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挫折是每一個階段的人都會遇到的問題,但是從近些年來新聞報道以及大量事實來看,許多的中學生、大學生或者是已經工作的人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問題。從對這些人的觀察來看,他們或者是家庭氛圍不和諧、或者在家庭和社會中接受了更多溺愛,因而他們在遇到問題時要么會選擇逃避,要么則會出現過激的行為。但是從他們出生開始就會面臨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情,如果他們沒有足夠的心里承受力和思想道德素質就不能夠成長為社會棟梁。所以從幼兒階段就對他們進行挫折教育不僅能夠讓他們正視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取得成功。
關鍵詞:幼兒園 教學 挫折教育
在國家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發(fā)展的同時,許多家庭由于經濟力量或者是觀念的影響都選擇只生一個孩子,這就使得目前許多的幼兒或者是青少年在家庭當中是獨生子女。在這種被多個家長和長輩關注和環(huán)繞的家庭氛圍之下,孩子就有可能會產生一種以自我為中心或者是異常強烈的自尊心。這也就導致了如果他們進入到學校當中就會出現不能夠忍受老師的批評,或者是有一些孩子經常獲得贊譽,如果有一次沒有被表揚或者是沒有取得理想的名次就會挫傷他們的自尊心。這樣既不利于他們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同時還不利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在幼兒園教學過程當中就應該適當開展挫折教育,這樣不僅能夠使幼兒們成為一個勝不驕、敗不餒的人,同時還能夠使他們在今后學習和工作當中能夠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1]
一、自然情境,滲透挫折教育
挫折是無處不在的,可以說它存在以所有生物、動物以及所有人生階段當中,但是挫折承受能力既不是與生俱來也不是可以在代際間依次傳承的,挫折承受能力是隨著人們知識的增加和社會實踐的豐富而不斷培養(yǎng)和獲得的。對于幼兒來說他們對于教師有一種敬畏心理,因而教師的教導會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可信度。所以教師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當中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自然情境的作用,讓幼兒們體會到生活當中的挫折,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更好的挫折觀。比如幼兒在碰到桌角后會嚎啕大哭,有一部分家長會說都怪桌子碰了寶寶,讓我們打桌子。雖然這是一件不經意的小事情,但是長此以往卻會導致幼兒們將所有的錯誤和問題歸咎于外在因素。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與幼兒一起分析問題的原因,讓他們明白在面對挫折的時候更多是要吃一塹長一智的。當然幼兒會遇到的問題多種多樣,因而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讓他們在平時生活當中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樣能夠使他們在實踐當中感受到困難和不易,也才能夠培養(yǎng)起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2]
二、設置情景,提升抗挫能力
家長和教師不可能一直陪伴孩子成長,所以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時候就需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他們自主和獨立的能力。在幼兒園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一系列情景的設置和創(chuàng)造,讓幼兒們經過一定的努力來克服困難以達到所要完成的目標和任務。這樣不僅能夠培養(yǎng)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同時還能夠鍛煉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們暗房里取一些東西或者是讓他們攀爬或者是越過一些障礙物,在這個過程當中幼兒們需要不斷思考來完成任務。比如在學習《海洋世界》的時候,有一些幼兒在電視上或者是在海洋館看到過一些動物,這時候教師就可以讓幼兒們以口頭表達出他們所見過的海洋生物,也可以讓他們用畫筆畫出他們最喜歡或者是最想要接觸的海洋生物。雖然這看似是對海洋世界的了解過程,但是在幼兒們語言表述或者是繪畫的過程當中也會存在一些困難,此時他們就需要調整自我的心態(tài)來探索出一種更為貼切或者是形象的表達。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幼兒們克服和解決困難的過程,在此階段當中能夠培養(yǎng)他們臨危不亂的能力。
三、榜樣勵志,增強自信
幼兒對于教師有盲目的模仿能力,也由于幼兒尚小,所以幼兒們的模仿能力和傾向性要高于其他階段的學生。所以教師在困難和危險面前所表現出來的態(tài)度或者是采取的行動都會影響到幼兒的心理認知。所以教師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工作當中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能夠表現出畏難的心態(tài)和退縮的行動,而是應當盡快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和行為,以一種堅持和鎮(zhèn)定的姿態(tài)投入到問題的解決當中。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也可以以自己的經歷來引導學生樹立起堅強的意志,也可以向幼兒們講解海倫、張海迪、霍金等人身殘志堅的行為,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同時還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挫折觀。[3]
結語
挫折教育是人一生當中或者在學校學習或者在生活中經歷的,幼兒園作為系統(tǒng)化教育的第一步就需要有效幫助幼兒們磨煉意志。教師在平時教學的時候就需要充分利用郊游或者是游戲的環(huán)節(jié)有意識的滲透挫折教育,讓幼兒們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心理障礙和矛盾,這樣才能夠使他們正確看待挫折。
參考文獻
[1]王蘇杭.淺談幼兒挫折教育的作用和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綜合),2012年.
[2]楊曉旭.淺談幼兒園如何進行幼兒挫折教育[J].中國校外教育,2013年.
[3]邵登玲.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淺談幼兒挫折[J].教育教師,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