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倩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山西 運城 044000)
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發(fā)生原因及護理措施探析
杜 倩
(山西省運城市中心醫(yī)院神經內科,山西 運城 044000)
目的 探究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發(fā)病原因及采取的護理措施。方法 根據(jù)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入院行腦出血肺部感染治療的60例患者進行分析,研究其肺部感染原因及采取的相應護理措施。結果 實驗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0%,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的治療及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腦出血;肺部感染;原因及措施
腦出血是腦血管疾病中嚴重的疾病,主要有病情復雜、發(fā)病急、并發(fā)癥多的特點,其并發(fā)肺部感染的臨床表現(xiàn)為咳嗽、發(fā)熱、呼吸窘迫、意識不清、粘稠或膿性痰液等,嚴重者可導致多臟器的器官衰竭,最終導致患者的死亡[1]。對腦出血并發(fā)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治療效果和生存率。下面就我院隨機選取的60例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析其發(fā)病原因及護理措施,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入院行腦出血肺部感染治療的60例患者,按照入院的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患者,其中實驗組男患者14例,女患者16例,年齡41~78歲,平均(58.5±8.4)歲,感染時間3~12天,腦部出血部位為腦干出血患者8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的患者為3例,顳葉出血的患者為6例,丘腦出血的患者為4例,小腦出血為4例,額葉出血為5例;對照組男患者16例,女患者14例,年齡44~75歲,平均(56.3±6.4)歲,感染時間3~11天,腦部出血部位為腦干出血患者7例,基底節(jié)區(qū)出血的患者為5例,顳葉出血的患者為4例,丘腦出血的患者為6例,小腦出血為4例,額葉出血為4例。所有患者經CT檢查均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血管疾病診斷標準[2]。臨床的主要表現(xiàn)為咳嗽、咳痰、發(fā)熱等;血常規(guī)檢查示白細胞增高;肺部聽診有啰音;痰培養(yǎng)示有致病菌,行胸片檢查示肺紋理增粗。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吸痰、降溫、抗生素治療等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采取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
1.2. 1病房護理
護理人員將病房溫度調至2 0~2 4°,濕度為40%~60%,每日定時開窗通風,并用84消毒液或新潔爾滅地面、桌面消毒;控制探視人員的出入,減少醫(yī)源性感染[3]。
1.2.2 飲食護理
加強患者的營養(yǎng),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長期臥床不活動的患者多食用富含纖維素的韭菜、芹菜等食物,防止便秘的發(fā)生;禁忌食用生冷、辛辣、油炸、刺激的食物;要求患者戒酒戒煙,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
1.2.3 呼吸道護理
協(xié)助患者取平臥位,將頭偏向一側,保持呼吸道的通暢;意識不清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注意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的清理,防止因痰液或口腔分泌物引起嗆咳;意識不清患者應將假牙或義齒取出,防止窒息;護理人員定時為患者翻身、拍背,拍背時應五指并攏、掌心空虛,由下向上、由外向內的叩擊患者背部,使呼吸道內的痰液松動,促進排出;痰液粘稠的患者可遵醫(yī)囑給予霧化護理,通過稀釋痰液促進痰液的排出;定時為患者做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防止細菌滋生引起吸入性肺炎;鼓勵患者多飲水,濕化氣道,防止因痰液粘稠導致發(fā)生肺部感染;自主排痰困難的患者可進行吸痰護理,吸痰前先給予高濃度氧吸入1-2分鐘,吸痰動作要輕柔,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由下向上旋轉提拉吸痰管[4]。吸痰管做到一次一使用,禁止重復利用;氣管切開的患者吸痰時先吸盡氣管內的痰液,再吸口腔或鼻腔內的痰液。
1.2.4 合理使用抗生素
根據(jù)患者痰培養(yǎng)的結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應先從窄譜、單一的抗生素應用,防止發(fā)生菌群失調,引起不必要的感染以加重患者的病情。
1.2.5 病情觀察
密切關注患者的體溫、呼吸、脈搏、血壓變化,觀察意識不清患者的瞳孔、意識變化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向醫(yī)生匯報;部分患者腦出血伴有大腦中樞性的發(fā)熱,護理人員應協(xié)助家屬給予酒精擦浴,并使用冰帽、冰袋等降溫。
1.3 療效判定[5]
根據(jù)患者護理后恢復情況,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正常,臨床癥狀消失,肺部的感染消失;有效:患者體溫恢復至正常,血常規(guī)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接近正常,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肺部的感染有所改善;無效:患者體溫未恢復,臨床癥狀未見緩解甚至加重,肺部的感染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例(n),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經過護理干預后,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3.33%,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60%,兩組之間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n(%)]
通過本次研究可看出,對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采取護理干預,在飲食、體位、呼吸道等各方面進行干預,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60%,兩組患者采取不同的護理方式后,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肺部感染是腦出血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其發(fā)病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患者長期臥床靜養(yǎng),活動量較小,肺活量相應減少,患者或合并有原發(fā)的肺氣腫、肺不張等疾病的患者容易引發(fā)肺部感染;腦出血患者多數(shù)為老年人,其免疫力功能逐漸退化,容易受外源性感染或發(fā)生交叉性感染;長期應用抗生素后,體內菌群失調、體積產生耐藥性,肺部感染久治不愈;腦出血的患者腦部血塊壓迫神經,使患者產生意識障礙,咽喉肌與支配胃部的神經發(fā)生障礙,致使咽喉肌麻痹、賁門括約肌松弛,消化道或呼吸道內的嘔吐物或痰液不能咳出,氣管誤吸后容易引起肺部感染[6];腦出血的患者多數(shù)伴有意識障礙,不能經口進食,只能依靠靜脈營養(yǎng)支持或鼻飼飲食,患者機體營養(yǎng)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營養(yǎng)缺失性的肺部感染。
綜上所述,對于腦出血肺部感染的患者應根據(jù)患者的感染原因采取針對性的護理措施,提高對腦出血患者呼吸道的護理,加強護理干預。護理干預對患者肺部感染的預后情況具有積極的意義,值得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1] 張亞琴.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54.
[2] 李東陽.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及護理措施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6):797-798.
[3] 張建金.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J].健康必讀(中旬刊),2013,12(10):539-540.
[4] 孫 利,宋 瑩.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的原因及護理體會[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2):7621.
[5] 王 丹,周 密.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3):1450-1450.
[6] 徐長慧.腦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及護理措施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下旬刊),2013,23(10):6091-6092.
本文編輯:李 豆
R473.74
B
ISSN.2095-6681.2017.18.8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