難以靠近。在已經發(fā)現(xiàn)的陵墓反打盜洞口下面布滿了尸骨,下面的水銀已經超標,這是秦始皇當年修建皇陵的機關,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也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之一。
三、宋朝的巔峰
宋代工藝美術充分地物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它體現(xiàn)和揭示的創(chuàng)造原則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以及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北宋第八位皇帝宋徽宗不重視朝政喜歡藝術享樂,他所喜歡的瓷器以及字畫影響并帶動了當時文化發(fā)展。微宗的書法技藝也很高超,被稱為“瘦金體”,每個筆畫都充斥著緊張感。他的丞相蔡京在位期間,為了迎合徽宗的喜好開始逢年過節(jié)建寺廟,也正因如此,佛教在我國從宋朝開始,得以良好的發(fā)展。后他告訴徽宗國庫過剩,慫恿其將眼光轉向了復興西周禮儀的浩大工程,徽宗為了禮儀的音樂發(fā)明了編鐘,看到時下在文人雅士之間流行的“論茶”,他又將眼光轉向了瓷器,通過各種瓷器的燒制來滿足他收藏的欲望,作為他最喜歡的汝官窯的青瓷,所謂的“雨過天晴后的藍”瓷,汝瓷的發(fā)展帶來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高潮,也帶動了瓷器在北宋的大興,宋代的燒瓷技術在中國歷史上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北宋滅亡的8年后,南宋建立。南宋的經濟大繁榮離不開這個對外交往密切,既是政治中心又是經濟中心的都城杭州。此時的景德鎮(zhèn)陶瓷迅速的發(fā)展了起來。由于大量生產,景德鎮(zhèn)在當時采取了分工作業(yè),這也培養(yǎng)了大批可以高質量完成作業(yè)的人,瓷器得以遠銷海外。在現(xiàn)已發(fā)現(xiàn)的南宋精美瓷器中,日本博物館里也有存放。精美的陶瓷印花顯得尤為重要,但不可能每個陶瓷都重復一模一樣的刻畫工作?!坝‘嫛焙芎玫亟鉀Q了這一難題。此時的陶瓷已達到了新的高度。大米、茶葉、絲綢的貿易也都有所增長。
四、元、明、清
蒙古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勢力統(tǒng)一中國后,工藝美術有著一定的發(fā)展染織工藝的織金錦、陶瓷工藝的青花和釉里紅是這一時期的突出貢獻。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強盛的時代。資本主義因素的萌發(fā)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和科學的產生,促使明代工藝美術跨入一個新階段,織錦、棉紡、陶瓷、金工、家具和建筑裝飾等門類都得到較全面的發(fā)展。明代工藝美術承繼了宋以來的美學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發(fā)展,具有端莊、簡約、健實等審美特點。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各個門類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種之繁多、技藝之精湛、手法之豐富都遠遠超過前代,呈現(xiàn)出集各歷史時期之大成的局面。清朝定都在紫禁城,其間近十位皇帝統(tǒng)治了接近200多年,隨著逐漸累積的腐敗與內憂外患,一個個王朝都落下了帷幕。其中,乾隆時期經濟、政治、文化、更是達到了巔峰。同一時期揚州的文人石韜《搜盡奇峰打草稿圖》,一反當時仿古之風,構圖新奇,筆墨雄健縱恣,淋漓酣暢。
五、藝術家王羲之
說到書法,王羲之在中國書法史上的地位當仁不讓。他不但是一位書法家,同時也是一位政治家。王羲之的兩重身份與他所處的官僚制時代有關,更與他儒道雜糅的思想和骨鯁孤傲、不拘于俗、追求自然的個性及酷愛書法藝術的心境有關。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是天下第一行書,表面上一群好詩飲酒的朋友聚在一起欣賞美景,實際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所謂“興盡悲來”正是人們常有的心緒,盡管人們取舍不同性情各異。剛剛對自己所向往且終于獲致的東西感到無比歡欣時,但剎那之間,已為陳跡。那句“死生亦大矣”,在人生苦短的感嘆中又流露出一腔對生命的向往和執(zhí)著的熱情。最難能可貴的是,從《蘭亭序》那“不激不厲”的風格中,蘊藏著作者純熟的筆墨技巧、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和高尚的藝術情操。
結語
幽幽五千年的歷史,留下的不只是那征戰(zhàn)沙場的滾滾鐵騎和遷客騷人的風華絕代,而是每一位工匠的別具用心,每一件工藝品的精致花紋,每一份蒼勁有力的筆跡和每一幅細膩耐心的工筆畫。欣賞這些精美的工藝品,不能用繪畫的標準或再現(xiàn)具體物象的標準去衡量,要結合實用功能領略其造型美、裝飾紋樣的韻律美、材料質地的肌理美和制作工藝的精致美,并通過這些美的感受去理解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審美意蘊和工匠精神,這就是中國工藝美術的發(fā)展對其當代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鄭冬冬. 淺析工藝美術的“道器之辯”[J]. 美與時代,2003,
作者簡介
任慧(1994.09-),女,漢族,江蘇徐州人,山東大學(威海) 2014級視覺傳達設計專業(yè)在讀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