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從《中庸》核心概念英譯看譯者文化身份

      2017-08-30 08:33:59徐雅欣
      青年時代 2017年21期
      關(guān)鍵詞:文化身份中庸英譯

      徐雅欣

      摘 要:漢語典籍英譯對傳播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重要作用。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義翻譯理論的重要概念,譯者文化身份的確立包括角色定位、自我的認(rèn)同、他人的承認(rèn)。本文以《中庸》為例,對辜鴻銘和理雅各的核心概念英譯進(jìn)行對比研究。從翻譯動機(jī)和翻譯策略兩方面對比分析,從而反映出譯者文化身份差異對翻譯結(jié)果的影響。

      關(guān)鍵詞:《中庸》英譯;后殖民主義理論;文化身份

      一、引言

      《中庸》是儒家經(jīng)典四書之一。作為先秦儒學(xué)的哲學(xué)綱領(lǐng),體現(xiàn)了深遠(yuǎn)的哲學(xué)思想。在《中庸》里,“中庸”、“天”、“道”等共同構(gòu)筑了《中庸》的核心思想。因此,研究《中庸》里核心概念的翻譯可以窺見譯者文化身份的差異。

      身份認(rèn)同即“identity”。身份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共同性,是“建構(gòu)與他人、他群體共有淵源或共同特征基礎(chǔ)之上的。具有相同理想及在該理想上自然而然建立起來的團(tuán)結(jié)和忠誠”[1]; 二是差異性,是“個人或集體在社會關(guān)系中區(qū)別于其他個體和集體的不同方式”[2]。后殖民主義理論中提及到文化身份的概念。

      英國傳教士理雅各翻譯中國典籍,本意為傳教,為中西文化溝通搭建了橋梁。1861年,理雅各的《四書》翻譯出版,其中包括《中庸》的英譯本。1906年,辜鴻銘所翻譯的《中庸》由上海Mecury公司出版,得到了普遍認(rèn)可。本文通過對比分析兩位譯者對于《中庸》核心概念的翻譯,分析譯者文化身份對譯文的影響。

      二、文化身份內(nèi)涵

      后殖民主義理論興起于20世紀(jì)70年代末,無論是薩義德的“東方主義”,還是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充滿解構(gòu)主義和女性主義色彩的后殖民理論,都讓人們意識到世界的多元性,也為翻譯研究開辟了新的領(lǐng)域。它是一門涉及心理學(xué)、人類學(xué)、哲學(xué)、文化學(xué)等的交叉學(xué)科研究。其中,文化身份是后殖民主義理論的一個重要概念。

      英文identity可以譯作“認(rèn)同”,也可以譯作“身份”。譯者的文化身份涉及到三方面:角色定位、自我的認(rèn)同、他人的承認(rèn)[3]。角色定位是指在人類社會中,個體和群體必須決定自我的定位,回答“我是誰,我從何而來,去向何方”的問題,通過言語或行動表達(dá)或描述自我角色定位,自己自覺認(rèn)同自我定位,進(jìn)而得到他人承認(rèn)。這個過程構(gòu)成了現(xiàn)實(shí)的文化身份。后殖民理論家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對文化身份進(jìn)行研究的。

      薩義德在《東方學(xué)》中的主要觀點(diǎn)就是,西方殖民主義者否定東方民族自我表述、自我闡釋的能力,東方總是被表述,屈服于殖民主義者的話語權(quán)之下。薩義德搜集了大量西方遠(yuǎn)征東方的資料后得出結(jié)論“旅行,歷史,寓言,原型,有爭議的接觸。這些模式構(gòu)成一組鏡片,東方正是通過這些鏡片被感知,它們同時還塑造著東西接觸的語言、感知和形式。[4]”文化身份的確立關(guān)系到自我與他者的關(guān)系,如果一個民族得不到其他民族承認(rèn),或者得到扭曲的承認(rèn),就會處于邊緣地位,得到扭曲的文化身份。

      在《賤民能說話嗎?》中,斯皮瓦克認(rèn)為一方面殖民者控制著被殖民者的話語權(quán),而另一方面被殖民者希望表達(dá)自我的聲音,因此第三世界的譯者主要任務(wù)就是抵抗文化霸權(quán),還原第三世界被扭曲的文化身份,摒棄西方世界強(qiáng)加的殖民主義和女性主義,重構(gòu)第三世界的文化身份[5]。

