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林
古人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上聯"勤"說得對,下聯“苦”說得差矣,應改為"樂”,雖然打破平仄。學業(yè)有成的人哪位不是把學會知識作為樂趣?不管條件多么艱苦。樂學是真正的學??!它實現了高效課堂教學。
米盧給中國帶來了“快樂足球”理念,中國足球就真地闖進了世界杯;米盧高明嗎?不是,他那套理論是翻版了《禮記》中“寓教于樂”的思想;何況,“業(yè)于情趣”,是茶余飯后經常談論的話題。與其說米盧高明,倒不如說我們自己不去做而已。嗜酒成性,明知辣,也是津津有味;吸煙過癮,明知有毒,總也禁不了;熱衷麻將,累得直不起腰,也是樂此不疲!等等。學習,和喝酒,抽煙,打牌有什么不同嗎?程門立雪,鑿壁偷光,懸梁刺股……樂學是從骨子里學,是用心在學,是在享受學習??鄬W,是不會那么自覺地,那是牛不喝水強按頭;趕著鴨子上高架……古今中外,各行各業(yè),要想出類拔萃,都離不開樂學。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我國很早就有學者強調: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無法之法,乃為至法。沒有一種固定不變的方法,這就是最好的方法。同樣我們可以指出:教學有模,但無定模,貴在得模;無模之模,乃為至模。沒有固定不變的模式,這才是最好的模式高效課堂教學何嘗不是樂學?
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樂學是教師主導作用最佳的效果的體現!教育的問題,是教師的問題。教師是主導。上課時,教師把學導向苦,學生哪來樂趣;教師把學導向樂,學生何樂而不為?!都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意大利蒙臺梭利說:“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播知識,應該有一種新的發(fā)展方向,那就是釋放人的潛能?!笨词穷I進樂門,還是苦門了。為什么學生愛學這科,不愛學那科?同一科,愛學這位老師的,不愛學那位老師的?無論美國的“兔媽”,還是中國的“虎媽“,成功的媽都是樂門的引導者!是優(yōu)秀的主導者!
樂學,是課堂教學中學生作為主體最好的體現。知識是學生學來的,不是教來。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以致用。一如盧梭所說:問題不在于告訴他一個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樣發(fā)現真理。把方法傳給學生,學生自然踴躍嘗試實踐應用。學生學習方式就會轉變,即由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這對于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而主動學習就是樂學。學生在參與中學習,生動活潑地發(fā)展學習活動,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課堂教學中,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以新知識為工具進行探索,每一次精彩的發(fā)言、每一個問題的解決都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成功感和自豪感。這種快樂的情緒成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源泉。教師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不是“掉書袋”,而是多給學生“自我表現”的機會,根據教學內容,適當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充當“小老師”,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參與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快樂學到知識;在自主,探究,合作超越自我。
樂學是課堂教學雙邊活動的和諧因子,是融洽的師生關系結晶。成功的課堂教學,首先是來自教師的樂教。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善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教師要熱愛學生,了解學生。沒有愛便沒有教育,愛學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只有愛學生,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主動的接受知識。因此,在教學中,就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等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其次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權利,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賞識學生。真誠傾聽學生的心聲,允許他們提出不同的、相反甚至是錯誤的見解,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造性,與學生平等地商討問題,把學生看作解決問題的伙伴。再者,樂學與嚴格要求并不矛盾,不背道而馳,而是相輔相成,是學生的心悅誠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樂學就自然而然形成了。信其師,親其道。付出樂,回報的當然是樂了!正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樂學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能更有效地培養(yǎng)非智力因素,是因材施教的表象。美國杜威說:教育的任務在于發(fā)現個人的特長,并且訓練他盡量發(fā)展他的特長,因而這種發(fā)展最能和諧地滿足社會的需要。我國蔡元培說:與其守成法,毋寧尚自然。與其求劃一,毋寧展個性。課堂上,因地制宜,或者說投其所好,樂學很好地體現這些思想。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熱愛是最好的學生。樂教,樂學才能取得課堂教學最好的教育教學效果——高效課堂。課堂教學的高效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圍繞“三個環(huán)節(jié)、一條主線”,尋找“適合于‘教學內容的‘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的高效,目的是解決兩個基本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達到什么目的?第二個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教,才能使課堂教學更有效?課堂教學的高效之路,沒有盡頭,只有不斷攀升的階梯,課堂是永遠沒有標準模式的。減負的根本在課堂。必須抓好兩個方面問題:一是課外的減負,二是課內的增效。
辦好教育無非三個字:愛、責任。課堂教學的高效需要勇氣,需要付出,需要堅持。
我們的教育不缺少理念,缺的是對一線教育生活的真正參與。
讓學生快樂地,充實地,舒展地,詩意地生活在課堂學習中,讓學生經歷溫暖而百感交集的心靈旅行,讓學生在詩意盎然的生命里收獲美麗——這就是樂學課堂所能達到的高效的幸福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