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一睿
【摘要】:概念隱喻是認知語言學的一個重要范疇,它不僅關系到語言的使用,更影響到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概念隱喻的系統(tǒng)性研究對于語言系統(tǒng)性的學習與理解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概念隱喻;英語教學
Lakoff 和 Johnson( 1980) 把語言就是隱喻的認識提到新的高度,使隱喻研究從此擺脫了以文學和修辭學為本的傳統(tǒng)隱喻理論的束縛,正式納入認知科學的領域。隱喻的中心是思維,而不是語言。隱喻可以在語言組織的各個層次上體現(xiàn),既可以體現(xiàn)為單詞、詞組、句子,也可以體現(xiàn)為語篇。
1.概念隱喻與詞匯學習
以空間方位為例,人們可以將通過身體體驗獲得的具體空間概念投射于時間、情緒、社會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在方位隱喻中,“up-down”概念的隱喻運用最普遍,如“上”概念( up) 和“下”概念( down) 都是純空間概念。up 的基本意義是“向上,由低往高”; down 的基本意義為“向下,由高往低”。 英漢語言經(jīng)過反復的運用與發(fā)展,“up-down”都以原來的空間意義為核心,產(chǎn)生了“HAPPINESS IS UP,SADNESS IS DOWN;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方位隱喻來表達對社會地位和人的情緒的認知。在這些概念隱喻的基礎上可以拓展豐富的隱喻表達式,進一步深化對“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隱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 Prices are going up; 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 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 等等。
2.概念隱喻與句式表達多樣性
任意一個隱喻都可以發(fā)展出多種多樣的表達方式,這能產(chǎn)生表達多樣性的效果。Lakoff的概念隱喻理論正是從思維的角度認知世界,以人已知的具體經(jīng)驗去映射未知的抽象領域,從而形成豐富多彩的世界。如“視野是容器”( VISUALFIELDS ARE CONTAINERS) 這一基本概念隱喻可以衍生出多種多樣的隱喻式語言表達: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I have him in sight;he's out of sight now;that's in the center of my field of vision 等。而表達同一概念時的概念隱喻也是多樣的,如idea 這一概念就有如下概念隱喻: IDEAS ARE FOOD; IDEAS ARE PEOPLE; IDEAS ARE PLANTS; IDEAS ARE PRODUCTS; IDEAS ARE COMMODITIES; IDEAS ARE RESOUCE; IDEAS ARE MONEY; IDEAS ARE FASHION 等。每一個概念隱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種各樣的隱喻表達式,這也為寫作中語言表達的多樣性提供可能,從而使語言更豐富、更生動和更自然。
3.概念隱喻與語篇連貫
隱喻作為語言系統(tǒng)的一部分,它體現(xiàn)在語篇的各個層面上,隱含在語篇的概念系統(tǒng)中,是語篇生成和語篇構建的重要機制。在概念層面上實現(xiàn)篇章的連貫,因為概念隱喻是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由此實現(xiàn)語篇的連貫。概念隱喻決定語篇的連貫性,而語篇的連貫決定文章的銜接性,它依靠照應、替代、詞匯搭配等實現(xiàn),詞匯的銜接可以依靠隱喻實現(xiàn)。
由于隱喻具有系統(tǒng)性,在選擇某一個隱喻主題后,整個篇章就必須圍繞這一個中心展開。如在Bill Gates 的 The Road Ahead 一書的序言中,他將抽象的computer technologies 比喻成淺顯易懂的journey.該書序言中的許多詞語都是圍繞著“journey”展開的。例如:
1)It had led us to places we had barely imagined.We are all beginning another journey.
2)There is never a reliable map for our unexplored territory.
學生只有掌握journey 隱喻的連貫性,才會真正理解作者在序言中用的那些和journey 相關的詞匯或短語,如highway,adventure,take us all farther等。
隱喻對語言學習者來說有其不可或缺的功用。事實上,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應用這一理論,并以此來解釋和認知一切未知的事物。概念隱喻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對于英語教學,尤其是詞匯、寫作和語篇教學,有重大的啟發(fā)作用。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樹立隱喻觀,改變機械記憶或死記硬背的詞匯學習方法。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培養(yǎng)學生的隱喻思維,以調(diào)整學生的寫作思維為契機來促進寫作水平的根本性改善,有效減少漢化思維及漢語表達結構的負面影響,增強跨文化意識,使學生能夠真正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自如地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參考文獻:
1. 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胡壯麟. 認知隱喻學[M].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