      三、從《中庸》英譯本看譯者文化身份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隨著中國國力日漸衰落,中國文化身份也出于世界的邊緣,中華民族的文化身份長期處于被書寫的狀態(tài)。一大批愛國人士為了救國,紛紛學(xué)習(xí)西方文化,引進(jìn)西方先進(jìn)技術(shù)。在內(nèi)憂外患的環(huán)境下,理雅各和辜鴻銘卻堅守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理雅各在1861年到1886年的25年期間,將“四書”,“五經(jīng)”等中國主要典籍全部譯出。19世紀(jì)末20世紀(jì)初,辜鴻銘將《論語》、《中庸》翻譯成英文,后來還翻譯了《大學(xué)》。在后殖民主義理論指導(dǎo)下,我們從一個全新的視角研究理雅各和辜鴻銘的《中庸》譯本,從翻譯動機(jī)、翻譯策略兩個方面分析在中國文化身份處于被動狀態(tài)下,兩位譯者各自的文化身份如何影響他們的翻譯。

      (一)翻譯動機(jī)

      理雅各是倫敦布道會傳教士,英華書院校長,近代英國第一位著名漢學(xué)家。1843年,理雅各抵達(dá)香港,開始研究中國典籍的翻譯。理雅各來到中國是為了傳教,他也許不會意識到其翻譯的典籍為東西方架起了一座重要的橋梁。他翻譯了“四書”、“五經(jīng)”,在傳教的過程中,被中華文化的魅力所吸引。最終的效果遠(yuǎn)遠(yuǎn)不止傳教,他翻譯的典籍在西方極受歡迎,為西方讀者打開了一扇東方世界的窗戶。“用夏變夷,欲令圣人之教被于西?!?,有人這樣評價理雅各的翻譯行為。理雅各多年在中國生活傳教,翻譯多部典籍是否當(dāng)真為了“用夏變夷”,他的文化身份是否改變。從其采取的翻譯策略可見一斑。

      辜鴻銘是我國翻譯中國典籍第一人,十九世紀(jì)西方文化取得了對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辜鴻銘深入分析了中西方文化,提出了道德的價值標(biāo)準(zhǔn),確立了中國文化的普遍價值。以西方話語解釋儒學(xué)義理,其價值在于揭示中西方文化的共性,彰顯儒學(xué)的普遍價值?!袄硌鸥鞑┦吭谄渌g中國經(jīng)書中展示的中國人之知識與道德面貌,其陌生與怪誕,不亞于一般英國人眼里中國人的衣著與外貌”。理雅各“陌生與怪誕”的翻譯激發(fā)了辜鴻銘后殖民翻譯話語的“抵抗”式翻譯,辜氏譯經(jīng)具備了“去殖”的價值。

      (二)翻譯策略

      譯者采取的翻譯策略取決于很多因素,比如其文化身份、翻譯目的、歷史環(huán)境、讀者期待視野等。理雅各翻譯典籍的一大特點(diǎn)就是忠實(shí)于原文,他采取異化的翻譯策略。相對而言,辜鴻銘更多采用歸化翻譯策略,并且加上很多注釋,用西方經(jīng)典來解釋中國儒學(xué)概念。

      1.《中庸》譯名,理雅各直接將《中庸》翻譯為The Doctrine of the Mean。這是種異化的策略,西方讀者對這個題目并沒有很多共鳴。辜譯:The Conduct of Life, or Universal Order: a Translation of One of the Four Confucian Books hitherto known as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辜鴻銘的譯名整合了三位西方思想家的用語。“Mean”來自亞里士多德,這個概念與《中庸》的“中”相通,指行為要適度,避免過度或不足?!癠niversal order”來自阿諾德,指宇宙的最高秩序;“Conduct of life”來自愛默生的同名著作,指的是人們要關(guān)注日常的道德修養(yǎng),與儒學(xué)思想相通。辜鴻銘尋求西方的平行文本來翻譯《中庸》。這不僅體現(xiàn)在題名翻譯上,在譯本注釋里,儒學(xué)思想的關(guān)鍵之處幾乎都有西方文本的引用,其中引用《圣經(jīng)》、阿諾德各5次,愛默生的4次,卡萊爾的2次,莎士比亞、奧維德、托爾斯泰、康德、彌爾頓各一次。辜鴻銘的這種策略是表達(dá)中國文化認(rèn)同的特有形式,將他的翻譯活動置于當(dāng)時的社會歷史語境,這種做法的道理就不難看清。

      2.“天”是《中庸》中的核心概念,“天”有多層含義,一是指自然的、物理的天空,二是具有形而上意味的天,指主宰人類世界的有意志的天。

      在翻譯形而上的“天”時,由于兩位譯者文化身份不同,他們采取的翻譯策略也不盡相同。“天命之謂性”,理譯“What Heaven has conferred is called THE NATURE”,辜譯“THE ordinance of God is what we call the law of our being”。理雅各用首字母大寫的Heaven來翻譯“天”,看似準(zhǔn)確無誤,但是他卻在另一處注釋中解釋道Heaven 等同于God,這表明他所理解的“天”就是上帝的天神。實(shí)則,中華文化的“天”并不等同于上帝,理雅各的文化身份依然是一名中心文化的傳教士。而辜鴻銘將“天”翻譯成“God”,這并非因?yàn)樗焕斫狻疤臁钡恼嬲x,而是一種邊緣文化譯者不得已的選擇。他深知要想讓西方讀者理解中國典籍,必須用西方世界能夠接受的語言來進(jìn)行翻譯。這種歸化的翻譯策略是譯者為了消除中國在西方世界的“the otherness”做出的選擇。

