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忠華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于冒險、敢于探索、善于競爭、富于創(chuàng)造是21世紀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自信心作為一種積極進取的內部動力,正如范德比爾特所說:“一個充滿自信的人,事業(yè)總是一帆風順的,而沒有信心的人,可能永遠不會踏進事業(yè)的門檻?!闭f明自信心是成才的重要條件,它在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價值已被社會各界人士所接受。
自信心一般都指向于自身的某種目標,它可以分為兩大類:即品德方面的目標和能力方面的目標。指向前者成為品德自信心;指向后者成為能力自信心。孟子說:“人皆可以為堯舜?!边@就是鼓勵人們在品德修養(yǎng)上要有自信心,經過努力都可以成為品德高尚的人,同時還要相信自己有足夠的能力,可以完成已有的任務,實現既定的目的。這個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的組成部分,優(yōu)化心理素質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組成,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自尊心,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首先,自信心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F代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學生已有的現代心理發(fā)展水平制約著學生的學習;同時學習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也起著明顯的、重大的促進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學習也是促進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途徑。觀察教室里的學生凡是充滿自信心的學生,他們都敢于探索,勇于進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力,以追求最大的成功。事實證明:不少優(yōu)秀生都充滿自信心,他們的體會是:在學習中,自我心理調節(jié)水平高,各方面心理因素均趨于最佳狀態(tài),學習起來自然效率高,質量好;相反心理狀態(tài)不佳,學習起來自然困難重重,事倍功半或干脆學不進去。這就是說學習成績與自信心有明顯的辯證關系。學習成績的提高,有助于加強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強,又有助于進一步提高學習成績。
其次,自信心有助于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社會心理學研究證明,在不同的組織系統(tǒng)中,反映在人際關系的特點也不相同。一般來說,自信心較強的學生都喜歡和老師交往,跟同學關系也比較融洽。具有自信心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往往能團結一批同學,而同學們也喜歡跟這樣的伙伴在一起。如果一個班級中充滿自信心的學生較多,那這個班級就容易形成一個好的集體,而自信心過高或過低對搞好人際關系都是不利的。自信心過高的學生,往往會盲目地驕傲自滿,不自量力,瞧不起其他同學,甚至連老師也不放在眼里。自信心過低的學生,不愿意跟同學在一起,覺得別人敵視他們,十分孤獨。這類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不怎么融洽。他們害怕老師提問,檢查作業(yè),特別擔心老師指出其錯誤,批評自己。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視正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以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呢?
一、對學生要多作肯定性評價
學生判斷能力較弱,老師心理投射是他們形成自我評價的主要來源,這在小學低年級尤其明顯,學生需要從老師給予的肯定性評價中確立自信心。如果你在寫成績報告冊時,能評價他聰明、能干,寫些激勵性語言,他就認為自己確實是這樣,遇事敢于自己動手去做。教師對學生的情感、笑容、肯定評價形成了期待效應。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既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讓學生學會自主、自強、自信、自立。
二、教師應當信任每位學生
教師應當信任每一個學生都具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自學能力。信任前者,教師才會放手讓學生干自己能干的事;信任后者,教師在教學中才不會滿堂灌。教師不但要把書教好,把課上好,而且關鍵的是教書育人。在教學實踐中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治能力,讓他們自己教育自己,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自覺地成為利用各種知識充實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
三、讓每個學生都有“露臉”的機會
優(yōu)秀生大多自信心十足,而學困生幾乎都自信心不足,因此在實施素質教育時盡可能給學困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和條件,也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乃是培養(yǎng)和提高學困生自信心的根本方法。為了促進學困生的轉化,就要盡可能地“讓學困生露臉”,從而消除其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作為教師,如果能很好地利用學生的優(yōu)點,那將會使一大批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成為有用之才。
四、把愛灑向教室的每個角落
教師的愛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班里的每個孩子都感受到老師的愛。愛學生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深于母愛,細如雨絲,真正做到在人格上尊重,在生活上關心,在學習上幫助,在思想上啟迪,堅持教育持之以恒。用自己真摯的感情去溫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從實際感受中相信教師的誠意,把教師當作知心人,他們也定會不斷改正缺點,取得進步。
總之,自信的培養(yǎng)是多渠道、多方面的,教師對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看在眼里,記在心上,并且多表揚,這樣久而久之,學生對自己就充滿信心,能夠大膽地進行探索,更加刻苦地學習,從而取得好成績。
參考文獻:
韓旭.淺談學校如何做好青少年挫折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4(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