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妍藝+吳奕昕
摘要:2016 年,隨著韓國電影《釜山行》的上映,關于社會秩序與人性的話題再次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早在 2013 年,韓國曾推出相關話題電影《致命流感》,“電車難題”一時間在影視作品中得以充分展現,這也表明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在一定環(huán)境下存在矛盾的現實。因此,本文基于《釜山行》影片,利用社會學視角分析影片賦予人性的含義,以求在解讀人性的同時,分析其所蘊含的社會學思想。
關鍵詞:災難;人性
一、石宇——充滿個人主義的集體主義英雄
作為該部影片的男主角,石宇雖然最后以英雄主義的形象收場,但在影片伊始,其所表露出的個人主義卻是每一個社會人內心的原欲。英國社會學家斯賓塞認為“個人決定了社會的起源和性質,社會應該成為個人利益和幸福的工具?!痹谟捌?,石宇在盛京夫婦還沒有完全轉移到安全車廂且暫且有短暫逃亡時間的情況下關閉車門,以保全自己和女兒的生命安全,充分體現了斯賓塞認為個人功能在社會整體結構中具有關鍵性作用的觀點,彰顯了濃厚的個人主義色彩。
隨著影片劇情的不斷發(fā)展,這種個人主義逐漸被集體主義消解。馬克思韋伯曾將社會行動劃分為四種類型,目的理性行動則是其中之一。影片中男主角和摔跤手尚華、棒球運動員英國組成三人組,通過與感染病毒的喪尸斗智斗勇,最終成功護送孕婦盛京和小女孩秀安脫離喪尸險境。這也體現了韋伯社會有機團結的觀點,三人分工協作,最終達成終極理性目標的實現。
在影片接近尾聲處,男主角石宇在與受感染的金常務搏斗時不幸感染病毒,但在其短暫神智清醒之際,向女兒交代后事并及時跳下火車,以保證孕婦盛京和女兒秀安不受自己因感染病毒而產生的無意識侵害。這種行為看似是出于一種父親愛護女兒的本能,實則更多的是影片英雄主義人物形象的塑造。法國社會學家塔爾德認為,社會就是模仿,人與人之間越是接近則模仿的成分越大,社會關系也越是親密,社會就會由這種模仿作用而趨于鞏固和發(fā)展。
二、盛京——散發(fā)母性光輝的正義化身
盛京作為該部影片塑造的最后生還的兩人之一,從頭至尾一直散發(fā)著母性與正義的光芒。無論是影片伊始其丈夫尚華因為石宇提前關閉車門差點讓他們夫婦喪生而“責問”小女孩秀安,還是到影片最后其帶著小女孩秀安走出山洞,她塑造的溫情、善良與勇敢的女性形象始終未曾改變。
與此同時,作為影片塑造的一個孕婦形象,其亦蘊含著生命與希望傳承的社會角色期待。美國社會學家戈夫曼認為,社會系統(tǒng)好比一個舞臺,人們的社會行為就是這一舞臺上表演,而角色期待就是對于一定社會地位的人所應有的角色行為的期望,在這其中,包含了外界給予的期待和角色主體自身對于角色的期待。影片結尾之所以設定兩人生還,而非小女孩秀安一人,一方面是為宣揚母性守護的光輝榮耀,另一方面則是展現韓國人性本善和對未來、希望的向往與憧憬。
三、尚華——勇敢善良的勇士
尚華是一個典型的社會底層人士,身上帶有一點仇富元素,但是人物本身有正有反,反而更加鮮活。影片中尚華非常疼愛懷孕的妻子,在災難來臨時,表現他不懼危險而敢于面對各種困難的勇敢善良、淳樸憨厚人物個性??此贫睾窭蠈嵉纳腥A,在災難中遏力保護弱小、幫助其他幸存者逃離災難,關鍵時刻他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他人贏得了寶貴的逃生時間。他所表現的勇敢頑強使石宇從一個自私自利之人轉向了英勇無私的正面形象。
四、榮國——對女友不離不棄的善良青年
榮國和珍熙與棒球隊隊友們登上此次列車到釜山作校際比賽,影片主要表現榮國淳樸善良、對愛情忠貞不渝的人物個性。在榮國、石宇、尚華從9號車廂殺向15號車廂過程中,榮國看到昔日的隊友已變成僵尸,他淚流滿面不忍心搏殺的場景令人動容。整個場景中由于他的不忍與僵尸的殘酷冷血形成鮮明對比,更襯托出他淳樸善良的人物個性。后面女友被僵尸所咬,他卻選擇了不離不棄、始終陪伴在她身邊,最后也被僵尸化的女友所咬,演繹了一段以身殉情的美好愛情故事,這場愛情的死亡也是在用美好的事物被撕裂來告訴觀眾罪惡的原因。
五、乘客
乘客有許多,龍錫是乘客中的一個典型代表。在許多危險時刻,他卻只考慮自己而拋棄眾人,最終也難逃厄運。自私自利的龍錫,這個主導人類階層分化的惡人,不斷利用同類作為人肉盾牌,換取自己的逃生機會,讓我們看到了災難之中人性深處最丑惡的一面。但當他知道自己快要喪尸后,終于說出自己去釜山是為了見媽媽和家人,此刻的他很可憐,也具有善良的人性。原來再壞再自私的人,一旦有了親情的理由,帶給觀眾的也是一個極大沖擊和對人性的重新思考。
乘客中的一對姐妹也具有表現意義,當妹妹知道常務等旅客因為害怕被感染耽誤了進門時機后,打開門報復這群可恨的人類。姐妹倆看似不同的性格,卻在關鍵時刻還是表現了姐妹同心,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傻傻的乞丐在開始被他人所救,最后犧牲自己,并挽救了盛京和秀安,對人性的表現也具有一定的沖擊力。說明人不管地位多么低賤,也可以有一顆仁愛之心。
六、司機
司機本可以坐在駕駛室開著車,逃離這是非之地,為了自身安全不顧別人生死。但是他并沒有那么做,許多時刻他還是心系乘客、心系他人,而影片最后,他看到常務處于危險時刻,選擇下車去營救常務,結果犧牲了自己,成全了他人,導演也想表現再普通的人也具有一顆仁愛之心。
七、結語
導演在有意無意地強調一種因果相報的‘輪回說,而輪回是一種表達正面價值觀和情節(jié)張力的部分,其實影片對很多人物都設置了兩面性,人性不是簡單的善惡,而是飽滿有層次的存在,每個人的立場不同,選擇不同,所反饋的形象也不同。其實導演是想通過人性的復雜化來表達,作影片前提的喪尸危機其本身所帶有的罪惡性,如果沒有這場災難,生命就不會變得沒有價值,你我也不用露出內心深處的丑惡嘴臉,珍惜現在的環(huán)境,熱愛現在的生活,才是我們該做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