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 璐,羅淑平,吳 艷,林 芹,陳克妮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醫(yī)療保健中心,海口 570311)
延續(xù)護理對腦卒中失語照顧者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研究
熊 璐,羅淑平,吳 艷,林 芹,陳克妮
(海南省人民醫(yī)院醫(yī)療保健中心,???570311)
照顧者指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提供照顧服務的人,包括家庭成員(配偶和子女等)、親戚或朋友等。因為腦卒中患者均不同程度喪失勞動力和生活不能自理,長期需要照顧者的幫助。在腦卒中患者中,失語癥占20%~30%[1]。失語癥患者由于腦損害導致語言交流功能障礙,導致照顧者的工作難度極大。有研究發(fā)現,長期的照顧工作會導致照顧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狀況[2],還會導致其生活質量下降[3],從而影響照顧患者的服務質量。因此,改善照顧者的情緒狀態(tài)有利于提高照顧服務質量。目前,新的護理模式——延續(xù)護理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通過對患者提供從醫(yī)院到家庭的延續(xù)護理服務和指導,將大大減輕照顧者的工作負擔。本研究主要了解延續(xù)護理對腦卒中失語照顧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擇海南省人民醫(yī)院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入住神經內科、醫(yī)療保健中心病房的腦卒中失語癥出院患者78例的照顧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8人,女30人,年齡35~46 歲,平均38.4歲;文化程度:小學以下6人(7.6%),小學24人(30.8%),初中36人(46.2%),高中、中?;蚣夹?10 人(12.8%),???2人(2.6%);照顧者與腦卒中失語患者的關系:兒女38 人(48.7%),配偶 22人(28.2%),保姆7人(9.0%),親戚11人(14.1%)。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人。兩組的年齡、性別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首先,成立專項研究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組員由臨床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理師職稱以上4名人員組成。研究開展前對組員統(tǒng)一進行培訓,確保實施評價標準統(tǒng)一。對兩組所照顧的患者,前3個月給予常規(guī)出院指導,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定期復診等;后3個月對觀察組所照顧的患者,在此基礎上實施延續(xù)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建立出院后檔案并制定延續(xù)護理計劃 出院后當天,護士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包括神經功能、健康行為及心理狀態(tài)等,詳細記錄存在的健康問題,匯報給主管醫(yī)師,并建立出院后檔案。在主管醫(yī)師指導下制定詳細的出院醫(yī)囑,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科學指導建議。
1.2.2 制定回訪計劃,指導照顧者護理患者 詳細記錄患者的家庭地址、 聯(lián)系電話等信息,并向患者發(fā)放聯(lián)系卡,卡內填寫科室、管床醫(yī)生及責任護士的電話。出院后每個月隨訪1次,整個隨訪周期為半年。對照顧者進行護理保健知識講解和培訓,包括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康復期間生活方式、功能鍛煉等內容,詳細解答照顧者的疑問。
1.2.3 通過“護患溝通本”協(xié)助照顧者和腦卒中失語患者交流 失語癥患者和照顧者之間存在溝通障礙,使用本科室制定的“護患溝通本”,協(xié)助照顧者和患者進行溝通,并指導根據患者具體病情制定有針對性的康復計劃。“圖片護患溝通本”包括友好的、容易接受的、一目了然的卡通圖及簡短文字,內容包括3個部分:(1)生活需要(大便、小便、睡覺、喝水、吃飯、關燈等);(2)身體的不同部位疼痛及不適(如頭暈、頭痛、畏寒、發(fā)熱、腹痛等);(3)將實施的護理措施(測體溫、注射治療、測血糖、功能鍛煉等);(4)數字及字母表;(5)有書寫能力的患者,可以在本子上書寫需求??祻陀媱澲饕ㄕ_體位、床上活動、坐姿和平衡訓練、站立平衡訓練、步態(tài)訓練、關節(jié)被動運動、日常生活技能訓練等。
1.2.4 對照顧者進行心理干預 每次家訪,指導照顧者健康知識和教會他們如何給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并同照顧者討論目前的照顧壓力,鼓勵照顧者學習一些心理放松的技巧,以幫助減輕照顧者的負性情緒。
1.2.5 觀察指標 采用問卷調查法,試驗第3個月和第6個月后進行問卷調查。(1)一般情況調查:包括人口學資料和一般健康狀況(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照顧患者所罹患的疾病等)。(2)焦慮狀況:釆用精神衛(wèi)生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進行評估,SAS由Zung[4]于1971年編制,能全面、準確地反映被試者焦慮狀態(tài)的有關癥狀和嚴重程度,操作方便,應用頗廣。SAS量表有20個項目,含4道反向評分題,每項進行1~4級評分。評估以標準分為準,分值越高表明焦慮程度越高。SAS<50分表明無焦慮,50~59分為輕度焦慮,60~69分為中度焦慮,≥70分為重度焦慮。(3)抑郁狀況:釆用精神衛(wèi)生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評定,SDS由Zung編制[5],計分方法與SAS相同。SDS<53分表明無抑郁,53~62分為輕度抑郁,63~72分為中度抑郁,>72分為重度抑郁。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為100%。
試驗前兩組SAS、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后兩組SAS、SDS評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試驗前后的焦慮和抑郁狀況比較分)
