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鳳
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的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受到家長及學校的重視。研究表明,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兒童對立違抗障礙最主要的預測因素,青少年在家庭中的自主程度越低,其逆反心理就越強烈。那么,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否有影響?
為了考查家長教養(yǎng)方式的不同因子對逆反各維度及逆反總體的影響,我們以問卷——《青春期逆反心理問卷》的形式,采取整年級取樣法,選取北京市一所重點中學初二年級全體學生及其家長進行調查。調查對象共159名,其中男生80名,女生79名。選取《初中生親子關系特性量表》中“理解交流”“控制干涉”兩個因子對學生父母進行問卷調查。
問卷題目按照從“完全符合”到“完全不符合”的五點記分法進行評定。問卷中的初中生親子關系主要由“理解交流”“控制干涉”“尊重喜愛”“耐心寬容”四個因子構成。該問卷關注于親子關系質量,可檢測初中生親子關系,具有較好的信效度。之所以選取“理解交流”“控制干涉”兩個因子,是因為“理解交流”是初中生親子關系的第一要素,而處于青春期逆反狀態(tài)的孩子身心發(fā)展不平衡,自我意識強烈,對控制干涉有強烈的感知。問卷回收后,我們對數(shù)據進行錄入、分析和研究。結果顯示,理解交流與逆反各個維度(即認知逆反、情緒逆反、行為逆反和逆反總體)呈負相關,控制干涉與逆反各維度無顯著相關。
從結果中可以看出,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有重要影響,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如果能多跟孩子交流,則孩子越不易逆反,家長的理解交流可以降低孩子各個維度的逆反。
家庭教育理論指出,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個體成長、社會化的主要場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子女的榜樣。美國心理學家的研究揭示,青少年的個性形成并非由父母某個行為決定的,而是受到父母整個行為模式的影響。
以往的研究表明,父母在情感理解方面的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七個人格維度有著積極的影響作用,父母懲罰、拒絕、否認的方式對某些人格維度有負性的影響作用。但是,家長理解交流的教養(yǎng)方式是通過什么機制影響到學生青春期逆反心理,是否通過了學生人格的中介有待進一步研究。
調查的另一結果顯示,家長教養(yǎng)方式中的“控制干涉”因子與學生青春期逆反心理并未呈現(xiàn)顯著相關,這個結果值得探討。在中國的文化里,子女“對父母的嚴格會解讀為關心,相對于忽視,嚴格更有利于孩子的發(fā)展。因此,在中國的文化里孩子對家長的控制干涉有著怎樣的感知和解讀也是需要進一步探知的。
總之,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的教養(yǎng)方式中“理解交流”因子和孩子青春期逆反心理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因此,家長增加對孩子的理解交流將有助于降低孩子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編輯 _ 汪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