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新平
摘要:對一例牛伊氏錐蟲病的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解剖病理變化和實驗室檢查情況進行了介紹,并提出了相應的治療和預防措施。
關鍵詞:牛;伊氏錐蟲病;診斷;防治
中圖分類號:S858.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7)07-0017-02
伊氏錐蟲病是由錐蟲屬的伊氏錐蟲寄生于馬、騾、驢、牛、駱駝和犬等家畜體內引起的一種寄生蟲病。主要傳播途徑是通過蚊、蠅叮咬感染,常發(fā)生在蚊、蠅活動頻繁的季節(jié)。病畜以體溫升高、貧血、消瘦等癥狀為主,嚴重的可致病畜死亡,給養(yǎng)殖生產造成重大經(jīng)濟損失。筆者曾經(jīng)診治一起牛伊氏錐蟲病,現(xiàn)將診治情況報告如下。
1 發(fā)病情況
2015年11月6日,某養(yǎng)殖戶因牛發(fā)病死亡,請求筆者前往診治。據(jù)畜主介紹,其存欄黃牛58頭,兩個月前,見個別牛出現(xiàn)精神不振,食欲減退,體溫升高,2~3 d后體溫恢復正常,精神好轉,如此反復多次發(fā)作。病牛后期食欲較差,逐漸消瘦,被毛粗亂無光澤,四肢行走無力。曾作為傳染病給予治療,經(jīng)使用抗生素等藥物治療,久治而未見療效?,F(xiàn)有5頭牛發(fā)病,其中1頭病牛當天死亡。
2 臨床癥狀
臨床檢查見病牛初期體溫升高達40.0~41.5 ℃,1~3 d后恢復正常,3 d后體溫又見升高,如此反復,呈間歇熱。病牛精神沉郁,呼吸困難,食欲減退,逐漸消瘦,被毛干枯,表皮粗糙有鱗屑;眼瞼浮腫,兩眼羞明流淚,眼結膜充血,后黃染蒼白,瘀血,結膜、瞬膜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并有膿性分泌物。有的病牛四肢無力,運步失調,左右搖擺,舉步困難,尿少色深如濃茶樣,體表淋巴結腫脹。部分病牛在胸部和四肢下部出現(xiàn)水腫。耳尖、尾尖及四肢關節(jié)皮膚龜裂,流出血樣或黃色液體,耳尾干枯,嚴重時部分干僵脫落。
3 解剖變化
病牛尸體消瘦,可視黏膜及皮膚黃染。皮下普遍水腫,呈黃色膠凍樣浸潤,特別是胸前、腹部和四肢皮下組織水腫、膠凍樣浸潤明顯。體表淋巴結腫大充血,切面髓樣浸潤,血液稀薄,凝固不良。胸、腹腔有大量漿液性液體,胸、腹膜上有出血點,肌肉濕潤混濁,脾臟腫大,表面有出血點,髓質呈軟泥樣。肝臟腫大,硬度增強,顯著淤血,混濁質脆。腎臟腫大混濁,有出血點。心臟肥大,心包有積液,心肌變性,柔軟脆弱,心包及心外膜有出血點,網(wǎng)胃和皺胃黏膜有點狀出血。內臟淋巴結腫脹充血,肝、脾所屬淋巴結特別明顯。
4 實驗室檢查
病牛耳尖采血涂片,用姬姆薩染色法染色后鏡檢,發(fā)現(xiàn)有呈柳葉狀蟲體。蟲體中央有橢圓形核,核與動基體呈深紫色,鞭毛呈紅色,波動膜呈粉紅色,原生質呈淡天藍色。蟲體長18~34 μm,寬1~2 μm,前端比后端尖,有發(fā)達的波動膜,寬而多皺曲,游離鞭毛長達6 μm。
5 診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解剖變化及實驗室檢查結果,診斷為牛伊氏錐蟲病。
6 治療
(1)病牛治療。貝尼爾(三氮脒)3~5 mg/kg,用注射用水稀釋成5%藥液,頸部或臀部深部肌肉注射,隔日再用藥一次。
(2)輔助治療。根據(jù)病情,在使用抗原蟲藥治療的同時進行輔助性治療,加快病??祻?。10%安鈉咖20 mL、5%維生素C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1 000 mL混合靜脈滴注,每天1次,連用3 d。
(3)同群牛藥物預防。對假定健康的牛全部進行預防性用藥,藥物、劑量及用法同治療用藥。
(4)加強飼養(yǎng)管理,改善飼養(yǎng)條件,適時補充精料,增強機體抗病能力,促進病牛早日恢復健康。
用藥后療效明顯,病牛食欲恢復,精神狀態(tài)好轉。30 d后病牛全部恢復正常,膘情明顯好轉。
7 預防措施
(1)藥物預防。在疫區(qū)定期給家畜進行預防性用藥,可防止錐蟲病的發(fā)生。在蚊、蠅活動的季節(jié),用貝尼爾注射1次,有3~5個月的預防效果;或用那加諾注射1次,有1.5~2.0個月的預防效果;用鹽酸氯化氮氨菲啶(沙莫林)肌內注射1次,可預防6個月。
(2)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平時注意觀察牛群的健康狀態(tài),發(fā)生疫病應及時確診、治療,避免引起傳播或造成病畜死亡,造成更大的經(jīng)濟損失。
(3)防止疫病傳入。不要到疫區(qū)引進牛,引進動物需經(jīng)當?shù)貏游锓酪邫C構檢疫合格,要嚴把檢疫關。引進的動物還需隔離飼養(yǎng)觀察一定的時間,確定健康無病才能合群飼養(yǎng),防止疫病隨引進動物傳入。
(4)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要注意搞好欄舍及周圍環(huán)境衛(wèi)生,保持欄舍干凈、通風,及時清理糞污及其他污物,并集中到指定地點進行無害化處理。定期對牛舍及周圍環(huán)境進行消毒殺蟲,滅虻、滅蠅,盡量減少虻、蠅數(shù)量,防止該病的發(fā)生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