      3.“道”也是《中庸》中的主要概念?!暗馈痹谥袊幕惺蔷哂行味弦馕兜?,比如“君子之道,費(fèi)而隱”?!暗馈睙o處不在。理雅各用兩個英文術(shù)語翻譯“道”:“the Mean”和“the Way”。在意義方面,這兩個術(shù)語與中文的“道”不是絕對對等。對于西方讀者而言,他們只能知道“the Mean”和“the Way”是儒學(xué)哲學(xué)概念,但不能僅從字面推斷具體內(nèi)涵。辜鴻銘在中國譯者的文化身份認(rèn)同下,將“道”翻譯為“the moral law and virtue”of the people或“the moral social order and justice”of government and society。從表面看,兩位譯者分別采用直譯和意譯的翻譯方法。但是這種選擇是基于特定歷史時期各自的文化身份。理雅各作為一名傳教士,他的文化身份并未發(fā)生改變,他信奉的始終是西方的上帝[6]。理雅各對于中國哲學(xué)概念內(nèi)涵的敏感度明顯低于辜鴻銘。在中國文化出于弱勢文化的情況下,辜鴻銘采用以經(jīng)解經(jīng)的方法,讓中國文化更好地被西方讀者接受。

      四、結(jié)語

      在翻譯活動中,譯者的文化身份是影響其翻譯結(jié)果的一大因素。本文通過對比辜鴻銘和理雅各在《中庸》核心概念翻譯上的差異,分析出兩位譯者的文化身份。理雅各雖然翻譯了多部中國典籍,但是其文化身份仍然是信奉西方上帝的傳教士。他主要采用異化的翻譯策略,在中國文化處于邊緣化的歷史時期,這種翻譯策略增加了中國文化的他者性。辜鴻銘則采用西方話語闡釋中國文化,引發(fā)文化共鳴,消除文化障礙與不覺。辜鴻銘的這種翻譯策略有歷史合理性,譯者應(yīng)該根據(jù)具體的歷史語境,選擇具體的策略。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中國文化不再處于邊緣化位置,譯者的文化身份也會隨之改變。

      參考文獻(xiàn):

      [1]Hall, S. Introduction: Who Needs Identity?[A].In P. du Gay,J. Evans & P. Redman (eds.) Identity: A Reader[C].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0: 17.

      [2]Jenkins, R. Social Identity [M]. London: Routledge. 1996: 4.

      [3]張立波.后殖民理論視域中的東方民族文化身份[J].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04, 5: 68.

      [4]薩義德.東方學(xué)[M].三聯(lián)書店.1999:418.

      [5]Spivak, 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 [M].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6]辜鴻銘.《論語》[M].上海別發(fā)洋行.1898: vii-viii.

      [7]Ku Hungming. The Universal Order or Conduct of Life [M]. Shanghai: The Shanghai Mercury, Ltd. 1906.

      [8]王輝.后殖民視域下的辜鴻銘《中庸》譯本[J].解放軍外國語學(xué)院學(xué)報.2007:30(1).

      猜你喜歡
      文化身份中庸英譯
      中庸自明
      摘要英譯
      摘要英譯
      朱子《中庸章句》的詮釋特點(diǎn)與道統(tǒng)意識——以鄭玄《中庸注》為參照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09:46
      要目英譯
      要目英譯
      《中庸》:裹藏人生大智慧
      特定歷史時期外籍譯者戴乃迭之文化身份
      東方教育(2016年18期)2017-01-16 12:42:05
      保羅·馬爾登《莫伊沙礫》中的文化身份重建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29:52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墨竹工卡县| 屏山县| 深水埗区| 余干县| 公主岭市| 太康县| 黑龙江省| 卫辉市| 海伦市| 镇平县| 襄城县| 宁晋县| 思南县| 阳东县| 姚安县| 商水县| 赤壁市| 德清县| 称多县| 湖口县| 祥云县| 马鞍山市| 工布江达县| 马龙县| 都江堰市| 西乌珠穆沁旗| 沁水县| 兴国县| 滕州市| 永安市| 青海省| 云和县| 循化| 慈利县| 信丰县| 嘉兴市| 鄂州市| 苏尼特右旗| 宜君县| 孟村| 陇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