延續(xù)性護理是近年來提倡的護理新模式,旨在使患者在不同的健康照看場所均可受到不同程度的護理,是護理服務從醫(yī)院到社區(qū)和家庭的延續(xù)。延續(xù)性護理的措施包括為出院患者制訂全面的出院計劃、在其病情康復期間提供醫(yī)療和護理指導,及時幫助調整患者的治療、護理措施,使得患者能夠得到合適的醫(yī)護服務從而早日康復。延續(xù)性護理的對象主要是一些慢性病、治療和恢復時間較長和再次住院的風險較高的老年患者。在腦卒中的患者中,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6-8]。然而,除了醫(yī)務人員,腦卒中患者的恢復離不開照顧者的精心呵護。照顧者由于長期照顧患者,承擔著身心、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著照顧患者的工作質量,逐漸得到很多學者的關注[9-10]。腦卒中患者多數伴有身體機能喪失,恢復時間長,了解腦卒中的照顧者的情緒和負擔更是當前研究的熱點[11-14]。
國外學者Bhattacharjee等[2]調查顯示照顧者焦慮在患者腦卒中后28 d、6個月甚至1年后都會導致其負擔的升高。Jaracz等[15]對150例腦卒中患者及照顧者負擔、焦慮等調查后發(fā)現照顧者的情緒狀態(tài)和負擔有直接的聯(lián)系。因此,照顧者照顧患者的時間越長,照顧負擔就越重,越容易出現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照顧者在照顧患者過程中,負擔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1)身體上的壓力,需要負責患者的穿衣、吃飯、如廁等各種日常事務,身體上勞累,疲憊不堪;(2)精神上的壓力,大部分照顧者不具備專業(yè)的醫(yī)學知識,并擔心患者疾病的各種不良后果。腦卒中失語癥的照顧者更要面對兩個難題:交流障礙和照顧時間長。失語癥喪失正常交流能力,照顧者很難準確了解患者的癥狀和需求,照顧的難度和風險遠高于一般的腦卒中患者;腦卒中失語癥患者恢復時間長,需要照顧者長期的支持。所以,在本文中試驗前兩組照顧者的SAS和SDS評分較高,提示腦卒中失語癥照顧者在照顧患者3個月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郁。
本文發(fā)現,延續(xù)性護理模式可以明顯改善照顧腦卒中失語癥患者的照顧者焦慮和抑郁的情緒狀態(tài)。可能原因如下:(1)延續(xù)性護理模式,減輕了患者的照顧負擔,在照顧者看來,護理人員具備系統(tǒng)和全面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具有學術權威性,延續(xù)護理模式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讓照顧者得到專業(yè)護理知識,從而讓照顧者更清楚了解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預防及安全照護等,減輕其工作和護理負擔;(2)延續(xù)護理模式除了照顧患者,還兼顧了照顧者的心理護理,從而減少照顧者的焦慮、抑郁的發(fā)生;(3)圖片護患溝通本的使用,改善了患者和照顧者的溝通,本研究中使用彩圖樣式的“護患溝通本”幫助照顧者與腦卒中失語癥患者溝通,大大改善了溝通質量,從而緩解了照顧者的工作壓力,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延續(xù)護理模式不僅有助于患者的順利康復,并且能夠改善照顧者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臨床推廣。
[1]張彬,侯宇峰.腦卒中患者失語癥研究進展[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5):1435-1436.
[2]Bhattacharjee M,Vairale J,Gawali K,et al.Factors affecting burden on caregivers of stroke survivors:Population-based study in Mumbai (India)[J].Ann Indian Acad Neurol,2012,15(2):113-119.
[3]van Mierlo ML,van Heugten CM,Post MW,et al.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 on quality of life in stroke patients and their partners:Restore Stroke Cohort[J].Int J Stroke,2014,9(1):148-154.
[4]Zung WW.A rating instrument for anxiety disorders[J].Psychosomatics,1971,12(6):371-379.
[5]Zung WW.The Depression Status Inventory:an adjunct to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J].J Clin Psychol,1972,28(4):539-543.
[6]李愛芹,王慧娟,尹永紅,等.延伸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5,7(2):120-123.
[7]涂南.延伸護理對腦卒中吞咽障礙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西醫(y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2):91-92.
[8]杜敏.延伸護理服務在腦卒中伴偏癱患者康復指導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23):252-253.
[9]陸敏靈,黃冬枚.老年性癡呆病人照顧者負擔及干預措施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5(9):1025-1029.
[10]薛文星,李冰,劉宏.重度失能老人家庭主要照顧者焦慮、抑郁狀況及生存質量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8):918-921.
[11]許雅芳,丁玎,虞培敏,等.腦卒中患者護理過程中照顧者產生心理壓力的社會心理教育效果評價[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5(2):175-180.
[12]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社區(qū)腦卒中患者主要照顧者負擔與焦慮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777-778.
[13]梅永霞,張振香,林蓓蕾,等.社區(qū)腦卒中照顧者負擔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4):1054-1056.
[14]孫曉,毛雅芬,施雁,等.卒中病人居家照顧者疾病相關知識認知情況調查[J].護理研究,2015(2):185-188.
[15]Jaracz K,Grabowska-Fudala B,Kozubski W.Caregiver burden after stroke:towards a structural model[J].Neurol Neuro Polska,2012,46(3):224-232.
熊璐(1983-),主管護師,本科,主要從事康復護理研究。
?床護理·
10.3969/j.issn.1671-8348.2017.20.050
R473.74
C
1671-8348(2017)20-2875-03
2017-01-22
201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