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習記者 安 博
印度出名的“恨天高”
——減速帶
■ 實習記者 安 博
前一陣子,電影《摔跤吧,爸爸》的上映著實讓印度火了一把。提到這個開掛的民族,大多數(shù)人會想到的是歌舞。但是我相信,對于“老司機”而言,印度的減速帶也一定使他們印象深刻。
印度有一家糖果廠,曾推出這樣一個廣告:一群孩子們每天都會固定的守候在糖果廠的門口,等待早上拉著糖果出門的卡車。糖果廠門口附近安設有減速帶,因此,卡車每次經(jīng)過的時候都會因為顛簸而撒出好多的糖果。然而有一天,因為司機的技術(shù)高超,在過減速帶時并沒有太大的顛簸,糖果沒有撒出來,小孩子們都失望的垂著腦袋,這個場景正好被司機從后視鏡中捕捉到了。于是,他倒車再次經(jīng)過減速帶,這一次車身劇烈的顛簸,糖果順勢繽紛撒落,孩子們興高采烈地撿起了糖果。
廣告播出后,這個糖果廠的糖果因為這則廣告而銷量暴漲。其實主要是因為在這個廣告里,出現(xiàn)了一個能夠引起印度群眾共鳴的、非常接地氣的因素——減速帶。
我們所了解的減速帶是為了促進交通安全而設立的一種設施。通過改變道路中某一段路的高度或者是材料,來影響駕駛者的心理、生理,實現(xiàn)減速,進而達到安全的目的。
當車輛以較高的速度通過減速帶的時候,會產(chǎn)生劇烈的震動,而這種震動會傳遞給駕駛者以及車上的其他人員,強烈的生理刺激以及心理刺激使駕駛者產(chǎn)生不舒適感,因此駕駛者會選擇較低的駕駛車速。
理想的減速帶必須要保證在車輛通過時,不會發(fā)生失控的現(xiàn)象,重要的安全部件不會發(fā)生斷裂等危險的狀況,應該具有較高的行駛和結(jié)構(gòu)安全性。
可提到印度的減速帶,更多的人會覺得那是“馬路殺手”。據(jù)印度公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印度道路上的減速帶平均每天造成30起交通事故,至少有9人死亡。印度是世界上道路交通最差的國家之一,減速帶所造成的道路傷亡不在少數(shù)。
印度的減速帶之所以這么“坑”,就是因為它不光密,而且高。不同的國家標準不同,但印度這“恨天高”般的減速帶著實不科學。凡是路過的汽車大多都會托底,而且,緊湊的程度以至于車的后輪剛離開前一個減速帶,前輪就已經(jīng)上了另一個減速帶了。
那么,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印度,減速帶的安裝按照規(guī)定,應該是由交通部門來負責的,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是由路政部門來完成的。但是后來,居民為了安全,強烈要求在小區(qū)門口安設減速帶,而且嫌政府安設的太少了,就自發(fā)捐錢,安設減速帶,這樣一來也就沒了規(guī)矩,高矮、寬窄、材質(zhì),都不能統(tǒng)一了。
政府部門當然不會放任自由,只是該管的管了,該拆的拆了,結(jié)果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又安設上了。
對于這種現(xiàn)象,印度政府當然不能置之不理,印度政府計劃在公路上設置3D虛擬減速帶,通過給司機造成視覺錯誤,來起到減速的效果,但是想象一下,如果司機們都心知肚明這是假的,在習慣了以后,是不是就不會再在意了呢?
其實,有動作的除了印度政府以外,還有那些充滿商業(yè)頭腦的商家。印度的國產(chǎn)車早就適合了國情,把底盤調(diào)的高高的,并且在廣告詞中提到:本車擁有超高底盤,讓您駕駛起來,絕無托底之憂。
如果想要嘗試把四輪的轎車也開成“三輪蹦”的感覺,那么去印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